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貿易之路 中興之基

中國入世十週年記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11: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0年是一個時代。有時候,10年足以天翻地覆,使世界發生滄海桑田般的巨變。

    順勢有為

    歷史的腳步匆匆走過了2011年11月21日。這個看似平常的日子,對於中國卻有特殊含義:這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週年紀念日。10年前這一天,中國在世貿組織卡塔爾多哈峰會上,結束了長達15年的漫漫入世征程,正式成為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一員。這一天,標誌著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始發點。

    從中國的角度來説,入世是一個必須接受的未來。當時的普遍看法認為,大規模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以後,很多國內企業將無力面對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現在的普遍看法是,大規模、全方位、多品種的進出口貿易,使中國徹底擺脫了從被“開除球籍”的窘迫狀況到在世界經濟各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歷史性跨越,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及時入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對於蹣跚前行的世界經濟來説,中國眼下十分強勁的增長既是中國自信的物證,更是全球無數艷羨、懷疑、責難的源泉與密切關注、研究、發現的亮點。現在我們知道原因了。假如中國在新世紀之初沒有斷然決定結束談判而及時入世,那麼,我們對於諸如“機遇和挑戰共存”、“雙贏和共贏”這些決定命運的選擇有如此刻骨銘心的理解。

    回首過去10年,可以肯定地説,中國從入世開始,一路披荊斬棘,恰恰趕上了全球化運動蓄勢、加速、高漲、衰退的整個過程。正是這樣一條運行曲線,使中國十分幸運地借助於全球化的最高潮,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國際儲備第一大國和全球第二經濟大國。這意味著,中國是增長最強的國家;它積蓄了面向全球市場的能量,吸引外資將決定性地讓位於對外投資;它購買大量産品,很多其他國家企業的成功部分取決於中國。但反過來説,這樣的軌跡同樣預示了中國在世貿組織內飽受多種摩擦困擾,並在下個10年將更加艱苦的局面。

    入世催生的崛起和挑戰

    中國在過去10中親歷了4個不同的世界。在21世紀之初,全球化如旭日東昇,全人類似乎只有一個信仰,即未來世界是全球化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階段,西方熱烈歡迎中國參與世界貿易俱樂部。

    而事實上,中國入世加快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從2003年起,全球化進入調整和加速階段,以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為代表的“世界一體化”如火如荼。這個階段,西方堅信自己將是最大的贏家,美國更是樂不可支,因為新保守主義思潮如日中天,“全球化就是美國化”。

    到2005年,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已經逐漸嶄露頭角,其表現有二:一是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扶搖直上,貿易對象日益多元,貿易結構日趨合理;二是貿易收入越發重要,外匯儲備節節攀升,相應地,貿易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大幅提高。這時候,西方特別是美國認為,“中國價格”儼然構成世界貿易遊戲的顛覆性因素,人民幣匯率變成中美關係的焦點議題。與此同時,“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而“外包”被視為發達國家的制勝之本。

    2008年9月中旬華爾街倒臺改變了一切,世界從此進入了危機疊發和動蕩不安的混亂時代。未來的經濟史學家可能會説,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和經濟全球化不約而同達到了頂峰。中國“百年奧運”的輝煌反襯了這一波全球化運動的盛極而衰。

    中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定開放了許多市場,甚至為外資提供了一系列超國民待遇,從而一躍成為世界上開放程度最高的大型經濟體。然而,在未來歲月裏,由於如下三個原因,中國貿易之路可能更加坎坷。

    首先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入世的談判條件留下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非市場”經濟,或曰不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種地位經常令中國腹背受敵。一方面,中國付出了超常的代價,貿易夥伴卻往往得寸進尺,因為如果想要起訴,它只要將中國的價格和另一個通常更貴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價格對比即可。另一方面,這一不公平的條款可以輕易地強中國所難,例如美、歐、日處心積慮,聯合施壓,威逼中國賤賣中國本來獨具壓倒優勢的稀土資源。

    其次是規則變化産生的實質衝突。世界貿易組織在最近一份裁決中規定,由國家提供優惠的金融和土地支持,屬於國家干涉經濟的行為,將構成不公平優勢。不幸的是,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是中國憲法理念和社會主義政體象徵的集中體現,與世貿組織的法理存在著根本差異(悖逆)。即便採取變通式的使用權拍賣制度,依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反補貼訴訟對付中國。進一步講,中國的金融業尤其是銀行也歸政府擁有,其他國家可以更容易採取類似反傾銷訴訟中的手段,借助第三國市場價格來凸顯補貼事實。簡而言之,土地和金融國家所有制,原本是中國模式──國家支持經濟──的基礎與核心,現在,反倒成為攻擊中國貿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靶子。

