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今日觀察]為“免費午餐”叫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今日觀察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7A715C8B4544ac6B46B31DD6CE29179

    每人每天3元補助,普惠2600萬在校學生,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生小餐桌,為何如此牽動人心?《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教育問題,孩子們的午飯的問題,俗話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過現在媒體熱議的一條消息可能要改變這種觀點了。幾天前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名學生每天3塊錢的標準,為試點地區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大約有2600萬的在校學生將從中受益。那麼這個計劃的實施將給孩子們的餐桌帶來怎樣新的變化?一部分貧困地區學生現在吃飯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如何讓好政策得到更好地落實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兩位評論員,一位是北京理工大學的楊東平教授,歡迎您!另外一位是我們頻道的評論員張鴻。那首先我們要來看一看相關的報道。

   

國務院試點,給農村學生營養買單,新聞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10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試點,中央財政按照每生每天三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試點範圍包括680個縣市,約2600萬在校生,初步測算國家試點每年需資金160多億元,由中央財政負擔,此外,中央還將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提高一元,達到小學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

 

很多媒體紛紛報道這則新聞的同時,也提出了民間免費午餐計劃與之所形成了共鳴。

 

“爸爸媽媽請你們放心,我們在這裡生活得很好,學校中午有免費午餐吃,有青菜,還有豬肉和雞蛋,還有米飯。”——一位受益於民間公益活動“免費午餐”孩子的話。

 

    今年4月,鄧飛等幾百名記者聯合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倡議每天捐助三元錢,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僅過去半年,已經籌募200余萬元,為77所學校,1萬多個孩子提供了免費午餐。免費午餐行動協調人表示,他們的免費午餐計劃與國家投入160億元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他們與湖南和廣西的縣級政府有免費午餐計劃合作,共同為當地的貧困孩子提供午餐。

   

主持人:很多朋友呢,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呢,第一個感覺就是非常地興奮。那接下來大家非常關注的是怎樣要去落實,楊教授您對這個政策是怎樣解讀的?您有這種興奮的感覺嗎?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當然了。大家期盼已久,因為關於貧困地區農村的營養狀況,很多人已經關注了很長時間,最近這一兩年來也是社會熱議的一個話題。那麼這次是由中央財政來直接撥款來改善貧困地區的兒童營養問題,是大快人心吧可以説。

 

我想這個政策至少體現了兩個方面的價值,一個就是國家對義務教育農村地區的農村兒童的義務教育狀況和兒童營養狀況體制改善的一個重視。因為這也是落實規劃綱要的一個具體的措施,規劃綱要裏面提出來,要改善農村學生的營養狀況,要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這是一個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另外它也是實現一個義務教育的價值。雖然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義務教育它有一個特徵,它是免費、強迫、就近、免試,但這個免費的範圍是逐漸擴大的。那麼首先是免學雜費,免課本費,包括提供免費的營養補助等等等等。所以現在我們正在,首先對貧困地區的兒童進行這個免費的補助;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剛才講呢,中央政府承擔了主要的責任,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貧困地區的教育改善,完全靠貧困地區自己的財力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在農村基本普及了免費的義務教育以後,兒童營養的問題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現在總算提到了國家的議事日程,由中央財政來直接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主持人:聽您這麼一解讀我們都明白了,這是中央政府直接關注之下非常重視,然後由中央財政來撥款的這樣的一個計劃。那現在這個媒體當中也有一些這樣的角度,就是説這個計劃與一些慈善行為,比如説一些免費的午餐,這些聯絡在一起,兩位對這個怎麼看?

 

張鴻:現在我們管這個都要免費午餐,但是其實你看官方的説法它叫營養改善計劃,不叫免費午餐,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這已經大半年來,我們一直在關注一些媒體人,一些公益組織他們發起一個貧困山區孩子的免費午餐計劃,所以我看到今天這個,包括中央政府開始貫徹這個義務教育這樣一個綱要,中長期的綱要一個具體的實施,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官方和民間的互動。

 

主持人:互動。

 

張鴻: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在,包括媒體已經廣泛的報道很長時間,3月份開始發起,那個民間的免費午餐計劃現在募集資金兩三千萬了,已經非常大的一個份額,當時一百多萬,170多萬的時候,他們發起人就説,説希望能夠有政府來接管這個項目,因為一個是募集資金民間必須它還力量有限;第二管理起來他們確實是也有一些困難,而且現在中央政府我們開始出這個營養改善計劃的時候,他們也説,就是民間的這個公益組織也在説,説我們將和中央政府680個縣將給他錯開,就是你負責最貧困的那些區域,解決那些人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不再考慮,儘量地不考慮政府已經管的,我們考慮更多的,這樣的話就有非常好的一個搭配,就是官方也在做,民間也在做,共同為這個貧困兒童他們的午餐來解決這個問題。

