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張向東
1億噸鐵礦石意味著什麼?
這是2010年中國全年進口鐵礦石總量的六分之一,也是中國鋼廠正常進口近兩個月的量。
不過,現在他們還只是被安放在中國的那些主要港口——中鋼協日前對全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庫存進行了一次摸底,結果顯示壓港超過了9800萬噸。
壓港意味著什麼?
天津市澤龍鋼材商貿有限公司礦石部副經理蔡立新説,現在賣賠的太多了。存貨比較多,現在幾乎不進貨了。他現在存了5萬噸貨,一噸降了好幾百,“感覺很難受。”
自10月初以來,青島港和天津港的鐵礦石價格一路垂直下落。這讓中鋼協常務副會長張長富感慨,“潮起潮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需求也在降,中國的鋼廠都熄爐了。礦價下降也是很合理的。我覺得還要降。”
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有關負責人説,“壓港説明了一切,鋼廠在減産限産,鋼材價格還在跌,以前進來的礦價成本已經承受不住了”。於是一些承受不住的鋼廠開始試圖和礦山商量可否重新談一下價格。
想重新談價格的不僅僅是鋼廠,礦山公司也考慮和鋼廠重新談價格,淡水河谷是其中的積極者。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張佳賓説,據調查存在兩種方案,一是先提貨後結算,目前提貨的鋼廠可以先按照9月30日的普氏指數價格作為提貨價,在四季度結束後,雙方將按照當季指數均價結算;二是決定按照當期的指數價格調整四季度的鐵礦石報價。
日前,淡水河谷的首席執行官稱,將會大幅縮短議價週期,傾向於採取現貨市場價格與購買方簽署合同。在此輪鐵礦石暴跌行情到來之前,淡水河谷一直宣稱支持季度定價。就在上周,淡水河谷公司和在澳大利亞的駐華部門還分別拜訪“我的鋼鐵網”等行業機構,探討市場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談判何處重啟?
11月4日,青島港海運部經理姜代楠説,青島港的港口積壓已經超過了1000多萬噸,港口的泊位已經滿了,上個月27日的船都還沒有停靠。青島港的到岸鐵礦石以鋼廠為主,大部分是提前簽好的長協,價格在150美元以上。
河北當地一家大型民營鋼鐵公司的有關人士説,在這一輪市場暴跌中,最先受不住的是大型國有鋼廠,目前停産最多的就是國有鋼廠,同時要求重談礦價的也是大型國有鋼廠。港口庫存這麼多,就是因為鋼廠都不拿貨了,都是在減産或者吃以前的庫存。
事實上,礦山公司也坐不住了,他們開始密集地拜訪鋼鐵企業和行業機構,打探國內市場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判斷。三大礦山公司甚至還拜訪了中鋼協,這是在過去兩三年中少有的情況。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張長富10月30日證實,目前正在和三大礦山公司就鐵礦石定價機制進行溝通,並且得到了來自他們的回應。中鋼協對未來的考慮是“一個新想法”。這個想法是“一套穩定的、有序的、透明的價格機制”。
張長富的這一表態透露出的一個重要訊號是,礦價的暴跌,讓不管是中鋼協還是三大礦山公司,都想看到目前定價體系的變化。
中鋼協有關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目前情況看,全球鐵礦石價格已經進入一個下跌週期,即便是未來有所反彈,也不可能再回到180美元左右的高位。在這種情況下,礦山公司主動和中鋼協以及中國鋼廠接觸,其實是想在未來有一個穩定的價格體系。
但問題在於,在目前混亂的鐵礦石定價體系下,雙方可談的空間已經很小。前述河北一家民營鋼廠有關人士説,目前鋼廠和礦山公司簽訂的合同五花八門,有長協,有季度,有月度,還有現貨,各種結算方式都有。現在礦山的策略是,和每個鋼廠都能談,在這種情況下,中鋼協還怎麼統一談判?
這是2009年的鐵礦石談判留給中國鋼鐵業的遺産。當時,受到一場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的鐵礦石價格也是一路暴跌,中國港口積壓的礦石也是屢創新高,鋼廠面對的情況也和今天差不多相同。當年市場的變化給談判中的雙方都提供了機會,不過,最終機會還是被礦山公司所利用,原有的年度協議機制徹底崩潰,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機制登場了。
新機會和新想法
三年過後,市場似乎重演,機會再次重來。但在“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看來,鐵礦石談判重回長協時代已無可能,而如果礦山開始像以前一樣想縮短週期,採用更為靈活的定價機制,也就沒有談的必要了。一方面是由於目前的鐵礦石合同中,已經非常混亂,而且現貨礦已經佔多數。而決定價格的基礎,與普氏指數相比,中鋼協的鐵礦石指數完全不能反映市場未來的變化。
隨著一輪礦價的暴跌,中鋼協的鐵礦石指數開始遭遇尷尬。與真實的市場價格相比,中鋼協發佈的上周中國鐵礦石指數還在160美元左右,而同期普氏每天發佈的指數已經降至120美元以下。這讓很多鋼廠貿易商“想不通”。前述河北鋼廠的負責人説,中鋼協的指數只能反映過去,而過去的東西是沒辦法作為未來的定價基礎的。如果以中鋼協的指數來定價,那意味著現在的礦價還在160美元呢。
中鋼協有關人士解釋説,中鋼協發佈的鐵礦石價格指數之所以與普氏指數有差別,是因為中鋼協指數的來源主要來自全國主要鋼廠的合同,反映的是鋼廠進貨簽訂合同的真實價格。同時由於按周發佈,因此會有所滯後。
中鋼協正式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時,曾一度被猜測為,中鋼協試圖將這一指數作為中國進口鐵礦石定價的基礎。但一個多月的運行,證明在未來的鐵礦石定價中,引入中鋼協價格指數還根本不具有操作性。“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分析説,礦山公司最近主動頻繁接觸中鋼協和鋼廠,其主要的目的應該不是為了要重新確定鐵礦石定價機制,而是為了研究中國市場的情況,摸清大家的想法,分析以後的礦價態勢。
不過,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佳賓分析認為,中國鋼廠連續幾年3%的利潤足以説明,礦山通過定價短期化已經把鐵礦石的價格剛好定在了鋼廠的生死線上。進口鐵礦石全部現貨化之時,便是中國鋼廠徹底失去談判話語權之日,誰是贏家,只能靠利潤來説話。
截止到目前,中鋼協有關鐵礦石價格機制的“新想法”依然不得而知。中鋼協常務副會長張長富説,現在和礦山公司的接觸還只是隨機性的,沒有到正式談的地步。鋼協內部人士11月4日對本報説,無論最終怎樣,我們都想抓住眼下的機會給整個行業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爭取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