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超市行業五大潛規則:先進的貨靠前碼放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張彬

  隨著每年有關超市商品投訴案例的增多,超市出售過期商品、不合格商品、以次充好等現象已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就以上現象,人民網採訪了北京市發改委12358工作人員,她結合投訴案例,批露了超市業部分“潛規則”。

  潛規則一:先進的貨靠前碼放

  記者日前在購物時發現,臨近保質期或外包裝盒有問題的商品被放在貨架靠前的位置,顧客伸手就能拿到,而同品牌同品種保質期較長的商品,則放在相對靠後的位置。

  北京市12358工作人員透露,這種把臨近保質期商品放在貨架前的做法,被行業內人士稱之為“先進先出”,這種做法被廣泛應用於快消品流通行業。貨物在進貨時就會根據生産日期和批次分開儲存,先進貨的商品先銷售,晚進貨的商品會押後銷售。她説,業內人士對此並不避諱,他們認為,“先進先出”是一件很正常、很科學的辦法。

  潛規則二:臨近保質期大打促銷牌

  11月6日,記者在北京物美超市惠新店的冷櫃前看到,很多顧客正在挑選奶製品。同樣是售價15.6元、規格1000g的某品牌原味酸牛奶,卻有不同的“待遇”。一部分酸奶的瓶子上捆綁著兩小盒紅棗味酸奶,有的則沒有任何贈品。

  記者仔細觀察瓶身,原來他們生産日期不同。沒附帶促銷贈品的酸奶是11月5日生産的,而捆綁贈品的酸奶則是10月22日生産。據悉,酸奶通常保質期為21天,也就是説,這些10月22日生産的酸奶再過幾天就要過期。但並不是所有顧客都注意到這個細節,很多人拿起商品,沒有多看就離開了。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看到,除家樂福超市外,大部分超市都沒有設置專門的“臨近保質期商品專區”,也沒有對臨近保質期的産品添加醒目提示。據超市銷售人員介紹,並非所有促銷都代表商品快到期,但快到保質期的商品,幾乎都會搞促銷。

  記者在身邊調查得知,北京的賀先生在家樂福慈雲寺店買到過過期奶酪,此前,他還在沃爾瑪、美廉美、法寶、家樂福等超市發現十多起食品過期案例。

  潛規則三:生産日期隨意修改

  據《每日商報》報道,今年4月30日,杭州的黃女士在杭州家樂福涌金店購物發現,買到的食品生産日期是今年5月1日。她的疑惑可能無意間揭示出部分超市食品有關生産日期的一個真相:經過經銷商的隨意修改,黃女士可以在超市裏買到任何生産日期的産品。

  潛規則四:低標價高收費 重復結算現象常見

  北京的消費者譚先生曾遇到這樣的事情,他在超市內看到的一個寫字板促銷價格明明是18.9元,可是在結賬時發現它的價格為25.6元。

  上班族王先生每週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購物,而一次購物經歷讓他對超市結算産生了疑問。他在北京物美超市一共買了27件商品,總金額227.9元,回家後,細心的王太太發現,所有商品加起來一共只有198.2元,比購物小票少了29.7元,經仔細檢查後她發現,購買的酸奶和贈品(兩袋)被重復收費。王先生第二天找到超市工作人員,經過交涉後,超市把多收的錢退還給了他。王先生很疑惑:“大超市電腦也會出現計算錯誤問題?”

  北京市12358工作人員説,超市在做促銷與價格調整時,一般都會在收銀系統中進行一些調整,但有時會因為收銀員操作不當、標簽不規範或是系統沒有及時調整到位等原因,會造成顧客看到的價格與結算價不一致,從而使得顧客不能享受“促銷價”。她提醒,顧客在結賬時應該多諮詢,避免類似事情發生。

  針對超市結算時多掃碼、多收費現象,12358工作人員表示,每年接到類似的投訴電話最多,各大超市都存在這種現象。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收銀員不認真、不細心。她説,顧客應該在每一次購物後保留好小票,回去後細心查看,發現問題後及時與超市交涉,青年人和刷卡族更應注意這方面的情況。

  潛規則五:商品以次充好

  據重慶商報報道,近日,沃爾瑪先後被爆出“綠色豬肉”、“過期板鴨油炸後當熟食”等事件後,這讓人們對超市食品安全問題産生了疑問,沃爾瑪號稱“總部集體採購”,最終卻在進貨關沒有把好。

  一位零售業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採購制度不健全,加上採購人員欠缺自律,會將不合格産品上架,這就造成了以次充好的情況出現,這一現象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每月定期發佈2-3次不合格産品公告,記者發現,在不合格産品目錄中,很多是屢上“黑名單”的老戶。曾多次上“黑榜”的蘭州嘉年華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悠果”話梅系列産品近期再次露面。山東無棣縣吉超食品有限公司也是被停售名單上的“大戶”。

  相關鏈結(一):食品抽檢出現不合適樣本 家樂福、美廉美、沃爾瑪等知名超市被點名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佈通告,北京市工商局在對流通領域食品抽檢時發現不合格樣本42個,有些樣品來自家樂福、美廉美、沃爾瑪等知名超市。

  北京市工商局抽檢表顯示,這42個不合格食品樣本,分別來自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幾個知名超市,沃爾瑪、家樂福、迪亞天天、美廉美、物美等超市。北京家樂福馬連道店銷售、由北京味香春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散裝“京糕”樣品中,被檢出苯甲酸超標;北京迪亞天天紅蓮店銷售的“向軍”牛板筋(素食),檢出了“不應檢出”的苯甲酸、日落黃、胭脂紅、檸檬黃;北京美廉美超市白紙坊店銷售的“金家福”香辣花生,過氧化值實測值是正常值的4倍。

  北京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凡已購買上述不合格食品的消費者可憑購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裝向銷售單位要求退貨。

  相關鏈結(二):國家工商局新規:所有超市設立“臨界專區”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公佈了《流通環節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食品退市和銷毀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擬要求5種問題食品須退市,否則將重罰,並且要求經營場所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向消費者醒目提示。

  根據《辦法》,超市將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設立“臨界專區”,據了解家樂福、沃爾瑪超市都曾經試行開設過“臨界專區”,提示消費者産品即將到期,並進行降價出售。

  據媒體報道,目前北京市已在130家超市設立“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區”,今年將在北京全市範圍內的商場、超市進行推廣。但記者分別調查了北京朝陽區的物美、美廉美、京客隆、迪亞天天、法寶等部分超市,並未見到相關專區。

熱詞:

  • 潛規則
  • 迪亞天天
  • 超市食品
  • 超市銷售
  • 超市商品
  • 辦法
  • 先進先出
  • 臨界專區
  • 待遇
  • 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