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商報訊(記者 齊琳)針對保障房開工量屢被曝出摻雜水分、存在“挖坑”即算開工的現象,住建部雖未正面“承認”,但在宣佈開工率超過100%之後不久即已正式啟動親自摸底調查。昨日記者獲悉,在厘定1000萬套開工率的“三個標準”後,住建部已經著手對地方保障性住房實際開工情況進行調查,除了已經派駐地方蹲點的調查員外,還增派了超過50人的督察組核查所有數據。
按照住建部厘定的統計標準,在全年度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地方政府至少做到1/3澆築地基、1/3超出正負零(即超出地面)、1/3主體結構完工。
“肯定是有不達標的,但是有多少,年底能不能達標,還要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去摸摸。”住建部相關人士透露,一旦發現有挖坑待建情況,肯定會責令地方抓緊落實建設情況。
“現在監管層並沒有公佈每個保障性住房的施工進展,但是從央行、財政以及地方政府公佈的資金數據來看,資金投入和住建部報出的實際開工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
楊紅旭所提到的數據主要是保障新住房新增開發貸款兩個數據。根據年初的規劃,今年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量為1000萬套,需要資金1.3萬億-1.4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210億元,地方政府籌集4000多億元,其餘的8000億元是通過社會機構的投入和保障對象以及所在的企業籌集。
而央行剛剛公佈的前三季度金融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全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2808億元,新增保障新住房開發貸款1150億元。
“現在中央的錢已經全部到位,即便認為地方政府的4000億元完全到位,那剩餘的6000多億元資金是從哪來的?”在楊紅旭看來,通過社會機構的投入和保障對象以及所在的企業籌集的8000億元,除了信貸之外,企業自有資金和企業債是最大的源頭。而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信息顯示,這兩方面的資金來源勢必無法彌補信貸之外的6000多億元缺口。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更是指出,考慮保障房開工後的建設週期,目前的貸款實現量與需求量之間的巨大落差,保障房顯然並沒有完全進入實質建設階段,資金需求或僅滿足1/3。
不但是資金的實際投入與開工量之間的矛盾,據北京中原地産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介紹,在2010年之前,我國住房開工量與國內鋼材和水泥消費數據高度吻合,但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裏卻出現了巨大差異:官方發佈的住房開工量,超出了鋼材和水泥的消費。“儘管商品房受調控影響,投資降幅比較大,但是如果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實現真正開工,應該會彌補很大一部分缺口。”王飛/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