    再則,時代轉換的自然挑戰。網絡時代,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正發揮出將世界聯絡在一起的潛力,世界商業運營模式出現了影響深遠的變局。我們最近經歷的全球化進程,是因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融合而突如其來地到來的。在這個大轉變的最初階段,利用全球化大潮是提高生産力、加快發展和促進繁榮的關鍵。在今後的世界,流動將佔據上風,每個國家、公司和個人都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本質在於:更快速地學習,進一步開發真正潛能,而只有參與到更廣泛的潮流中才能實現潛能。

    第四,經濟增長體系的終極約束。美歐金融危機之後,目前這種沉溺于謀求增長的資本主義體系破裂了。它在財政和生態方面已經達到極限。它正在自我吞噬而經歷痛苦瓦解的過程。不論是瀰漫于西方世界的抗議活動、債務危機,還是折磨中國與西方的不公平、富人越來越富有,甚至是地球的超負荷運轉、氣候異常,尤其是一向以“領導世界”為己任的美國幾乎陷入了私欲熏心的“邪惡帝國”的泥潭,都説明人類文明正在進入一個新的轉捩點。“這些變化構成的亂象,正如同沒有海圖的一片陌生的海洋展現在我們面前。而它也象徵著我們正邁入一個混亂的新世界》。”(英國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語)

    最後,貿易保護主義日益高漲。美國的金錢和恐嚇手段已經耗盡,如今到處攪局,把政策重點放在遏制中國在太平洋的崛起上。由於歐元危機無解,歐洲將沒法走出衰退。西方國家長期生活在幻想之中,以為它們的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是永遠延續的。現在這場醞釀了30年的危機令它們凡事雙重標準的嘴臉原形畢現,它是因為毫無限制地創造貨幣和貪婪心態造就負債而導致的,但重新回到以納稅能力為基礎的福利社會道路難上加難。西方各國選民及選民組織日益不滿,他們用沸騰的民主方式反對資本主義,如今,資本主義和民主的衝突正在各地爆發。以上所有事情的矛頭,都直接指向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

    但是,入世教給中國人一個至關重要的啟示,那就是中國必須與世界同行。這隱含著一個問題,即如何正確看待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時代巨變

    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西方文明已經沒落。長達500年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不復存在,200年來的工業文明也走向末路,取而代之的將是一體化的後工業文明。最近幾年的局勢瞬息萬變,世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進程加快,但是顯然,更確切地説是目前,世界正在成為全面的系統性危機的見證人。氾濫全球的偽文化和道德沉淪使人類精神受到打擊,並強加給了新一代。執政者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民眾對政黨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從現在看來,隨著以西方文明為主導的趨勢的結束,崇尚協商一致的亞洲文明進入了世界舞臺。與之相伴而生的兩大趨勢是,新的地緣政治秩序正在痛苦誕生,以及全球戰略必須更新。而偉大變革中要學習的主要東西,是博大、勞動的才能和對道德的嚴格操守。這就是説,中國具備了成就全面復興大業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基本條件,從此應當走出迷信西方的思想牢籠,堅守天人合一的指導方針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需要重新發現自己,重新認識世界。如果美歐在對外政策上大肆鼓吹的民主和自由恰恰毀在本應推進其價值理想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缺陷與國內政治和社會危機上,那將是一個辛辣的諷刺。未雨綢繆很重要,因為有關“世界新秩序”的憧憬不再是夢想,而是擺在眼前的迫切選擇。中國的地緣經濟戰略和對外經濟政策,特別是貿易戰略和投資戰略,必須高舉“兩翼戰略”的大旗,緊緊地將非洲和拉美團結在自己周圍,冷對沒落的歐洲,限制處處刁難自己的競爭對手美國。

    我們已經邁入新時代。這極有可能是歷史上的“大分水嶺時代”。歷史性變革必將發生。我們應該更認真和深入地思考這個世界。 (作者 趙昌會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詞:

  • 貿易之路
  • 中興之基
  • 中國
  • 入世十週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