 

主持人:我注意到今天參與我們討論的朋友也非常的多。這裡呢“烤翅”他就是跟吃有關這位朋友,他説“在城市兒童開始被肥胖問題困擾的時候,一些貧困地區兒童卻為午餐問題發愁,面臨難吃飽的問題。免費午餐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吃上熱乎乎的營養午餐,對於幫助孩子的健康成長,減少家庭的負擔有著重要意義。”

 

另外一個朋友説“有些山區的孩子由於家離比較遠,中午不可能回家吃飯,所以吃飯是一個難題,而又由於家庭困難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有些學校的師生根本就吃不上午餐,要為新政策叫好。”

 

主持人:那現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們真的就是面臨著吃午飯會很困難這樣一個現狀。

 

   

記者:小朋友們你們都吃午飯了嗎?

 

學生:沒有。

 

記者:都沒有啊?早上幾點吃的飯呢?

 

學生:七點。

 

記者:七點,現在都已經(下午)一點了。不餓嗎?

 

學生:是。

 

這是記者今年3月在貴州遷西縣紅板小學一個普通中午採訪的畫面,這所學校三分之二的學生是不吃午飯的。

 

記者:中午在學校怎麼吃飯啊?

 

劉艷(紅板小學學生):沒吃。

 

記者:不吃啊。那怎麼不從家裏帶點呢?我看有的同學是帶飯的。

 

劉艷:吃的是玉米飯,不好意思。

 

記者:為什麼呢?別人吃的都是什麼呀?

 

劉艷:米飯。

 

記者:米飯。你喜歡吃米飯?家裏經常做米飯嗎?

 

劉艷:不經常。

 

記者:多長時間能吃一次米飯?

 

劉艷:幾個月。

 

記者:幾個月才能吃上一次米飯。

 

劉艷:嗯。

 

這裡不少學生家裏經濟狀況比較差,一部分孩子會帶點菜湯泡過的冷飯,或者煮一個土豆帶到學校,學校無力提供加熱設備,即使是冬天,學生也只能吃冰冷的飯。

 

日前,在雲南廣南縣董堡鄉的一所山村小學,這裡有38名走讀生,因為離家很遠,孩子們無法回家吃飯。記者中午來到學校採訪。

 

記者:肚子餓不餓?

 

小學生1:餓。

 

記者:等會兒(午飯)準備去吃什麼?

 

小學生1:(午飯)不吃。

 

記者:為什麼不吃?

 

小學生1:沒有錢。

 

記者:同學吃飯了沒有?

 

學生2:沒有。

 

記者:等會兒(午飯)準備去吃什麼?

 

學生2:方便麵。

 

9月初記者在江西贛州上猶縣錳鋼小學採訪,遇上幾名小學生,其中一個是背著柴火去上學。

 

記者:小朋友,為什麼要帶著柴火去讀書?

 

小學生3:要熱飯。

 

記者:這是你帶的飯,為什麼要帶飯?

 

小學生4:家裏(離學校)很遠。

 

記者:(到學校)要走多久?

 

小學生4:一個小時。

 

幾名小學生住在離學校四公里的一個村子,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去上學,自己帶的飯,由於學校沒有柴火,他們只能背著柴,中午時讓老師幫著在鐵鍋上熱熱飯。

 

    記者:一頓午餐對部分困難地方的學生來説,卻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這幾個地方的情況經過媒體報道後,已經得到各界高度關注,日前,午餐問題得到解決。

   

主持人:我知道楊教授您是教育工作者,長期關注很多這個貧困山區教育的問題,那您所了解到的這個現狀,就是目前這些山區裏的孩子們,他們的這個營養的狀況,還有他們這個吃飯難的狀況是怎樣的?

 

楊東平:因為我們在甘肅宕昌縣有一個教改試驗項目,我們有一批志願者在那兒做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一個工作。那麼我們在那裏的所見所聞是很多人感覺是非常吃驚的,很難以想象。

 

主持人:難以想象。

 

楊東平:基本兒童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後來我了解到這種情況,在貴州、雲南很普遍,兩頓飯,所以小孩到上午10點鐘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饑餓了,所以他的學習效率談不上,而且從他們當時做的調查,就是由於兒童的營養不足,在這些貧困地區,他的平均的身高體重都要比正常的指標低很多,有一個調查數據説低20厘米他的身高,這個情況確實是非常非常嚴峻的。那麼我們在甘肅宕昌縣做的是只是,我們叫“陽光雞窩計劃”,就是每天提供一個雞蛋,那對小孩子極大的刺激,學生的熱情極大的提高,每天到10點鐘的時候就能夠有一個雞蛋,但是還有些兒童,他這個雞蛋他也捨不得吃,他要帶回家跟他的家人分享。

 

主持人:其實這些孩子很孝順,很善良。

 

張鴻:對。

 

主持人:三塊錢對於城裏的孩子來説,可能不能買什麼東西,可能去那些快餐店買個炸雞翅都買不到,但是3塊錢對於這些孩子,山區的孩子來説真的是很重要。張鴻你覺得這三塊錢對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的午餐來説有多大的作用?

