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兩稅起徵上調支持小企業 專家稱減稅只具象徵性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0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作為“預調微調”宏觀政策新提法的一大核心內涵,結構性減稅這一政策“禮包”再度派出。

  根據財政部網站昨天披露的信息,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同時提高,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要求的又一舉措。

  通脹形勢正在日漸好轉,而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因素卻在積聚,“預調微調”的提出可謂恰逢其時。

  在全國財政收入向10萬億元邁進的背景下,減稅大幕再啟是應有之義。這也引發了市場對於整體宏觀政策“微調”幅度的猜想。

  事實上,目前關於貨幣政策工具擇機而動的預期已經産生,而銀行業三季報顯示,放貸有心無力,這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於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預期。

  財政增收下的減稅

  近期國務院連續出臺了資源稅、小微企業減稅以及增值稅擴圍一系列稅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對《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並公佈,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增值稅起徵點的幅度,銷售貨物的,由月銷售額2000~5000元上調為5000~20000元;銷售應稅勞務的,由月銷售額1500~3000元上調為5000~20000元;按次納稅的,由每次(日)銷售額150~200元上調為300~500元。

  營業稅起徵點的幅度,按期納稅的,由月營業額1000~5000元上調為5000~20000元;按次納稅的,由每次(日)營業額100元上調為300~500元。

  這將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係教授曾康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正在進入新一輪結構性稅制調整的時期,由於現在財政收入很充裕,為完善稅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

  財政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81663.34億元,同比增長29.5%。

  此外,今年1~9月全國稅收增速也高達29%以上。

  曾康華表示,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結構性減稅措施,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針對小規模納稅人提高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以及增值稅在上海擴大範圍,但這些改革都不會使中國稅收的增速受到根本影響。

  “政府的初衷是要在財政狀況比較好的時候來進行結構性稅制改革。”曾康華説,這是否會導致稅收收入減少,還要看稅制設計的情況。

  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也表示,當前政府所做的並不是單純的減稅,而是要通過改革的方法來減稅,在完善稅制的同時也適當減輕一些行業的稅負,比如增值稅擴圍能夠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上週三,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開展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徵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徵收增值稅。

  試點將先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等開展。

  根據中信證券估算,交通運輸行業增加值佔全行業增加值比重約為4%,加上現代服務業2%的影響,增值稅在這兩類行業的試點將為企業減負72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只是減稅大幕開啟的一個標誌。因為按照上述增值稅擴圍的部署,條件成熟時可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範圍進行試點。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稅收減負與當前宏觀調控的精神相符。有建議認為,應該大規模減稅。

  從結構性減稅等一系列舉措來看,“微調”已經展開,只是幅度多少見仁見智。

  曾康華認為,根據國際經驗,在經濟形勢有所放緩之時,政府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其手段就是減稅增支,但這必然會導致財政赤字增加,當前歐美出現了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因此中國政府在財政赤字上非常謹慎,將盡可能少減稅或是不減稅。

  “中國現在的減稅只能用象徵性來形容,中國不會採用大規模減稅這一思路來刺激經濟發展。”曾康華認為。

  貨幣政策怎麼動

  “宏觀政策基調不變,微調防止經濟大幅波動。”中金公司最新研究報告稱,預調微調對應前瞻性和靈活性,主要是定向寬鬆,支持中小企業,保證在建項目資金需要,防止增長大幅下降。穩健的政策基調不變,控通脹初見效,房地産調控在關鍵時期,不存在全面放鬆的基礎。

  不過,本報記者在梳理銀行業三季報時發現,多家上市銀行存貸比已逼近監管紅線,第三季度甚至出現存款外流現象。

  存貸比約束下,銀行可貸資金極其有限,放貸有心無力。

  這種跡象在9月已有所顯現:9月新增信貸4700億元,遠低預期。在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多,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因素不斷積累背景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預期開始變強。

  歷經三個季度的緊縮之後,一方面,CPI等調控成果顯現;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也逐季度下調,一、二、三季度分別為9.7%、9.5%和9.1%。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預計,10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5.4%左右。CPI拐點在三季度形成之後,四季度CPI同比將繼續呈現回落態勢。

  但多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均表示,政策全面放鬆遠不具備條件,穩健基調不會改變。

  以貨幣政策為例,以9月初央行將保證金存款納入準備金繳存範圍為標誌,近兩個月貨幣政策基本上以觀察為主。

  而在當前,存準率抽走銀行體系內大量資金,加之銀行存款外流情況嚴重,為了達標存貸比,銀行不得不壓縮貸款。

  海通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佘敏華表示,銀行負債業務壓力加大,存貸比成為制約銀行放貸的主要因素,央行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銀行的放貸能力。

  法興銀行研究報告認為,目前流動性日益趨緊,如果中央不調整貨幣政策,銀行放貸可能會愈加困難。10月份經濟數據發佈後,很有可能會引發貨幣政策轉變。

  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存準率是否下調還應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如果存準率下調,將屬於“大調”的範圍,將給市場發出混亂的信號,不利於房地産調控和控制通脹。

熱詞:

  • 微調
  • 兩稅
  • 結構性減稅
  • 存貸比
  • CPI
  • 放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