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多地紅十字會強收學生會費 公眾本能抵制捐款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0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個延續百年的傳統怎麼“進口”到中國,就變了味兒呢?

  紅十字會為何能把好事辦糟?

  李妍

  紅十字會居然把“黑手”伸進孩子們的口袋?

  近日,西安、南京、長春等地陸續曝出中小學生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會,參加青少年運動項目並繳納會費的新聞。

  還沒有從“郭美美事件”中脫身的紅十字會再次陷入全民聲討的泥淖中:“強制捐款”、“被自願”、“斂財”、“坑學生”、“連孩子都不放過”……媒體的口水和網友的板磚恨不得將紅十字會就地處決。

  反應最快的當屬西安市教育局,媒體報道後,他們立馬順應民意,叫停紅十字會的青少年項目,並要求已經上繳的會費全部退還。

  至此,紅十字會青少年運動陷入僵局,民眾的憤怒得以平息。但是,我們該給紅十字會定個什麼“罪名”呢——不該在孩子身上撈錢?

  1988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國家教育委員會共同制定了“校園紅十字會”工作章程,這也是中國紅十字會青少年運動的前身。

  根據規定,該組織的基本任務主要包括三方面:宣傳人道主義、開展衛生救護教育和社區服務活動。

  多年來,中國紅十字會還通過開展海峽兩岸紅十字青少年夏(冬)令營和國際紅十字會青少年交流活動擴大影響。

  目前,中國紅十字青少年運動項目在全國共有基層組織66100個,團體和個人會員1750萬人,志願工作者31萬多名。

  查看國際紅十字會的資料,筆者驚訝地發現,存錢罐的力量竟然如此偉大。

  1880年,英、荷波爾戰爭時,加拿大的學生就以楓葉為標誌,志願為國際紅十字會工作,他們用微薄的零花錢向前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紗布和藥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多國青少年作為國際紅十字會志願者衝向槍林彈雨的第一線,抬回受傷的士兵並救助、照顧他們。這些孩子付出的不只是“會費”,更有可能是生命。

  1922年,國際紅十字會將青少年運動列入常規項目。從此,加入其中成為一件值得炫耀一生的事。

  哈佛、耶魯、劍橋等世界名校則陸續為這些“光榮的孩子們”打開了綠色通道,在招生時會優先錄取他們。歐美多位政要也曾在競選時刨出這段童子軍的經歷,證明自己從小就熱愛祖國、熱愛世界、熱愛全人類。

  屈指一算,這一傳統已經延續了數百年。可奇怪的是,怎麼“進口”到中國,就變了味兒呢?

  首先,自願與“被自願”、捐款與“被捐款”之間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各國紅十字會在青少年項目上遵守的是自願原則,自願加入並捐款體現的是個人選擇。而我國紅十字會青少年項目在操作時,卻是集體加入並交納會費。“被自願”和“被捐款”則體現的是強制性和壓迫力,這喚起了中國民眾最敏感和最排斥的“被安排”的歷史。

  中國紅十字會一直在試圖撇清與政府之間的隸屬關係,希望以一個更加親切、和善的面目得到公眾的好感,但現實卻是,利用權力機構強行攤派入會人數和繳費額度,你還能觍著臉説自己不官方、不強權嗎?那麼,誰還能期望“被自願”、“被捐款”的人萌生出光榮、驕傲和喜悅之感呢?

  另外,舊話重提:會費和捐款去哪兒了?幹什麼用了?

  在中國紅十字會開展青少年運動項目之前,沒有任何的前期規劃和相關聲明,這導致絕大多數捐贈者稀裏糊塗地當了冤大頭,出錢之後,也沒有任何善款公開機制可以讓捐贈者追查善款的去向和用途。人們聽不到響聲,自然會懷疑,項目的動機是什麼?

  “公開、透明”——慈善組織運作的基本原則被一再忽略,那結果自然也簡單:你不告訴我,我就不給你錢。公眾選擇了最樸素的對抗方式。

  “郭美美事件”、“尚德詐捐門事件”、“宋慶齡基金會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等系列負面新聞,已經讓公眾的心碎了一地,懷疑、謾罵、抵制社會組織似乎已經成為本能。

  那麼,以紅十字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該怎麼辦?紅十字會一直聲稱,要讓公眾重拾對慈善機構的信心,但是,讓受傷的人們學會忘卻,絕非易事。而且,如果紅十字會沒有表現出洗心革面、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的決心和行動,只是一味地要求公眾既往不咎、重新來過,是不是又一次低估了人們的智商呢?

熱詞:

  • 會費
  • 多國
  • 被自願
  • 進口
  • 國際紅十字會
  • 被捐款
  • 斂財
  • 罪名
  • 黑手
  • 郭美美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