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財經欽州11月26日電(林浩)來自全國28家保稅港區的官員25日至26日相聚廣西欽州市,共同探討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港區的海關監管新途徑,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只有創新監管手段和方式,推動貨物通關便利化,才能促進區內企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
在此間召開的全國保稅港區辦公室主任第十五次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副秘書長焦建群介紹,目前中國共有102個保稅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逐漸發展成中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對中國承接國際轉移,提高開放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介紹,2010年,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值3884.9億美元,佔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3%,稅收1783.6億美元,解決了160萬人的就業問題。
在目前的新形勢下,中國各地保稅港區正面臨著重審批、輕監管,以及土地面積少、企業貨物通關手續繁雜不通暢等問題,這大大制約了保稅港區的發展。
焦建群指出,各地保稅港區只有進行改革,創新監管模式,才能實現長久發展。同時,保稅港區應完善引入和退出機制,在法律範圍內創造出新的監管方式,幫助企業貨物順利通關。他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口岸監管結果共享機制,使海關、檢驗檢疫、邊檢等口岸監管部門相互合作,加快“大通關”進程。
廣州開發區保稅業務管理局表示,為對貨物實現有效監管,廣州保稅區提升了電子監管手段,依託保稅物流智慧監管系統,以企業為單位,實施“電子賬冊管理、全區域視頻遠程監控、卡口聯動放行、GPS途中監控”四位一體的海關監管體系,對企業實現電子圍網,這種監管打破了過去在物理概念上統一的鐵絲網、圍墻等圍網方式,給企業運輸貨物帶來了極大便利。
上海綜合保稅區委員會介紹,為破解保稅港區與(海、空)港口區域在監管模式方面割裂的問題,保稅區管委會在上海洋山保稅區初步實行了“區港合一”的管理模式,探索一般貨物監管與保稅貨物的同步運作的業務流程,營造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區、港間貨物移動服務體系。此外還借鑒國外自由港的先進經驗,通過監管模式的創新,探所開展國際中轉拼集業務,建設面向東北亞及歐美的國際中轉拼集基地。
深圳保稅區則通過建立重點企業直通車制度,完善園區管理部門與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解決園區企業碰到的日常問題。深圳保稅區管委會介紹,保稅區聯檢部門採用風險監管模式,根據企業誠信記錄實施差別化的監管措施,推進區內倉儲物流企業試行進口商品分撥配送“一次審批、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的監管模式。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保稅港區,于2011年2月正式封關運營,該保稅港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黃善榮説,欽州保稅港區進出的外貿集裝箱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兩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今後兩年還將建設5個5—10萬噸級泊位,但相當長時間內這些泊位對外通道還需通過主卡口,因此急需解決內外貿貨物同港同船卡口運輸的問題,他希望能夠實施內外貿貨物同港、同船、同卡口運輸等新的監管模式解決這些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