 

張鴻:它基本上能解決一個湯一個菜,加上一個飯。這個我也是看到鄧飛他們發起的,媒體上發起的免費午餐計劃,他當時有一個測算這三塊錢大概能滿足這個,然後他算了一下,一個學生一年大概需要600塊錢左右,因為10個月嘛,一個月20多天上學,60多塊錢,一年大概600多塊錢。所以我們普通人確實覺得三塊錢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但是你想想一個湯一個菜加上一碗米飯,比那個中午餓著肚子肯定是強得多,他總算是有了。但是呢我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慮,我們現在叫營養改善計劃,它不是一個直接錢的捐助,所以説你今年是160億的話,可能也要做好明年後年可能要增加的準備。為什麼呢?因為你看按照國際的一些經驗,比如説印度,他們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他是這個營養免費午餐是什麼呢,他給的一個標準是你每天的熱量的攝取,或者蛋白質的攝取或者多少米多少面,這個和價格沒關係,和幾塊錢沒關係,比如説小學一到五年級,一個學生要有450卡路裏和12克蛋白質,每個人100克的大米或者小麥,這樣的話你知道,他就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了,就是不管多少政府免費提供你這麼多的營養,而不是三塊錢,所以如果明年三塊錢,買不了一個雞蛋或者兩個雞蛋的話,那我想政府有義務再多提供一些,我相信他已經考慮到這個通貨膨脹的因素了。

 

    主持人:對,你必須要保證這麼多的營養,這麼多的卡路裏,這麼多的蛋白質。那我們看到這個計劃叫做營養改善計劃,在這個營養改善計劃的具體操作過程當中呢,落實是非常重要的,稍後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免費午餐好政策如何得到好落實?《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好,歡迎各位繼續關注,今天我們關注的是關於農村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那麼中央有了新的舉措,同樣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地配合。

   

免費午餐暖人心,免費午餐惠農民。這首流傳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新民歌,唱的是柳州免費午餐工程。幾個月前,記者來到融水縣産儒小學時,正好趕上學校的午餐開飯時間。

 

鄭元秀(産儒小學學生):有肉,還有青菜、蘿蔔,還有黃豆。

 

汪洞鄉産儒小學位於一片群山之中,全校近百名學生,有一半需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鄭元秀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家離學校較遠,在實施免費午餐制度前,他的午餐都是大清早在家裏做好帶到學校,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隨著免費午餐制度的實施,新舉措徹底解決了家長後顧之憂。

 

毛筱鈺(柳州電視臺記者):這份飯裏包括一兩黃豆,一兩五的瘦肉和三兩米飯,孩子們吃了如果覺得還不夠飽,米飯還可以自行添加。

 

2008年秋季學期起,柳州對融安、融水、三江,三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施免費午餐制度,去年31日起實現了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農業戶口學生的全覆蓋,當地共投入9889.6萬元,每年有10.3萬名學生從中受益。為確保相關資金安全有效運行,幾個縣都設有專戶,專款專用,學校每天都要開列明細帳,教育部門還聘請飲食營養專家,根據各縣食品原材料供應,學生體質情況,因地制宜地提供營養食譜供學校參考。

 

重慶,雲陽縣在今年秋季開學開始,率先推行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免費午餐計劃。

 

    寧夏,今年秋季學期西海固九個縣的32所學校,先期開展試點工作免費午餐工程,幾十萬戶農村家庭26萬小學生從中受益。

  

主持人:大家在為這個政策叫好的同時,其實非常關注的是它接下來的一個落實和實施的這樣的一個狀況,在這個國務院計劃當中就明確提出來這個學校是要公開食堂和學生營養經營帳目以及配餐的標準,要讓學生家長以及社會來進行監督,那麼怎麼能夠保證這三塊錢是真真實實地都用在了孩子們的午餐上,兩位有什麼樣的建議?

 

楊東平:我想這是在這個政策啟動以後,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怎麼使一個好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能夠讓農村兒童真正享受這個三塊錢的免費午餐。

 

主持人:對。

 

楊東平:那麼實際上從我們對學校工作的了解來看呢,真正要落實好這件事情,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主持人:難度。為什麼呢?

