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成品油定價應堅持市場化取向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柴油荒面前,兩大石化巨頭再遭民營油企炮轟,矛頭直指其壟斷地位。不過,無論如何炮轟,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場老大地位恐怕一時也是難以撼動。較之於破除壟斷,通過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來緩解柴油荒,似乎顯得更靠譜一些。

  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輪廓漸清。據報道,在已上報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中,除明確縮短調價週期、加快調價頻率及調整挂靠油種外,另一項改變是,當國際油價在一定價格區間內波動時,有關部門將不再就每次調價下發通知,而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按新機制自動對應調整價格。

  “三桶油”按新機制自動對應調整價格,是否意味著成品油定價權下放?非也。因為下放的並非定價權,充其量也就是成品油調整的發佈權。“三桶油”在調整油價時仍須依照公式而定,並非自由且自主。唯一的變化就在於,發改委不再獨享成品油定價公式,而是與“三桶油”共同掌握。

  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肇始於2008年12月,不過,直到2009年5月,國家發改委才正式出臺《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公佈成品油調價公式。運行至今,調價週期過長、機制透明度不夠等問題逐漸暴露,期間,發改委多次表態將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並擇機推出,但其“試行”的帽子終未摘去。

  在近三年時間裏,國內成品油價格共計調整16次,並不算多,其中10次漲價,6次降價。不過,每次調價之時,無論是漲或者是跌,來自輿論的斥責之聲均滾滾而來。這或許是發改委決心下放發佈權的初衷之所在,即,自己退居幕後,把“三桶油”推到前臺。

  即便成品油調價週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調價頻率加快且挂靠油種調整,成品油價格仍不改政府定價之本色,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接軌仍是間接和有條件的,距離油價市場化依然遙遠。也就是説,發改委始終是油價調整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管者,難以置身事外。因此,這次油價調整發佈權的改革充其量是形式上的改革。

  事實上,隨著成品油調價頻率的加快,市場上的不滿之聲有可能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一方面,與國際油價越是接軌,就越是意味著國際油價的波動將更為頻繁地傳導至國內,而國際油價長期趨勢是往上走的;另一方面,由於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未能得到嚴格地執行,這一情況有可能在定價機制完善之後得到延續,這也將授人以柄。

  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可以看作是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小小進步,但仍未從根本上理順成品油價格,我們沒有必要對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推出抱以太高的期望。不客氣地説,在油價完全市場化之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因為市場壟斷和價格管制這兩大頑疾猶在。

  最好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是沒有所謂的定價機制,就是完全市場化,隨行就市。其題中應有之義是破除壟斷,成品油市場形成多個競爭主體,讓市場決定成品油價格。距離這一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詞:

  • 成品油定價
  • 成品油價格
  • 定價機制
  • 成品油市場
  • 調價
  • 三桶油
  • 試行
  • 油價調整
  •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
  • 油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