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特約評論員 韓浩月
“詩意地棲居”曾讓早期的民營書店充滿活力與生機,不能靠價格贏得讀者的民營書店,還是要靠文化意味來穩固地盤。
中國最大民營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倒閉,讓民營書店的經營前景蒙上更加濃重的陰影。在過去四年中,全國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從“詩意地棲居”到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書店作為一種文化在城市中式微。
談到民營書店的倒閉,總避免不了要談到網絡書店的低價衝擊。但讀者告別民營實體書店,未必僅僅是因為網絡書店的低價。手機、電子書等閱讀終端的普及,把很多讀者從傳統閱讀分流到了電子閱讀,一些讀者甚至就此告別了紙書;緊張、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無形中也剝奪了讀者到實體書店翻書、購書的時間;加之民營書店本身在地理位置、圖書品種、服務等多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讓民營書店在與網絡書店的競爭中不堪一擊。
網絡書店的紅火,並非實體書店的末日,有調查表明,網絡書店的銷售量,在整個圖書銷售市場所佔的比例並不算高,如何抓住讀者長期在傳統書店買書的消費慣性,並更改經營思路把讀者繼續留在實體書店,是民營書店面臨的緊要問題。
近些年民營書店通過營造書店的人文環境、文化氣息來吸引讀者,比如定期舉辦講座、文化沙龍,“一店兩用”——既做書店也做咖啡店,這樣做有一定的效果,但總還是局限在小圈子範圍內,無法讓民營書店成為大眾的選擇。這不由讓人産生疑問,是不是民營書店的經營策略與大眾需求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同為民營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就以成功者的姿態進入了大陸,這或能給大陸民營書店經營者帶來一些啟示。想要做好書店,停留于經營模式上的簡單複製是不夠的,要對所在城市的文化環境有深入了解,對新一代讀者的閱讀和消費心理有準確的掌握,對書店的個性化要有獨特審美。更重要的,要有建立百年老店的信念與信心,如此才能讓書店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讓讀者重新回到傳統書店消費。
“詩意地棲居”是一種存在形態,也是一種文化概念,曾讓早期的民營書店充滿活力與生機。歸根結底,不能靠價格贏得讀者的民營書店,還是要靠文化意味來穩固地盤。如今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民營書店,更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詩意地棲居”,發現這五個字所蘊涵的能量,並利用這能量重新把民營書店推到文化開闊地。想要書店再次融入人們的生活,需要經營者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創意和堅持的勇氣,民營書店的未來,在經營者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