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入世十年農業挑戰巨大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入世十年,在取消農業稅、增加對農民補貼、加強對農業投入等背景下,我國的小麥、大米、玉米等主糧産業得以保住95%的自給率。但後十年如果想繼續保持這種態勢,壓力巨大,需大幅度增加對農投入、補貼等。

  當然,這不是説我國的農業沒有優勢,與糧食相比,養殖、蔬菜等經濟作物還是有一定價格優勢的。糧食種植基本上優勢不明顯。因為糧食作物屬於土地約束型産業,每畝的糧食産量有限,主要靠面積擴大、改良品種提高總産量。而經濟作物,包括養殖、蔬菜等,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需要較多的勞動投入,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相比,一個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養殖與蔬菜一般來講比國際同類産品有價格優勢。

  過去有不少專家設想,加入W TO之後我國的農業應該提倡兩個市場,即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兼得,可以搞大進大出,也就是説用我國有比較優勢的養殖、蔬菜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出口來換取外匯,進口我國沒有優勢的糧食作物。實際結果發現這個設想落空了。主要是外國的便宜糧食好進來,但我國便宜的養殖、蔬菜産品出不去。W TO對涉及到動植物檢疫有特殊條款,此條款被許多發達國家作為藉口來限制進口我國的産品。近十年來W TO的農業談判也一直沒有實質進展。

  入世十年之後看,國際大農場生産的洋大豆由於規模大成本低,很快佔領我國市場。我國的大豆主要産地集中在黑龍江,黑龍江是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的省份之一,但面對國際農場的規模,只能屬小兒科。目前我國的大豆已近80%以上來自國際進口,國際食用油波動,國內也要緊跟著打噴嚏。因為大豆的定價權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手裏。

  在加入W TO之前,我國不少農産品還是貿易順差,比如玉米、大米,而現在基本上都變成進口了,而且進口的壓力愈來愈大。今年豬肉價格連漲,玉米與豬肉等進口量激增。中國農産品進口額已從2001年118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719億美元,年均增幅22.2%。W TO之前我國農産品出口一直順差,但加入之後僅4年,我國就開始出現農業貿易逆差,以後是連續逆差,2010年達到230.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4.7倍。

  十年後對我國的農業入世作個小結,就是經驗與教訓都有,經驗就是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支持,把農民組織起來,增加對農民的補貼,提高農民生産糧食的積極性。教訓就是關鍵性産業必須設立産業安全標準,進行全方位的扶持支持。否則,如果糧食産業都以國際市場價格作為國內定價的基準,我國的糧食産業會很快垮掉。國內糧食定價不能參考國際市場,而應參考與我國同屬小農戶的日、韓糧食産品定價。從國內背景看,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收入、打工與種糧的收入、農資漲價與糧價的收入等愈拉愈大,在這種背景下,糧食産業需進一步獲得國家的大力扶持。(鄭風田)

熱詞:

  • 農業談判
  • 農業投入
  • 養殖
  • 蔬菜
  • 大豆
  • 玉米
  • 糧食作物
  • 經濟作物
  • 糧食産業
  • 勞動密集型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