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曾撐起廣東“世界工廠”地位的製造業,如今面臨着嚴峻考驗。
最近,擁有“製造業富士康”之稱的台灣寶成集團,其裁員風波似乎表明曾充滿活力的珠三角“三來一補”,入秋已久。據悉,被裁的這18人基本為在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的中層幹部。
裕成製鞋廠廠長曾錦昌昨天(11月8日)證實了裁員的消息,裁員原因為“訂單萎縮和生産經營發生嚴重困難”。
轉型談了多年,難以計算的中小型製造業仍苦守在這片曾經的“淘金地”,以待撐過又一個寒冬。而一些有能力“逐成本而居”者(如寶成集團),在開闢新領地的過程中同樣面臨着“成長的煩惱”。
被裁18人基本為中層幹部
“16年零5個月。”問起工齡,在寶成集團旗下東莞黃江裕成製鞋廠工作多年的劉羽(化名)感慨。
不久前,這個終於熬到中層的湖南人和其他17名工友突然接到工廠的裁員通知。“那天主要台灣幹部高層都有到,但沒有説話。公司法人代表宣讀勞動合同解除公告,上面寫了我們18個人的名字。”40歲的劉羽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説了上個月27日的經歷。
東莞黃江裕成製鞋廠所在的台灣寶成集團,是珠三角早期“三來一補”企業的典型。這家成立40餘年的台灣製鞋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追逐低廉生産環境,將工廠開到大陸。據悉,寶成集團目前在珠三角的珠海、東莞、中山和河源均設有廠。
在進入珠三角的20年中,廣東“世界工廠”地位迅速確立,而寶成集團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及休閒鞋製造商,鞋類年産量超過2.5億雙,以批發價格計算,約佔全球運動鞋及休閒鞋市場的20%。
隨着珠三角製造業倒閉危機加劇,寶成集團最近因為其東莞黃江裕成製鞋廠突擊裁員而掀起風波。相對龐大的寶成,這次裁員並不算多:18人。不過,這18人卻基本為在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的中層幹部。
對於裁員原因,正如劉羽所接到的通知“訂單萎縮和生産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對於具體情況,曾錦昌不願細説,他表示目前被裁工人與集團正在進行協商,他在其中擔任的職責是傳達集團的決定。
寶成集團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儘管該集團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但受到匯率波動、人工成本及原料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合併營業毛利及合併營業凈利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7.7%和14.6%,分別達新台幣358.03億元和94.97億元。
裁員風波緣起“騰籠換鳥”?
由於歐債危機、北非和中東動蕩以及內地各類成本的上漲,今年外貿鞋代工行業空前困難。
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一開始就是“逐成本而居”。上世紀80年代末,為分散生産基地及利用海外地區比較低廉的生産環境,寶成通過轉投資之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元集團”),陸續到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及越南等地設廠。
而裕元集團官方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大中華地區鞋類製造業務佔集團營業額的比例已經達到71.1%。同時,該集團現已在大陸以及其他地區設立新生産設施。
廣東省地方政府近兩年提出“騰籠換鳥”,部分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産業開始向粵北、江西等地遷移。
劉羽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其所知,此前其工廠已經有不少訂單轉移到寶成江西工廠生産,他懷疑自己和工友被裁或與寶成的業務轉移有關。而工廠目前調動也顯得非常頻繁,在被裁前,他今年就被調動了3次。據了解,寶成集團目前在江西設有5個工廠。
不過,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認為,有些便宜的訂單轉移到江西很正常,“寶成現在在中山、珠海等地的工廠還在,規模都差不多”。
李鵬認為,目前珠三角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因素均已消失,而産業本身就産能過剩,因此在今年新一輪的內憂外患下質量、資金、管理、客戶等競爭力都不好的企業就很難支持下去。
但在珠三角製造業奮鬥了多年的劉羽眼前則不得不被迫考慮自己的後路。“未來的路到時候再看了,因為我現在都40歲了。”老婆、孩子都在廣東,對於離開寶成後的計劃劉羽顯得很糾結,“現在想起來如果再進工廠都會覺得恐懼,這麼大、這麼漂亮的工廠都還是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