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以來,黃金以及美元的價格都在上揚,這不僅顯示二者都作為避險資産而被市場看好,更暗示了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
11月黃金價格重新回歸1800美元分界點,這一輪上漲的一大推手則來自全球各大中央銀行。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達到了四十年來的最高值。這一消息不僅令各大投行機構調高黃金預期價格,更是引發重歸“金本位”爭議。
從歷史表現來看,影響黃金價格因素眾多,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美元、就業、股市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程度方向性相關。簡單而言,繁榮時期,黃金價格容易下滑,而經濟蕭條時刻,黃金價格則會上揚。
比起黃金價格波動,今年以來黃金走勢傳遞的信號更值得注意。籠統而言,黃金往往是被看作看空美元的期權,二者存在此消彼長關係。但是今年以來,黃金以及美元的價格都在上揚,這不僅表示二者都作為避險資産而被市場看好,更暗示了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當前扭曲國際貨幣體系下,紙幣的購買力不斷被質疑,歐債危機的惡化以及全球經濟二次衰退可能性都在加大。
世界重歸金本位可能性有多大?幾乎沒有。從一戰等時期的歷史可以看出,伴隨著現代經濟的深化以及要求,用産量受到各種限制的黃金來作為支付手段無法讓央行順利行使其最後貸款人角色,因而無法應對天然具有不穩定性的現代信貸金融體系的清償要求——換而言之,“金本位”的時代已經過去。
儘管如此,每當經濟動蕩之際,呼喚金本位的聲音就會重新泛起——這並不奇怪,畢竟黃金在人類歷史中非貨幣化之路非常短暫。
黃金是一面鏡子,人類對於黃金也充滿鮮明矛盾態度。看淡黃金的一方,往往將其看作一種普通商品,經濟學家凱恩斯直接將人類對黃金的狂熱稱為“野蠻的遺跡”,伯南克等銀行家則認為買入黃金只是“習慣”而已;堅定看多的一方,往往被對手叫做“黃金蟲”,不僅認為黃金價格不存在天花板,而且堅信金本位才是最好的貨幣制度——至於黃金價格的低迷,則源於西方央行等機構陰謀壓低。
金價的陰謀論聽起來很可笑,但是這卻是國外不少組織的嚴肅口號,譬如國際黃金反壟斷委員會(GATA)等。據悉本次央行大部分購買都發生在金價大跌到1534美元之後,各國央行一直在陰謀壓低黃金價格,那麼此刻大量接盤有何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思潮不僅代表了對於現代紙幣體系的不信任,也間接折射出民眾對流動性氾濫以及通貨膨脹的憤怒。
黃金一嚮往熱處流,也永遠不乏故事。黃金從貨幣還原為一種商品,歷史還是太短,尚有前路。對比黃金大牛市的喧囂,巴菲特對於黃金的看法或許更值得借鑒,他認為把世界上所有已經開採的黃金堆起來,也不到67立方英尺的金屬塊,黃金並不創造價值,而“購買任何不能用於生産的資産,都只不過是在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