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太原11月25日電 (白耀庭)今年由於市場對大米的消費需求較大,一些不法商販就在袋裝大米的凈含量和標簽上“做文章”, 紛紛通過短斤缺兩來實現“隱性漲價”。 25日,記者從山西省工商局獲悉,山西大同一大型糧油經銷部因袋袋大米缺斤短兩被查。
據了解,11月17日,大同市工商局城區分局在一大型糧油經銷部查獲一批缺斤短兩大米。經復稱,發現標注10kg的盤錦大米實際重量只有9kg,標注25 kg的貢米實際重量只有24 kg。執法人員當即查扣了所有分量不足的大米並依法進行立案處理。
經調查,由於市場對大米的消費需求較大,一些不法商販就在袋裝大米的凈含量和標簽上“做文章”,因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欺騙性,一般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
另外,當前市場大米成本小幅上揚,一些廠家為保持市場競爭力,紛紛通過短斤缺兩來實現“隱性漲價”。更有甚者,一些經銷者在訂購時故意要求分量不足。這種現象,已經漸成行業內的“潛規則”。
對此,大同市工商局城區分局一方面以“缺斤短兩、摻雜使假”為重點,展開糧食市場專項整治,絕不放任所謂的“潛規則”存在。另一方面,加強對經營戶的誠信教育,要求經營戶嚴格執行商品準入制度,把好進貨驗收關。
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袋裝大米時,除了對生産日期、生産廠家、産地、QS標識等進行核對外,一定要在秤上稱過,以免上當受騙。並公開舉報電話,建議消費者遇到短斤缺兩現象,及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