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創業之路上,假如你有一個清單,列出了所有你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只需要把這個清單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張成功的處方。而在實際應用中,這樣的清單會更有價值。察覺你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會比一直記著你應該做的事情要容易得多。
有“創業之父”之稱的格拉漢姆經常會説些類似這樣的話來鼓勵台下那群信任自己的年輕人:“創業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但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同樣會讓人感到鬱悶。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沒完沒了的麻煩,但不會如同在一家公司上班那樣,感覺到生命和理想正在離你遠去。”
但是創業本身不容易,要想創業成功就更不容易。很多創業者會問這樣的問題:“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它等於是在問:一個初創公司如何才能成功?如果你避免所有導致失敗的錯誤,那麼你自然就會成功。
這個問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意義是積極的。假如你有一個清單,列出了所有你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只需要把這個清單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張成功的處方。而在實際應用中,這樣的清單會更有價值。察覺你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會比一直記著你應該做的事情要容易得多。
創業已然如火如荼
創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最熱衷的事情。高管創業、海歸創業、媒體人創業,但凡有些人脈資源、一技之長的行業精英,無不把創業當作自己人生的下一個“大事件”。這種轉型不僅是對夢想的期待,也是對自己過往履歷的一種滿懷驕傲的“蓋棺定論”。
中國現在創業浪潮有多熱,我們從一個側面就可以感受得到。比如,此前浙江曾首創了小企業創業基地,而目前遍佈全省各市縣的小企業創業基地中,入駐企業已達7760家,就業人數49萬人,銷售總額達526億元。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正進入到創業這一領域中。
道理説大了是因為改革開放那麼多年市場經濟環境逐漸成熟,給這一代人們多於以往前輩無數倍的機會;説小了,是因為如果你不去創業就只有打工了,拿個一輩子基本變化不大、並且不多的工資,還説不定哪天就會下崗待業。況且,在這個機會和風險並存的社會中,打工也不能保證永遠穩定,加之工薪收入難以應付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於生活品質的需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熏陶下長大的青年們,都希望乘著年輕闖蕩天下,創下一番基業。
然而,相較于如火如荼的創業激情,關於創業成功率的現實統計卻十分殘酷冰冷。一項調查顯示,國內創業企業每100家企業中只有20 ̄30家可以熬過1年,而熬過3年的企業只佔其中的30%;至於如今流行的大學生創業,其失敗率更是高達99%。
失敗經驗更易規避
人人都愛看成功者的故事看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阻礙,最終走向成功,創下豐功偉業,以及擁有巨大財富。多少年來,人們始終堅持跟著成功人士的步伐一路取經,越多越好,絕不放棄;哪怕儘管看來看去都是重復再重復的成功之路和贏家經驗,不管多眼熟也同樣樂此不疲。然而,只關注成功者並非正確的取經之道,而今這種觀念早已肆意蔓延,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
來自於Smart Bear軟體公司的Jason Cohen的一段話一針見血地向我們道出了這一問題:“只向成功者取經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單憑數據得出結論,的確非常輕鬆、簡單,而且似乎也很合乎邏輯,而事實上,這種思維方式卻在無形中産生了各種謬誤和錯誤認識。”
Y-Combinator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Paul Graham投資了80多家創業公司,堪稱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教父級人物,他經常被人問到“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aul Graham嘗試開出了一張創業失敗的不完全清單,希望幫助創業者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雖然成功不可以複製,失敗卻可以儘量避免。
