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做夢可能是一個治療過程,能夠消除痛苦記憶。在最近一項實驗中,參與者首先觀看可以激發情緒的圖片,而後進入夢鄉。此時,研究人員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結果發現控制情緒的大腦區域在出現夢境的快速眼動期活躍性降低。
參與者第二天報告稱這些圖片對情緒造成的影響有所減弱,説明快速眼動期可能幫助我們消除生活中對不快經歷的記憶。科學家已經證明睡眠有治療功效。數據顯示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情緒障礙導致睡眠異常。
研究者將34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分成兩組,每組觀看150幅圖片,而後給自己的反應打分。這些圖片每間隔12個小時展示給他們一次,核磁共振掃描儀會在此過程中監視他們的大腦活動。
這些圖片有的展示臺面上的水壺等普通物體,有的則展示事故中的傷者。一組志願者早晨觀看這些圖片,晚上再次觀看,中間不睡覺。另一組志願者在晚上入睡前觀看同樣的圖片,第二天早上再次觀看。實驗結果顯示,在兩次觀看圖片間睡覺的志願者,第二次觀看後反應更溫和。
在志願者快速眼動期進行的核磁共振掃描結果顯示,大腦扁桃體的活躍性降低,可能允許額葉前部皮層弱化圖片的影響。扁桃體是處理情緒的大腦區域。睡眠腦電圖顯示,與壓力有關的大腦化學物質水平呈下降趨勢。
在最初經歷事件和後來回想間,大腦耍了個小把戲,將情緒與記憶分離,使得記憶不帶情緒色彩。但睡眠專家表示,這個研究小組的結論可能有些草率。做夢並不能緩解所有情緒壓力。雖然它能夠幫助提高處理應激情境的能力,但快速眼動期不可能完全驅散不良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