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石油中石化隱現利潤轉移鏈條 誰賺了633億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15: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提要]發改委最新披露數據顯示,前9個月國內煉油行業凈虧損為11.7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分別達到了415億元和230.9億元,總計645億元。相差633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受體制制約,中石油、中石化的管理成本相對較高,但依據市場常態,中游煉化出現幾百億虧損“不足為信”。中石油、中石化大倒煉化業務虧損苦水時,其下游銷售端卻大獲利好,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利潤轉移非但不會影響其整體業績,反而能獲得“一箭雙雕”之效。…[網友有話説]

  原油成本以國際價格入賬,利差“兇猛”;進口石油或有“買漲棄跌”,逼高煉油成本;下游銷售利潤對衝煉化“低價”

  一邊是整體1600億利潤,一邊是煉化600億虧損。中石油、中石化的“糊塗”賬單隨著發改委公佈一組數據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國家發改委最新披

分享到More

  分享到...

  白社會

  露數據顯示,前9個月國內煉油行業凈虧損為11.7億。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028.SH)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分別達到了415億元和230.9億元,總計645億元。

  國家發改委官員稱,造成數據懸殊原因是基於統計口徑不同。

  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周大地表示,從行業看,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業説的“645億虧損”是指煉油部門虧損,而統計局、發改委説的煉油行業,則包括其他業務,譬如包括化工和煉油業務,鋻於化工業務盈利狀況不錯,煉油方面虧損也得到了填補。

  然而,對於這一解釋有諸多質疑。依據發改委公數據計算,全行業虧損額僅為兩大石油公司虧損額的1.8%,這也就意味著國內除兩大公司外,其他煉油企業前9個月盈利高達633.3億元。

  11月28日,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一名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兩大巨頭霸佔了國內煉化市場的八成以上,且旗下煉廠多為千萬噸級別,相比之下,存活在夾縫中的地方煉廠普遍規模較小,即便保證油源、開足馬力,也難以達到600余億盈利。

  “發改委對整個行業的統計數據應該問題不大,但中石油、中石化的虧損金額讓人難以置信。”上述人士説。

  中國石油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新生表示,石化雙雄對於涉及核算的關鍵因素都未曾公佈,虧損之説也難以服眾。

  “除非你告訴我,每桶原油的開採成本、煉化成本分別是多少,成本都不公佈,虧損又從何談起?”崔新生説。

  巨虧,還是暴利

  中石油、中石化原油成本入賬價格以國際油價為標準。而兩者之間高昂差價利潤少為外人所知

  長期以來,中石油、中石化虧損論調中,從未出現過關於國內原油開採成本的説明,值得注意的是,其入賬計算的價格則均以國際油價為標準。而兩者之間高昂的差價利潤也少為外人所知。

  一名與中石化旗下勝利油田保持多年業務關係的民營油企負責人透露,一般情況下,石油巨頭對其國內原油的開採成本都是三緘其口,具體數據也説法不一。但即便如此,“遠遠低於國際油價肯定是不爭的事實。”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國內每桶原油的成本大概是20多美元,前幾年大概為十多美元,貓膩就在這裡,無論石油公司國內的自採原油成本是多少,最後都會以與國際接軌為由按國際油價進入市場。”上述民企人士對本報記者説。

  本報記者查閱前9個月國際油價走勢獲悉,受利比亞戰事及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雖中途一度走跌,整體走勢卻一直保持堅挺。

  來自紐交所原油期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1月28日下午5時,國際油價再度衝破百元大關,躥升至100.25美元,漲幅3.6%。

  “國際油價在100美元左右徘徊時,中石油、中石化的開採成本差價就達到近80美元,但這部分利潤並沒有寫入財報。”上述人士説。

  而除此以外,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前秘書長王勇還指出,國家石油公司為抬高自採原油價格,在進口石油時還存在“買漲棄跌”等現象。

  “國際油價越高越買,國際油價下跌反而不買,這麼操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哄抬國內油價。”王勇説。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國每年約4億多噸的石油消耗中,幾大石油公司自産當量約為2億噸,其中約一半以上須依賴進口。

  “用國際油價作為成本核算做財報,肯定是虧損,另一部分自産的成本是多少卻從來不公佈,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很難站住腳。”崔新生説。

  有所為,有所不為

  利潤轉移鏈條能獲得“一箭雙雕”之效

  中石油、中石化大倒煉化業務虧損苦水時,其下游銷售端卻大獲利好,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利潤轉移非但不會影響其整體業績,反而能獲得“一箭雙雕”之效。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指出,事實上,石化雙雄下游銷售的利潤已經完全填補了其強調的煉化板塊虧損,煉廠壓低價格也是刻意而為。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發改委施壓提高油價,一方面又可以擺出虧損姿態向國家申請補貼,但從整體運營情況來看,石油公司卻賺得盆滿缽滿。”趙友山説。

  本報記者了解到,從今年年初到10月,煉廠給予加油站的成品油批發價相比發改委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竟然相差了千元以上,這樣的“批零倒挂”意味著,加油站每銷售一噸汽油,可以賺逾1300元。

  根據兩大油企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兩大集團的凈利潤為1600億元,相當於日賺6億元。

  上述民營企業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受體制制約,中石油、中石化的管理成本相對較高,但依據市場常態,中游煉化出現幾百億虧損“不足為信”。

  “國內大部分地方煉廠因為缺少油源,不得不進口燃料油進行提煉,相比原油的成本更高,即便這樣地方煉廠都還能盈利。”上述民企人士説。每噸燃料油的煉油成本要比使用原油高出1300元左右。

  與此同時,一名石油企業知情人士還向本報記者透露,此前,為提高煉化工藝水平,國家曾一度對中石油、中石化劃撥了專項資金,用以升級煉廠裝置,但兩大油企旗下的煉廠卻經常處於“饑餓”狀態。“他們自己的煉廠閒著,把油交給民營企業。此外,很多國家劃撥給民營企業的配額最後都拿不到手。配額輾轉被弄到兩大油企的三産公司,這是游離在體制之外的灰色地帶。”該知情人士説。

  發改委與"兩桶油"數據打架續 加油站賺走暴利

  發改委與兩大油企公佈煉油業虧損數據相差630億

  油價走勢:

  本月調油價可能性不大 盤點京城最便宜的加油站

  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推遲打開 下月航油價或大漲

熱詞:

  • 中石化
  • 中石油
  • 煉化
  • 石油流通
  • 石油企業
  • 煉廠
  • 石油消耗
  • 石油産業
  • 石油巨頭
  • 一箭雙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