在周鴻祎看來,成功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東西,創業更是要學會“用別人的錢交學費”,成功是避開一個一個陷阱,避開一個一個暗礁,少犯錯誤,或不犯致命的錯誤。
創業者眾,成功者寥,其實道理很簡單,天下萬事萬物、各行各業皆有其自身規律,因為只有少數人掌握而已。羅馬城並非一天建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成功者的故事,其實他們都是從不斷的失敗中成長起來的。
用別人的錢去交學費
成功者成功的方法千千萬萬,你永遠也學不完,但失敗者失敗的原因卻可以進行歸納。
首先,很多創業者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他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和滿腔熱情的想象就匆匆上路了。這並不是意味著有激情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什麼不好,只是將這些轉化為生産力需要有週全的方案。在創業之前,創業者看到的往往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一旦在創業中遭遇挫折,便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
其次,不少創業者對於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現在的消費者和投資人看重的是創業項目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必須有一整套細緻週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點子就能讓人家主動掏腰包。
再次,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創業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領域,錢都是內行人賺的。也就是説,想創業成功就得找到這一領域的內行或儘快讓自己成為內行。創業初期,找內行可能會增加創業成本,讓自己成為內行就得先學習。解決的方案,最簡單的方法是先選定自己要做的行業,然後在相同的行業裏學習別人怎麼賺到錢的方法和流程,這個非常重要。
“用別人的錢交學費”,為此,我們特意總結出創業中非常容易犯下的十個錯誤。今天我們撰寫這組文章的目的,其實就是一個特別的提醒,選取的都是創業過程中會導致失敗的元素,如果加以認真對待,仔細規避,你的創業征程勢必會減少彎路,離成功更近幾步。
失敗不可怕,努力追
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規避失敗,但是如果因此而使創業之途畏首畏尾,躊躇不前,並不是我們願意看見的。失敗並不可怕,即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也幾乎無一例外要經歷不可承受的創業磨難。創業失敗不是最後一刻發生的,失敗的定時炸彈在每個創業項目中都時刻存在。
在一項針對創業者的調查中,58%的人有過失敗的經驗。失敗者早就想到過可能失敗,有29%的人想到過即使失敗也值得去搏一搏,換言之,僅僅只有14%的失敗者沒料到自己竟然會失敗。71%的人相信自己還會再一次去創業,更有78%人發誓不在同一地方再摔倒,失敗不會成為他們心中的陰影,原因很簡單,57%的人認為不論怎樣,只要不放棄,就不會有真正的失敗!
在創業的道路上,失敗、挫折和磨練是實現理想的墊腳石,更是加速成長的催化劑。所以,找準方向,仔細規劃,努力實踐,用心去飛!
創業十誡之一
過早邁出創業第一步
所有準備開始創業的人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何時邁出第一步?這個命題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是否真正做好了準備,卻往往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
想幹就幹的激情創業
趙琳原來的工作是保險經紀,“工作不穩定,收入波動大,總感覺身不由己”。2002年底,趙琳決定從原公司離職。
“玩了兩個月,從2003年年初有開店的想法到盤下一家小店,我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現在想想,確實是對困難估計不足。”趙琳盤下的店面位於隆福寺街,那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服裝小店聚集的街面,因為著名,所以鋪面的租金也貴。雖然當時她接手的小店僅有12平方米,但是一個月的租金也要16500元。
租下這個店後,趙琳開始著手裝修。由於她對裝修要求很高,這個12平方米的空間,裝修連內到外一共花去了15000元。
盲目的貨源選擇
