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當前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深陷債務泥潭的西方國家紛紛以保增長作為頭等大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下降,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引起關注。在此敏感的時刻,外媒和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紛紛猜測中國緊縮政策何時出現鬆動。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西方媒體的猜測會對中國造成很大的壓力和風險。這種做法與中國貨幣自主是不相吻合的,是在干擾中國經濟。
路透社7日稱,今年最後兩個月,中國中央財政部門可能通過轉移支付和向特定行業、部門提供扶持的方式,向市場釋放超過1萬億元的財政存款,以刺激經濟,增加市場流動性。據了解,中國財政部習慣於在每年最後兩個月向相關行業、部門發放這類款項,儘管其總額通常不披露,但據稱2010年達到1萬億至2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路透社7日引述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的分析稱,10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有望回落到5.5%,預計通脹年內將進一步降溫。瑞士銀行經濟學家汪濤預測,10月CPI同比漲幅很可能會從9月的6.1%降至5.3%。對此,外媒和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紛紛猜測,中國放寬貨幣政策可能為期不遠。
實際上,進入11月,中國資金面緊張狀況開始緩解。英國《金融時報》稱,衡量中國銀行間流動性最重要的指標——7天回購利率已大幅下跌。對此,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正在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其主要是通過兩個渠道進行的:一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二是非正式指導各銀行增加放貸。
這些微調舉措,被一些經濟學家視為“定向寬鬆”政策。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定向寬鬆”顯得遠遠不夠。深陷債務泥潭的歐元區央行突然于3日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歐洲央行的降息之舉,無異於按下全球重啟寬鬆貨幣政策的按鈕。此前,採取類似行動的有澳大利亞、土耳其、巴西、俄羅斯等國央行。而中國人民銀行自今年7月起維持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不變,中國貨幣政策進入觀望期。
澳新銀行4日發佈的報告稱,鋻於歐元區債務危機懸而未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低於預期以及房地産市場明顯降溫等因素,中國政府應考慮立即放鬆貨幣政策。澳新銀行分析師預期,中國可能在近期調轉緊縮貨幣政策方向,並下調存款保證金率50個基點。
而路透社7日的報道認為,中國貨幣政策不會很快迎來政策拐點。中國政府在採取更果斷的放鬆貨幣政策之前,需要確信居高不下的通脹確實放緩,而且一度飆升的房價已經下降。美國《華爾街日報》注意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表示,中國對於房地産一系列的調控措施,絕不可能有絲毫動搖,下調房價是國家堅定的政策。此外,報道也引述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的分析稱,很難確定通脹壓力是否得到了完全控制。如果太快放寬貨幣政策,通脹壓力可能重新反彈。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西方猜測聲四起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放緩,二是民間借貸市場資金鏈斷掉,要求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額度,三是美歐國家的利率都保持低位,中國不降息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刺激熱錢涌入。
不過,孫立堅認為外界的猜測不會影響中國決策者,中國政府主要還是保持穩定的貨幣政策。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難題,就在於如何走出一條靠自立持續增長的路子,即靠中國老百姓的消費來支撐國家經濟的發展。未來,中國經濟要想繼續保持增長,就需要我們扶植企業、降低稅負、打破資源性壟斷等等,將資金引導至實體經濟中來,培育好企業誠信和消費生態,讓有錢人不要在海外亂花錢。只有老百姓富裕了並安心消費,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記者 楊婷婷 胡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