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與壽險增速踉蹌下跌的趨勢正相反,今年産險業可謂穩中有驚喜,全年有望實現20%的增速。新渠道(主要為電銷)功不可沒,記者獲悉的一份業內交流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人保、平安和太保三大産險巨頭電銷業務複合增速為194%,而同期傳統渠道的複合增速僅為28%。
三巨頭在新渠道上嘗到的甜頭,讓其餘同業公司不得不快馬加鞭。自行控制渠道、節約手續費的電銷模式,正成為越來越多産險公司的爭奪熱點。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13家産險公司拿到電銷牌照,競爭白熱化的同時,也加速了電銷渠道的等級分化。
今年以來,産險公司電銷業務發展迅猛。記者在中國平安媒體開放日期間獲悉,于業內最早開展電銷業務的平安産險,今年截至9月30日的電銷坐席人數達到13489人,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84.6%,在電銷市場的佔有率為52.7%。
事實上,目前13家産險公司大刀闊斧發展車險電銷,並非偶然。從表面上看是由於經營和管理上出現了變化,而實質上卻與車險外部環境的變化有關。
單從電銷模式發展來看,在2009年以前,由於産險公司電銷産品在傳統價格基礎上直接15%讓利,這讓大多數原本以傳統業務為主的車險公司改頭換面,紛紛申請獲批電銷牌照。一時間,電銷市場也呈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然而,這種被“移花接木”的國外經營模式,在國內卻遭冷遇。由於大多數獲批的産險公司只是坐以待斃,電銷業務的經營就好似“只開花,不結果”。但進入2010年後,伴隨著平安電銷脫掉車險虧損的表囊,僅僅兩年間就實現盈利的消息一經發佈,讓電銷陣營中的後繼成員們個個變得活躍起來。
如今,車險電銷從正式問世到現在的三四年時間裏,其勢頭之猛讓人刮目相看。同時,電銷市場分水嶺也悄然出現,電銷陣營成員早已“各就其位,各司其職”:首個吃電銷螃蟹的平安可謂“電銷集大成者”,人保、太保可謂傳統市場基礎紮實的“積極跟進、窮追猛趕型”,其餘是以中小産險公司為主的“隨行就市型”,競爭日趨白熱化。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電銷進入門檻也越來越高。一方面,開辦車險電銷業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建設專用的呼叫中心、培訓銷售人員和配送系統;另一方面,對於中小産險公司而言,即便拿到電銷牌照,也只是重演傳統渠道的競爭格局,難以突破以産險三巨頭對市場份額的壟斷。
那麼,如何掌握投入與利潤的平衡點?一位多年負責車險業務的産險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費用率必須控制在30%以下,才有可能盈利。而其中,營運成本、人均産能、續期業務等因素的浮動都決定著電銷車險的經營狀況。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産險公司加入電銷大軍,車險電銷市場上的同質化産品將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而未來車險行業的競爭,將以産險公司在電銷上的先進經營管理體制論成敗。(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