相比之下,趙琳對於貨源的準備甚至比店舖還要倉促。聽別人説廣州的貨好,於是趙琳在裝修店舖的同時,就坐上火車奔赴廣州了,後來她又得知貨源其實是在深圳。於是緊接著,趙琳前往深圳,並且找到了貨源集散的市場,至此趙琳終於找到了進貨的渠道。“不過因為時間緊急,我只有一天的時間進貨,結果匆忙之下拿的貨不太符合市場行情,這一點是我回到北京,小店正式開業以後才發現的。”趙琳這一次進貨花去了將近3萬元。“但因為進貨成本實在高,這點錢其實根本沒購進多少衣服,再加上服裝風格也不是很適合當時的市場,2003年3月底小店開業後生意不太好。當時我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經驗,所以也沒有特別著急。”趙琳認為很快就會扭轉局面。
遭遇“非典”打擊
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趙琳計劃的那樣進行。“2003年4月,“非典”來了,街上人都沒有。”趙琳很無奈,因為對風險估計不足,流動資金準備不充分,當時的她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迫於無奈,趙琳之後把存貨全部賠本甩賣,希望用回籠的資金調整貨源。
但是由於房租太貴,又請了一位店員,每月的費用實在太高。刨除服裝的成本、店面的租金、經營的費用之後還是掙不到錢。之後和房東幾次商量降低租金未果,實在支撐不下去,小店最終於2003年年底關張大吉了。
點評
初次創業者很容易出現的先天性不足:沒有經驗、沒有資源、沒有技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的早晚與年齡無關,只有當經驗、資源、技能都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才算是合適的時機。只不過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創業者都擔心長時間的準備會消磨掉自己的雄心而倉促啟動,而恰恰忘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老話。
處方
通常情況下,建議初次創業者在計劃創業前,選擇進入一個相關行業內中型規模的公司,並盡可能謀求業務部門的職位。因為太小的公司往往只涉及到産業鏈的一個環節,而太大的公司通常又人浮於事不利於能力的培養。在工作期間,除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還應該努力研究行業,多與其他部門的同事溝通,盡可能全面地培養能力,並積累人脈。如果一切順利,通常在一年左右就能完成初步的經驗、資源的積累,這時創業成功的幾率將會比一年前高出不少。
創業十誡之二
投資不熟悉的行業
大多數創業者容易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喜歡選擇當時最熱門的行業,盲目跟風,卻忽視了最熱門的行業不僅競爭最激烈,同時極有可能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
衝動的轉型決定
在決定從事餐飲行業之前,劉一鳴其實已經算是創業接近成功的範本。當時他在重慶渝北區擁有3家內衣專賣店,並成立了公司,堪稱是區內內衣銷售行業的領軍人物。
戲劇性的變化出現在2003年5月。當時他在報紙上看到當地一家著名的餐飲企業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成為重慶名優企業50強,店主個人賺了5000萬元。當時正面臨企業經營瓶頸期的他很容易就動心了。從小成長在重慶的劉一鳴認為餐飲業市場空間很大,而且符合當地消費者的習慣,所以決定涉足餐飲業。當時的他甚至認為,滿街的大店小肆都生意興隆,所以這個行業的成功肯定會手到擒來。
不同尋常的項目
重慶的火鍋非常有名,但劉一鳴認為同業競爭對手太多,所以決定尋找一種全新的産品介入。在一次前往福建旅遊的行程中,他偶然嘗到了台灣名菜姜母鴨,他很快決定將這道菜作為自營餐館的主打菜。
是年9月,劉一鳴花高薪從廈門請來專做姜母鴨的廚師,投入40多萬元,在重慶開了一家台灣姜母鴨飯店。這種清淡的台灣口味,讓吃慣了麻辣口味的重慶人感到很新鮮。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幾乎天天爆滿。第一個月,劉一鳴的銷售額達8萬多元,第二個月上升到十幾萬元,以後一般都在10萬 ̄15萬元。
成功似乎觸手可及,劉一鳴決定擴大規模。為此,他在當地某著名的餐飲一條街選中了一家超過500平方米的一樓門店,一個月後又接手了門店的二樓,並再度投入50萬元進行裝修,並於2004年年中開門納客。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生意突然就冷清下來了。不管是原先的老店還是新開的樣板店,每天的客人都比原先預料的少了許多。在祭出優惠促銷和廣告攻勢等手段卻無果之後,劉一鳴認為是消費者的口味發生了變化,於是決定改做當時重慶非常流行的香辣蝦。
可惜,在同一區域經營香辣蝦的餐館此時已經遍地都是,而劉一鳴又找不到更有實力的主廚掌勺,生意自然也一直沒有起色。一年後,劉一鳴最終只得辭退工人,關上了店門。
點評
盲目跟風最大的風險,其實是容易讓創業者忽視投資風險。因為市場上成功者眾多,所以創業者在評估項目時很容易只看到成功者成功的條件,卻無法觀察到行業本身存在的固有風險,尤其是當創業者對這個行業完全陌生時,這樣的風險就會更加放大。
處方
在決定投資一個項目之前,先確保自己了解以下內容:行業的前三名是如何盈利的?離開這個行業的人為什麼失敗?你是否熟悉這個行業的大部分産品(服務)?你是否擁有潛在的客戶資源?
