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鐵礦石價格近一段時間以來一路向下,又開始向著買方市場傾斜。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買家,代表國內77家大中型鋼企的中鋼協日前表示,打算和三大礦山談談新的鐵礦石定價機制。都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看來用不著,兩三年形勢就為之一變。一度偃旗息鼓的議價權又重新回到中鋼協的表述中。
礦商暴利,鋼企薄利,一年更甚一年,搞得國內鋼鐵行業的利潤還比不上把錢存在銀行裏吃利息。在定價方面,三大礦山擁有強勢的話語權,並濫用透支這種話語權,往往是獅子大開口向鋼企開出價格,不同意就斷供,不惜跟鋼企把關係搞得很僵。同時操縱航運市場來人為製造市場的波動,盤外招和陰招迭出。基本上,國內鋼企辛辛苦苦一年是給礦商打工了。因此,對於在鐵礦石定價機制上謀取更大的議價權,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矢志的目標。
議價權要爭,不過有了過去兩三年的經驗,大概知道,議價權這個事還真不是吹個鬍子瞪個眼,發兩句狠話就能夠實現的。9月20日,中鋼協在釣魚臺國賓館的“慶功廳”發佈了中國的鐵礦石指數,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壓陣,規格很高。儘管官方很高調,中鋼協自己卻很低調,知道這個指數需要走的路程還很多。在商言商,國內企業必須要學會和國際的“壞孩子們”打交道,畢竟在市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很難得到。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就特別在意和強調鐵礦石市場的拐點,希望藉此一舉翻身,從鋼企求著礦商發貨變成礦商求著鋼企收貨。
鐵礦石市場究竟會不會逆轉,難以斷然下結論。就以鋼鐵産能為例,我國粗鋼産能在兩三億噸的時候就有人高喊過剩,結果一路過剩下來,在2010年,我國粗鋼産能達到6.2億噸,依然沒有看出有什麼過剩的苗頭。鐵礦石市場同樣不可能得出一個關於未來若干年的精確預測結論,太過盲從於形勢的轉變,反而不利於國內鋼鐵行業在談判中真正鍛造出議價權。
目前,國內鐵礦石定價機制“百花齊放”,季度定價、月度定價和現貨定價並存。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合同的脆弱。在礦價大幅下降的時候,合同就可以不作數,紛紛毀約。這一幕似曾相識。2008年底,也是由於當時的現貨價格大幅下跌,與年度協議礦的價格形成倒挂,國內鋼廠紛紛拒絕履約。儘管我們對三大礦山的市場操控行為非常不滿,但是在礦價處在上升通道時,合同對於三大礦山而言依然還是有效的,只不過在訂下一個合同時會大幅提高合同價格。如果鐵礦石合同不能在買賣雙方之間取得信任,那麼當前鐵礦石定價機制勢必將加速走向全現貨定價,也就是像石油價格一樣金融化。國內的鋼鐵行業需要改進的東西很多,如何摒除短視行為,遵守企業的契約精神,如何做好應對金融市場的挑戰,只有做好“己和”,而不是仰仗天時,全球最大鐵礦石買家的優勢才能在談判桌上變為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