 

楊東平:因為這是要給學校增加了額外的一塊工作量,讓有專門的教工來負責做飯。

 

主持人:至少得有一個會計了,管帳。

 

張鴻:買菜、做飯。

 

楊東平:就要有一個廚房,就要有一批廚房炊事員,那麼要建廚房,要聘用新的工作人員,這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而且這費用可能並不是這三塊錢能夠解決的,所以可能地方政府要配套的資金,所以很多公益組織他們的落腳點就是在什麼建廚房,只有建了廚房,才能給他提供。

 

主持人:才能做飯呀。

 

張鴻:楊老師説的這是錢可能還需要再投的問題。那現在可能我們現在直接關心的是這三塊錢到底怎麼分的問題,這個因為有一些國外非常好的經驗,也有一些教訓,我們自己也實施了,也有地區也有一些經驗,這些都可以拿來談。比如説教訓,印度它最開始的時候實施的時候是把這個錢給學校,然後學校因為要投更多的錢,所以不投了,我乾脆就給孩子家長或者給孩子,結果就造成了剛才楊老師説的給雞蛋的那個問題,這孩子拿了錢,或者孩子家長拿了錢以後,他省下了不吃了,他拿回家裏了。

 

主持人:也許家裏還有更需要的人。

 

張鴻:照樣中午是沒有飯吃,所以就是怎麼才能夠讓這個錢直接到孩子的胃裏,讓它變成真正的營養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就是有一些媒體的評論他擔心什麼呢?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分這種錢的時候,第一是按貧困,我們理論上講是按貧困,但是貧困裏邊怎麼挑呢,有一些就是説哪個升學率高、成績好就多拿一點錢,所以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標準,我們現在還沒開始分這個錢,所以分之前我們要小心,不要有這樣的標準。那經驗是什麼呢,我們現在也説了,要公開帳目,讓家長讓什麼社會來監督,但是這個錢因為現在還沒開始分呢,我們就在花之前,我就要知道這個錢花在哪兒去,而不是之後再公開,所以這樣就要有一個非常嚴謹的一個前面的防火堤。還有就是什麼就是我想這三塊錢肯定是遠遠不夠的,總量上來説160億是不夠的,怎麼辦?印度的經驗,包括國外很多經驗,是政府向公益組織,向社會的這種民間組織來購買服務,這樣的話你三塊錢其實是可以撬動很多其他民間的這種慈善的。

 

主持人:我注意到今天參與的朋友真的是非常多,這位朋友他就説“半年前從媒體上看到有愛心人士通過慈善募捐發起免費午餐的行動之後呢,特別是通過畫面看到那些享受免費午餐孩子那種開心的情形時,對那些愛心人士肅然起敬。這事是由民間發起,而半年之後,山區的孩子就看到了政府的支持,真是可喜可賀啊!”

 

    今天我們提到最多一個詞就是互動,那接下來再和我們的特約評論員互動一下,聽聽他的觀點和建議。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第一個就是建立起家長和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的機制,再就是社會輿論也應該介入這個過程,通過輿論監督,使得整個財務管理體系透明,在整個過程中,還應該繼續發揮民間公益基金,或者是公益機構的作用。因為在這之前,民間公益機構,它們已經探索出比較好的模式,這個模式完全也可以在政府的保障計劃中實施,甚至有一些地區,還可以通過政府來購買社會公益機構服務的方式,來落實這樣一個營養改善計劃。

   

主持人:其實我們看到這三塊錢是一個現象,是一個新的政策,那其實它背後是要提高農村地區很多孩子的一個營養計劃,這是一個長遠的工程,可以説是提高我們國人的一個健康水準,那按照我們目前的這個國情要提高孩子們身體健康的狀況,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兩位對這個計劃,對它的長遠性來説有什麼樣的建議?

 

張鴻:首先我們要下決心做這件事情,現在已經看到我們開始做了。那在發達國家呢,比如説美國和日本,他們是用立法來保證中小學生的這個營養,吃飯的營養;那像印度我們的鄰居,也是發展中國家,而且他並不富裕,他2009年的時候全球饑餓指數,一共84個樣本國,他排在65位,但是現在他是全世界幾乎做得最好的,中小學免費午餐的這樣一個國家,這個其實和我們經常説的那句話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那其次呢,就是在這樣的決心之下,必須有很強的執行力,否則的話這個錢他可能不一定能變成真正的。

 

主持人:執行力是特別重要,也就是抓落實啊。楊教授?

 

    楊東平:我覺得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過去我們對學校教育談得比較多的是一些教學、教學質量、考試,但是現在關注到身體健康……

熱詞:

  • 今日觀察
  • 免費午餐
  • 義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