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李彤) 近期,業內熱議電子商務行業是否將迎來“寒冬”。據此前商務部發佈的《“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顯示,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發展勢頭迅猛,但行業也面臨著規制建設相對滯後與技術和市場不成熟等主要問題。業內人士坦言,融資風險的加大,營銷成本的增加,創新應用的缺乏,增加了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寒冬”僅是”泡沫”的寒冬 電商行業迎來“新春天”
《意見》中透露,20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5萬億元人民幣,應用網上交易和網絡營銷的中小企業比例達到42.1%。2010年,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5231億元人民幣,約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3%
針對未來的發展目標,《意見》明確指出,到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達80%以上;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佔我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以上;網絡零售額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以上。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2.95萬億,同比增長31%。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萬億,同比增長26.8%,整體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
以外貿電商為例,易唐網CEO汪若海對記者表示,我國外貿網商已經超過360萬家,2010年在線外貿出口額接近100億美元。“海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中國今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突破3萬億美元,在線外貿出口比例僅佔約千分之三,發展空間較大。” 汪若海説,由於中國出口多是低檔生活必需品,很多跨國公司仍把中國作為生産基地,時下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有限。
“‘寒冬’僅是‘泡沫’的寒冬”,汪若海同時坦言,缺乏負責任的態度是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面臨的瓶頸。他説,企業要對投資人負責,進行合理融資和投資,融資後不負責任盲目地“燒錢”,助長了行業“泡沫”之風。企業要對員工負責,大量裁員顯然違背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還要對品牌負責,靠“燒錢”帶來的流量與註冊用戶,以及做假賬等不當手段在資本市場迅速套現的行為,已給我國整個電商行業的信譽帶來了負面影響。
對於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意見》指出,電子商務規制建設相對滯後,市場準入、服務監管體系、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産業投融資機制亟待建立;可信安全便利的網絡購物環境不完備;商業模式、服務水平和服務範圍有待拓展提高;農村、中小企業和傳統流通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亟待扶持引導。
融資難度加大 “燒錢”營銷依舊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會發現誰在裸泳”,巴菲特曾如是警示投資者,這句話也同樣作用在時下的電子商務行業。
今年年初,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拋出“寒冬論”的直接依據就是“很多電子商務公司營銷成本已經遠遠超出銷售額”,做了100元的廣告費,僅僅帶來10元的銷售額,“這太可怕了”。
年內裁員也如“流感”一樣同電商企業如影隨形。窩窩團裁員、高朋網裁員、凡客裁員、敦煌網裁員……,此前,凡客員工曾發表《三問陳年》風傳于微博,“每一個部門必須出5%的(裁員)名額,請問年初瘋狂招人目的何在?”
業內人士坦言,過去兩年VC(風險投資)向中國電商注資了300億以上,客觀上營造了虧損換市場“泡沫”的氛圍。電商在前期瘋狂“燒錢”砸廣告、搶人才,時下融到的錢已經所剩無幾,裁員壓縮成本斷臂求生實屬無奈之舉。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分析稱,今年以來電商成本日漸增加,營銷成本、人力成本、物流倉儲成本佔電商整體成本的比例較大,而資本市場則日漸收縮。他指出,整個電商行業,更多還是處於追求規模的階段,短期內難以取得盈虧平衡。
“最近,在央視、地鐵和公交電視上,電商廣告真是熱鬧。”對於電商在電視媒介上大手筆的廣告投入,汪若海坦言,“姚晨趕驢”趕集網、葛優代言拉手網、楊冪牽手走秀網,廣告費用的投入將帶來品牌的長遠影響,但短期內能否顯現盈利效應,還要等待市場的考驗。
以B2C市場為例,易觀智庫發佈的 《2011年第3季度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第3季度中國B2C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21億元,環比增長15%。大部分廠商在傳統消費旺季並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增長率。易觀認為,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對於電商類項目保持謹慎,電商融資的風險和難度加大。創新性應用的缺乏,讓用戶的活躍度難以維繫。
儘管電商企業的盈利前景並不明朗,但其對於資本市場IPO的融資熱情依舊不減。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2011年1-6月電子商務領域(包括B2C和B2B,不含網絡團購)已披露的投融資共有44起,其中風險投資42起,總額逾18.3億美元;2起IPO均發生在國內創業板,共募資8.3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