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郭麗琴
昨日上午,世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在《東亞經濟半年報》(下稱《報告》)發佈會上預測,中國今年的GDP增速為9.1%,明年下滑至8.4%;今年的CPI增速將為5.3%,明年將下滑至4.5%。
“我覺得應該説和幾個月前相比,通脹壓力已經減少,經濟下行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外部環境的惡化,以及房地産行業如果忽然出現突然的調整,可能面臨下行的風險。”他對本報記者指出,建議政府保持觀望及政策的靈活性。
他同時發現,隨著發達國家需求趨弱,中國在世界進口中的份額增加,成為全球日益重要的一個需求來源。中國轉向增加消費品進口,也使東亞地區製造業出口商從中獲益。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同此種看法,她在發給本報記者的報告中指出,由於中國的出口和經濟只是在逐漸放緩,並且政府仍在處理上一輪刺激政策遺留的一些負面效應,因此政府將保持謹慎,避免政策放鬆得過快過猛。她預計2012年信貸額度將提高至8萬億(預計2011年實現7.3萬億~7.4萬億元),預算赤字將增加至GDP的2.5%左右,但政策基調不會出現明顯變化。
“在中國,政策放鬆通常比政策收緊要容易得多,因為放鬆政策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利益很容易達成一致。由於地方政府目前正在換屆,而新一屆領導班子在上任第一年(2012年)往往更具投資傾向,要求中央政府放鬆政策的壓力已然上升。在這一背景下,未來數月中央政府可能會尤為小心,避免釋放過於強烈的放鬆信號。”汪濤認為。
《報告》預測,在歐洲充斥不確定性和全球增長放緩的情況下,2011年東亞發展中國家的實際GDP增長預計為8.2%(如果不包括中國則為4.7%),2012年預計為7.8%。內需對東亞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貢獻最大,但在財政貨幣政策正常化驅動下正逐漸趨緩。
事實上,關於如何在刺激增長與防範全球不確定性的影響之間尋求平衡點,是整個東亞地區決策者目前的困局。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霍夫曼對本報記者指出,未來,東亞國家將面臨長期低增長的環境。在未來的6~9個月的時間裏,包括歐洲銀行信貸、發達國家異常貨幣政策在內的金融領域波動,是大多數東亞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