只要仔細思考過上述問題,很容易就能得出行業是否適合介入的結論。當然,合理地控制企業的規模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但無論如何,在尋找創業思路之前應該牢記,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的因素始終在於你個人,而不是其他人有多成功。
創業十誡之三
電話是直撥還是IC卡,A4紙是用單面還是用雙面,影印機和空調會不會在不需要的時候關閉……這些細節如果被忽視,也許會成為壓垮公司財務的那棵稻草。
忽視成本預算
創業在畢業時
畢業于名牌大學的魏斌在大學校園裏就嘗試過做代理,從最簡單的電話卡,到代理信用卡申辦,幾乎校園裏出現過的業務他都試過。2007年畢業之時,魏斌認為“是時候接觸一下真正的商業”了。是年7月,他和在農業院校讀研究生的高中同學一起,在南京辦起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標是做水培植物。
“水培植物科技含量比較高,我們在市場上調研後發現當時在南京做這個的企業很少,大部分都是南方供貨,我們就認為本地化生産的成本一定優於市場競爭對手,所以就定下了這個係那個木。”於是,魏斌拿出大學期間積累的一點資金,又向家裏申請了部分“贊助”,總共投資了12萬元,由同學出技術,2人團隊開始試水。
成本出乎意料
令魏斌難以接受的是,實際運行的成本比之前計劃的多出太多。公司租了5個大棚,租金在事前就做了預算,尚在計劃之列。但是公司真正開始運行時已經到了10月下旬,兩人突然發現,要保證水生植物順利生長,必須要為租用的大棚提供溫控設備,除了設備上的開銷,僅電費一項,每個月一個大棚的電費就要多出1000多元。這樣一來,成本高出市場許多。
他們也嘗試過用燒煤來控制溫度,並買來了幾百個重的煤爐,但花了錢、付出了人力卻並沒解決問題。。
萬般無奈的轉型
不得已之下,魏斌決定改做泥土培植的花卉租賃。“剛開始,我覺得花卉租賃應該是賺錢的,一盆花一年能收100多元,成本只要20多元。”但是事實並不順利,2008年初南方普降大雪,場地的提供方缺乏維護,等過完年回到公司,魏斌發現棚裏的花卉已經凍死了一大半。剛畢業缺少社會經驗的魏斌當初沒有看清楚合同的細節,所有的損失最終由他自行承擔。
當初的美好設想最終只化作萬般無奈,去年5月,魏斌最終決定暫時停止創業的嘗試。現在,他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但他並沒有放棄創業的想法。“如果有機會,還會再試試,至少我們會把成本考慮得更充分一些。”他説。
點評
大草原上的動物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獅子只有跑得更快才能得到食物,而羚羊也只有跑得足夠快,才能避免成為食物的噩運。創業者也是如此,賽跑的對象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己的賬單。讓收入跑過成本,你就贏!
處方
學會事前算賬。在財務核算上,很多創業者習慣於事後算賬或者邊幹邊算,缺乏事前的財務預算、事中的財務控制。以至於一旦發現財務出現危機時,很多事情都已經晚了。
其次,核算成本時別太簡單化。有些創業者甚至會簡單到把銷售價格減去進貨價格再減一些基本的可見成本(房租、稅費等)剩下的就當作利潤。而他們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沒算錢,也沒有意識到把一些較大的設備器材進行按月分攤計入成本,久而久之,陷入業務看似增長、利潤卻從未出現的怪圈。
創業十誡之四
找錯合作夥伴
每位創業者在決定創業後首先會遇到一個問題:是自己 “單騎走天下”,還是與人合夥集體上陣打天下?現實的情況是,有人單打獨幹闖出了一片天地,有人合夥創業卻因“一山難容二虎”令本已形勢大好的事業半途而廢。
倉促之間三人合夥
自從江南春以樓宇電視開創了一個全新廣告模式之後,一下子打開了許多人想依託傳媒創業的視野,其中就包括了像周海鵬這樣的在校大學生。
周海鵬將視線瞄準了高校的餐廳,他原本看中的是學校餐廳墻壁,並製作了商業分析以及可行性架構,和後勤去談合作。因為成本過高,轉而投向餐廳餐桌廣告。“當時和學校談下來的合作方案是,交給校方6萬元,我們獲得兩年學校所有餐廳桌椅的廣告發佈權。但是對於我們還在大學校園的在校生而言,6萬元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於是,我決定和寢室同學合夥,彼此都比較熟悉,也算可信任。”
兩位室友得知周海鵬的創業計劃之後,都認為可行,沒有多加考慮便欣然加入,決定共赴商海。一切都倉促展開,口頭約定以入股資金為準,利益風險每人各擔三分之一。
利益面前分崩離析
在創業之前,周海鵬就信心滿滿,他説:“傳媒最主要是做好自己的平臺建設。我已經有了學校餐廳這一平臺,廣告效果好,留存時間長,廣告易被接受。再加上夥伴的加入,生意定不難做。”很快,周海鵬和夥伴便收回了前期投資,並開始著手進入其他高校的廣告市場。
“有了成功的模式之後,其他高校很快與我們談妥了合作,並同意我們以分期的形式繳納合作款項。”手裏有了平臺,有了客戶,一切順風順水。就在這時,周海鵬接到一個讓他有些意外的電話。“那是一個小風投看上了我們的項目,決定給我們投資100萬元,幫助我們加速擴張。”
