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稱國內兩大油企掌控油源致民企無油可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4日 0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發佈的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兩大油企凈利潤超過1600億元,但煉油業務卻繼續出現鉅額虧損,共虧損646.39億元。記者調查發現一個“怪現象”——在石化雙雄煉油巨虧的同時,許多地方煉油企業擔心的不是虧損,而是無油可煉。

  如果煉油業務是“賠錢貨”,為何地方煉廠翹首以待?如果煉油業務是塊“肥肉”,為何石化雙雄又頻頻叫苦?

  虧損?不明白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煉油業務虧損415.39億元,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231億元。中石油稱是“受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影響”,中石化解釋説是“煉油廠到廠原油成本比較高”。

  然而,有意思的是,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國內煉油行業累計虧損僅18.4億元——雖然統計時段和口徑有些差別,但兩個數據之間的巨大差異依然不免讓人吃驚。

  是誰對衝了石化雙雄煉油業務的鉅額虧損?顯然,只能是國內其他煉油企業——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産能約佔全行業的80%,此外還有60多家地方煉油企業,其中半數在山東。

  “我們只要有油可煉就會有盈利,無非是盈利多少的問題。”山東東營一家煉油廠負責人説,“我們煉的是品質差的燃料油,比煉原油成本高很多,還能不虧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為什麼會虧損,我也不大明白。”

  這家煉油廠負責人説,地方煉廠最苦惱的事不是虧損,而是沒有穩定的油源;沒有油源就等於無米下鍋,沒法開工。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統計,目前我國地方煉油廠約有1.3億噸煉油能力,但每年煉的油只有約4000萬噸,近9000萬噸的産能被浪費。

  夾縫中求生存

  一邊是能生産但頻頻虧損,另一邊是不虧損但不能生産,國內煉油業“怪現狀”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癥結?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等業內專家指出,當前石油業從上遊的原油開採和進口,到中游的煉化,再到下游的成品油銷售各個環節,石化雙雄都牢牢掌握了主導權;在整個産業鏈中,民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打個比方,地方煉廠的‘咽喉’扼在壟斷巨頭的手裏,巨頭的手鬆開,地方煉廠可以吃飽;它們的手一緊,地方煉廠就要‘鬧饑荒’。”韓曉平説。

  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統一配給地方煉廠的原油僅179萬噸,與1.3億噸的煉能相比,這點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期待公平競爭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正在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進行調查,這一消息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不少煉油産業人士也期望國有煉油廠和民營煉油廠能形成公平、平等的競爭關係,共同推進我國煉油業的健康發展。

  “石油行業集中度太高,已嚴重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多位地方煉廠負責人對記者説。

  據新華社

熱詞:

  • 煉廠
  • 油源
  • 無油
  • 國內成品油
  • 煉油廠
  • 中石化
  • 中石油
  • 肥肉
  • 怪現象
  • 民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