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繼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設備公司將面臨美國國會的安全調查後,中國商人黃怒波冰島購地的申請也被拒絕,使得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或擴業計劃在短短10天內兩度受挫。
中國企業欲“走出去”的策略長期繞不開“中國投資威脅論”的門檻,隨著國際政治局勢日益複雜化,中國海外投資在投資與貿易保護主義和國家安全問題上與東道國的博弈,或將面對更嚴峻的考驗。
不過,受訪學者認為,這是個必然的艱苦過程,只要中國經濟和金融能強健有力,中國企業的投資行為方式有改善,中國在發達國家的投資五年內相信會有更多斬獲。
今年8月,西方媒體搶先報道中國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怒波計劃斥資800萬美元(約1000萬新元),購買冰島東北部格裏姆斯塔迪爾地區300平方公里土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冰島國土面積3%,相等於半個新加坡,其面積之大引起媒體關注,此案例也被視為是中國企業嘗試在歐洲購地的標誌性事件。
雖然黃怒波表示該地是要用於開發生態旅遊項目,與政治毫無關聯,而他所領導的中坤集團也屬於民營房地産公司,但西方媒體報道仍指“此舉可能讓北京在北大西洋獲得一個戰略立足地”,“中國進入北極圈石油開發和航道開發的地緣政治計劃”。再加上黃怒波曾任職于中宣部和建設部,更讓部分媒體將他的購地計劃與背後所可能存在的政治目的聯絡起來。
黃怒波斥西方國家持雙重標準
遭遇金融危機的冰島需要外國投資,但其內政部前天仍以中坤集團不具備冰島政府批其購地申請的所需條件為由,正式拒絕。
黃怒波事後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呼籲促進公平合理的國際化投資環境和待遇,並認為是冰島內部不同黨派間的鬥爭導致申請被否決。在接受中國官方英文媒體《中國日報》訪問時,他斥責西方國家持雙重標準,要中國開放市場,卻又關上自家門,不讓中國投資進入。
這不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走出去”遭到挫敗。近年來中國掀起一股全球並購潮,國企和大型民企紛紛跨足海外,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同時,也面對“中國投資威脅論”的質疑。例如2005年,中海油185億美元並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計劃失敗;2009年,中國鋁業公司注資世界第三大礦業公司力拓195億美元的計劃也失敗。成功的例子是聯想並購IBM大個人電腦業務、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等。
因投資與貿易保護主義、國家安全問題和東道國國內輿論等因素將商業行為政治化,東道國對於中國的投資,特別是重要資源和關鍵技術的收購與投資,設置較高的門檻。
中國商務部的數字顯示,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在2003年以後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2003年到2009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增加14倍。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讓很多國家的企業遇到困難,但卻給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會。2009年,中國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433億美元,增速達6.5%。
不過,金融危機也使投資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國際政治環境更為複雜化,東道國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是又期待又擔憂。黃怒波在接受《新京報》訪問時直指,經濟危機引發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強烈,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環境更惡劣,中坤投資集團“不小心碰到北極這麼一個敏感區域,所以全世界一下子就激動了”。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10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建議,因為當前政治化氣氛非常嚴重,中國企業要儘量回避可能引發政治敏感的一些領域,比如對一些大的資源企業的控制、電信、高新技術。
他説,金融危機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一個絕對強者逐漸轉變為相對強者,這些國家對中國企業可能會充滿非常複雜的感情,在歡迎中國企業給他們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創造投資機會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不安、擔心、懷疑、嫉妒甚至仇恨。
受訪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係學者時殷弘認為,中國企業往外走,在發展中國家非洲和拉美比較順利,到發達國家就不容易,情況有如當年的日本,這是個必然的艱苦過程,只要中國經濟和金融強健有力,中國企業的投資行為方式有改善,相信在五年內情況會有所改善。
他説,中國近年來在外交上挫折比較多,中國形象也被扭曲得厲害,但這對中國海外投資只造成間接影響,主要還是三個關鍵因素,一個是東道國的法律,一個是東道國的法外因素,主要是輿論的壓力和民眾心理的接受程度,以及中國企業本身的操作以及對東道國法律的熟悉度,中國企業走出去不能急,要慢慢克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