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今年67家公司斥290億買理財産品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新快報《賺錢週刊》獨家統計,截至11月2日,共有67家上市公司一次或多次購買銀行或信託類理財産品,少者500萬元,最多的一次豪擲40億元,這些公司的投資額加起來已達到290億元,較去年增加10倍。上述67家公司中,有超過20家是2010年後上市的。由於都是高市盈率、高價發行,這些公司圈到的錢大大超過募資項目所需,因而形成鉅額資金沉澱。而選擇銀行或信託類理財産品則是上市公司和銀行間的雙向選擇,前者在弱市中獲得相對較高收益,後者則或可變相攬儲。

  現狀:今年上市公司“炒錢”風靡

  海螺水泥最大手筆40億

  據新快報《賺錢週刊》統計顯示,截至11月2日,今年共有67家上市公司購買或通過董事會議案準備購買理財産品,累計近290億元。其中兆馳股份等更是多次出手,如3月16日買1.2億元,4月9日又買3.8億元,9月7日再斥資1.98億元購買。

  分月度來看,今年1月僅信立泰、中衛國脈等幾家向來喜歡買理財産品的公司有“炒錢”行為;2月銀根緊縮,資金價格攀升,山東威達和二六三等均發佈購買理財産品議案。進入3月,新加盟公司增多,包括滬電股份、廣電運通、漢鐘精機、珠江啤酒等公司。6月15日,海螺水泥公告將40億元經營資金投資于信託和銀行理財産品,成為截至目前年內最大手筆。

  在中報披露時,很多投資大戶也浮出水面,如中化國際披露其持有5家內外資銀行發行的超過13億元的理財産品。而9月開始就進入井噴期了,光深市就有康力電梯等11家公司合計涉資24.68億元。其中士蘭微自9月10日至11月3日,累計購買資金達2.53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産的15.18%;三峽水利購買兩款理財産品的金額合計也有1.08億元。10月,洋河股份更因購買理財産品累計達19.6億元,而被投資者聚焦。

  漫步者”已出手9次

  統計前十個月的公告發現,許多公司購買頻率較高。如10月21日,賽象科技公告可用於購買保本理財産品的最高額度為3.5億元,並且資金可以滾動使用,而今年以來,其已分五次認購了中行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産品,兩次購買的額度為1000萬元,三次為1800萬元。陜鼓動力也同樣頻繁。漫步者也“不甘示弱”,數據顯示已有9次出手,6月24日購買5000萬元,7月1日購買3200萬元、旗下北京愛德發購買1億元,7月29日與北京愛德發合計購買9000萬元,8月1日購買浦發深圳分行理財産品,8月30日又與北京愛德發分別使用5000萬元、8000萬元購買浦發利多多公司理財計劃。

  超募資金成理財主流

  統計數據顯示,手握大量現金的新公司是最積極的購買者,當中包括翰宇藥業等超過20家2010年上市的公司。今年上半年164宗IPO中,計劃募資717億元,實際募資達到1607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24%。前述頻繁購買的漫步者就是2010年2月5日上市的,實際募集達11.6億元,今年累計購買達6億元。今年4月7日上市的翰宇藥業,實際募資7.15億元,不久便公告稱將利用累計不超過5400萬元的自有閒置資金進行短期投資。今年4月上市的閩發鋁業,實際募資5.94億元,而截至9月末已滾動使用8200萬元購買期限均為7天內的銀行保本理財産品。

  解讀:沉澱資金為何選擇“炒錢”出路?

  1.有感於今年弱市,避險求保

  資料顯示,風靡A股的“炒錢”始於2008年,不過,此前上市公司更熱衷於炒股買基,而很少涉足銀行理財産品。

  今年股市一直不景氣,截至11月2日,滬指跌去304點,跌幅約10.82%,IPO重啟以來,新上市公司超募近4800億元,坐擁鉅額現金卻找不到更高收益的項目。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中,6.21%的預期收益率在0-2%,19.13%在2%-3%、63.61%在3%-5%,更有39款的預期收益率超過8%,這些相加約佔總數的0.41%。雖然整體收益並不很高,但總比“閒”著好,即使加息後,目前活期利率也僅0.5%。因此,超募資金較多的中小板公司成理財主流。銀行業人士表示,目前銀行許多低風險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比起活期存款來,理財産品收益率高;而且期限相對較短,靈活性高。

  2.迫於銀行施壓,非自願購買

  除了找到一個新的投資渠道外,還有上市公司表示,其實是被迫買銀行理財産品。業內人士稱,不少銀行將理財産品賣給上市公司是變相攬儲。由於今年銀行存款指標壓力很大,理財産品逐漸演變成銀行“攬儲”的重要工具。

  有金融行業研究員表述,由於銀行理財産品的同質化,上市公司購買的目的除了變相幫關聯銀行完成發行任務外,大部分是為了獲得融資,企業想要貸款,先要購買一定數額的理財産品,然後才能得到貸款。據悉,如果不購買銀行理財産品,那麼貸款利率一般至少要上浮30%以上,而且還要排隊審批,但如果購買了一定數量的理財産品,銀行就會把你當做優質客戶,貸款可享受基準利率,審批速度也會很快。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都很給力。上市公司的加入也讓銀行理財産品出現搶購狀態。有關數據庫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4876款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遠超2010年全年規模。

  3.暗度陳倉,置換募投資金

  雖然融資再融資使上市公司擁有大量資金,但按規定,這些資金並不能用於理財。不過,對該違規行為監管層並無實質處罰決定。

  違規成本低也讓很多上市公司屢玩類似把戲。據銀行界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常見的操作方式是,用募資置換前期投入的自有資金,或以補充流動資金為名,將募資變為自有資金,以躲避監管,之後投向銀行理財産品市場。 據新快報

熱詞:

  • 公司理財
  • 上市公司
  • 滬指
  • 銀行理財産品
  • 漫步者
  • 募資
  • 賺錢週刊
  • 愛德發
  • 2010年
  • 浦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