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尚福林召集內部研討會 到場專家均支持放寬監管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07: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2月7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12月5日下午召集業內資深金融專家展開了一場有關銀行業監管的內部研討會,本報記者獲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

  參會人之一郭田勇在微博上如是描述此次會議,“尚主席初來乍到,虛心納諫,不時詢問並作出幽默的評論,主席對銀行業的確很內行、很專業,大家一直談到晚上六點多”。但與會金融專家婉拒了本報記者的採訪請求。

  上述專家近期的言論都曾建議銀行新監管標準的實施能考慮中國國情,適當放鬆相關標準。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既加強銀行監管,又發揮銀行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是當前監管部門迫切面臨的一個課題。

  寄望監管尺度放鬆

  2011年5月,銀監會曾發佈《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從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改進流動性風險監管、強調貸款損失準備監管三個部分規定了新監管標準。

  但銀行業內對於新監管標準的實施則異議頗大,並寄望在未來執行尺度能有所放寬,銀行業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國際標準是否會在中國“水土不服”,巴Ⅲ能否真正防範金融性系統風險?二是過高監管標準可能影響銀行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並減弱銀行國際競爭力。

  巴曙松11月8日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指出:“無論是監管標準的設定,還是監管指標的定義,都出現了許多明顯高於國際標準的情形。監管者的用意也許是借此強化銀行風險監管,但如果把握不當,反而可能對銀行體系的穩健造成衝擊。”

  無獨有偶,郭田勇在11月3日發表于“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文章中,將當前的銀行監管體系比喻成“馬其諾防線”,並提出了“這一防線發揮作用的空間究竟有多大呢?”的質疑。

  夏斌曾指出,新監管標準部分與中國實際不符,在金融全球化的情況下,標準定得高的國家,其銀行受到的束縛就大。

  目前,銀監會要求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1.5%和10.5%,若出現系統性的信貸過快增長,還需要計提逆週期超額資本。

  與此同時,在流動性監管上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例”兩個新指標,規定二者比例均不得低於100%,並保留了75%的貸存比監管指標。

  巴曙松在上述文章中指出,雖然從單個指標的標準看比國際標準提高的百分比並不多,但眾多指標的疊加效果,會使短期內銀行業面臨的資本壓力衝擊顯著加大。他建議,監管準則運用需要更多考慮具體的實施環境。

  在郭田勇看來,雖然中資銀行當前有較高的資本水平,但在制度遮掩下,銀行風險暴露度將很低,高比例的資本金要求不但無法吸收風險,反而容易是一種資金浪費,而且易對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干擾。

  平衡監管與支持經濟發展

  12月3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北京表示,過高的資本水平會抑制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但他同時指出,如果資本水平過低,流動性過低,也會威脅到銀行體系的安全,甚至發生銀行體系的危機。

  王兆星強調,實施國際新標準的過程中應實現與中國國情、維護我國銀行體系安全、提升中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支持實體經濟、推動和促進銀行業創新等五方面的平衡。

  事實上,過強的監管政策對宏觀調控“鉗制”效果正在逐漸顯現,以信貸投放為例,由於信貸投放是雙線管理,不僅受制于央行的規模調控,還取決於銀監會的監管底線。雖然貨幣當局有意放鬆流動性,但多家商業銀行受制于貸存比超標的現實,信貸增速受到很大限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政策的趨緊會縮減貨幣乘數,降低貨幣活躍程度。

  農行戰略管理部副處長付兵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宏觀審慎監管思路的核心思想是逆週期,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滑,銀行放貸能力受限之時,適當放鬆監管尺度體現了逆週期的思路。

  郭田勇在上述文章中建議,在繼續完善銀行業監管體系的同時,長期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市場、鼓勵競爭,短期內則應完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熱詞:

  • 監管指標
  • 疊加效果
  • 尚福林
  • 暴露度
  • 銀監會
  • 實體經濟
  • 銀行體系
  • 馬其諾防線
  • 水土不服
  • 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