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未來兩年大宗商品難掀大浪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前10月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漲幅達三成,專業人士認為只要不超發貨幣

  日前發改委公佈了我國前10個月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價格,漲幅均達三成,給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未來這種壓力會否持續存在或加大?昨日,深圳商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

  專家認為,此輪大宗商品價格大漲是全球資本過剩投機炒作造成的。若不超發貨幣、特別是美國不再推行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未來兩年大宗商品難起大浪,我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將逐步減弱。

  前10月商品進口價漲三成

  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進口的農産品,多數種類商品進口均價漲幅超過三成。其中,穀物及穀物粉進口均價達377.7美元/噸,上漲47.9%。在資源類産品中,價格漲幅大都超過三成。其中,原油進口均價770.9美元/噸,上漲38%。

  而農産品、原油、金屬、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8月底9月初紛紛大幅滑落,從發改委的數據看,現貨價似乎沒有同步下行。

  社科院農業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昨日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是1~10月的平均價,這波大宗商品價格行情,高點在今年2月,上半年農産品的價格多數接近歷史最高位,糖價還創出歷史新高。因此前10個月進口平均價高很正常。

  大宗商品需求正在放緩

  人們關心我國未來進口大宗商品的價格會否持續走高。東方艾格諮詢農産品分析師馬文峰昨日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回答得很直接,他認為,大宗商品價格再上漲很難。前10月進口價高,都是以前簽的合同,現在大宗商品已進入深度回調期。另外,今年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糧食産量均再創新高。

  李國祥認為,這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供求因素影響為次,主要是資本過剩,遊資每每借自然災害大加炒作。現在形勢已經改變。中國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只要調控基調不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漲不起來。中國是大宗商品消費大國,只要“國內的價格漲不起來,國外的也漲不到哪去”。另外,他認為,今年全球農産品大多豐收,為農産品價格回落奠定基礎。

  中證期貨研發部經理王曉黎認為,能源、金屬、大豆等品種對外依存度較高,只要美國不再推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就難再漲。因為目前外圍需求很差,中國正在減少投資,商品很難快漲起來。

  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減緩

  李國祥認為,未來兩年我國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脹壓力將明顯減緩,當然是在政府不超發貨幣的前提下。他説,中國農産品整體供求基本平衡,“只要中國宏觀調控的基調不變,未來兩年,國內價格將越來越由供求關係主導,明年甚至會出現農産品價格低迷、賣難的情況。”

  馬文峰認為,現在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比國外的高,因此不存在輸入性通脹傳導壓力的問題。

  應掌握進口價格主導權

  李國祥認為,中國有兩類農産品是一定要依賴國際市場的。第一類無論收成好壞都得進口的,比如大豆;第二類是調劑型品種,比如香米。長期來看,我國要應對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就必須在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形成過程中掌握話語主導權。

  進口農産品大漲大跌,也存在産銷分離的問題。我們需要設法使産銷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節。他表示,有關方面正在為此努力。

熱詞:

  • 穀物粉
  • 商品價格
  • 輸入性
  • 商品消費
  • 李國祥
  • 通脹壓力
  • 均價
  • 大豆
  • 農産品價格
  • 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