誰知就是這100萬元,讓這個本大有做頭的項目最後只是曇花一現。“關於這100萬元的用法,我們有很多分歧。我的想法是先將原本看中的餐廳墻壁也先落實下來,而合作夥伴的意見是先在各高校圈地,談更多的高校,甚至是外地高校。合作夥伴想拿出一些錢來增加人手,而我想添置一輛中高檔的車子作為工具,因為在我看來社會很現實,有好的包裝談客戶會事半功倍。”
一旦心生嫌隙,紛爭在所難免,周海鵬衝動之下做了一個讓他至今後悔不已的決定。“我凈身出戶,並和他們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十年不涉足傳媒行業。”然而周海鵬的退出並沒有將項目重新帶上正軌,反而像是在搭高積木中抽出了一塊,風雨飄搖,最後草草收場。
點評
現在的大學生非常聰明、勤奮,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才智和努力赤手空拳開創一番天地。
所以,不要因為怕疏遠你的同屋而拉他入夥;也不要因為某人有某種用得上的技能就一起開公司,而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一個初創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因此在這上面不能將就。
處方
創業是件非常美妙且不斷痛苦的事情,選擇合作夥伴一定要非常謹慎。首先,人品過關;其次,創業夥伴之間有互補性;再次,能溝通,相互信任;最後,要能共同承擔責任。
在創業之初,合夥人之間最好都建立起契約精神,把未來可能預想到的情況設計出來,體現在公司章程中,使未來的變化有據可依。另外,可以拿出部分股權給後來加入的業績出色的合夥人進行再分配,預留出一個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彈性。
創業十誡之十
把上市作為最終目的
互聯網行業可能有著根深蒂固的上市情結,因為在他們看來,借別人的錢進行快速擴張,通過上市,可以讓投資者獲得收益而實現退出。但把上市當作最終目的,創業者的目標可能就簡化為上市賺錢。
直銷模式前景不小
孟輝是一家電子商務網站的營銷總監,其實他也是股東之一,不過所佔股份比例不大。孟輝是浙江湖州人,此前在老家經商,兩年前跟表哥一起來到上海開闢新天地。
目前孟輝在做有機食品配送。會員可以通過電話預訂,也可以通過網站來預訂,然後公司把客戶預訂的産品在規定的時間內送達。孟輝公司配送的有機食品基本上面向全球範圍採購,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主要品種包括果蔬、穀物、禽蛋以及肉類等。
但這些有機食品價格有點偏高。因此孟輝他們公司的主要目標群體還是銀行高管、律師、演藝圈人士、企業主等高收入人群,從他們中間發展會員。用他的話來説,就是主要做有錢人的生意。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日益關注,人們對有機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除了超市專櫃、專賣店之外,有機食品直銷成為最為主要的銷售方式,進而發展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孟輝覺得這個行業非常有潛力,是一項值得花精力去做的事業。
因為公司與電子商務也有關係,因此很自然也吸引到了風險投資資金的參與。也許互聯網行業有上市情結,“風投”參與進來不久,他發現,公司內部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風投”影響日漸明顯
慢慢地,孟輝感覺到了其中的變化。最大的變化莫過於“風投”的影響逐漸明顯起來。
首先是表現在經營思路上。在此之前,公司曾設想在江浙一帶建一個農場,通過銷售自己的産品,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但是“風投”認為這種模式並不合適,因為有機農場的建設成本很高,會加大公司的投資。按照之前的設想,公司準備在市中心區域建實體店,電子商務、實體店銷售兩條腿走路,而“風投”卻認為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更加直接快速。
有些時候,經驗老到的“風投”會提出一些建議,雖然有些建議是孟輝和他的創業夥伴們以前未曾考慮過的,比如如何把財務報表做得更加好看一些,這可能就要通過採用技巧性很高的財務手段來達到這樣的目的。但想到如果上市之後,自己的身價將數以億計,於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也就做了妥協。
風投的加入,雖然在公司如何發展方面也給予了相應的指導,但更多的則是圍繞如何快速實現上市而展開工作。這讓孟輝明顯感覺到,現在公司的經營思路變得更加功利了許多,公司的發展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點評
企業如果把上市本身作為目的,意味著創業者心態可能是為了融資賺錢,而不是為了把它做成事業。這樣的現象之前已經出現過不少,如近期很多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突然大變臉,就是明證。也難怪很多公司的創始人或者高管,在公司上市之後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處方
應該把上市當成是手段,而並非最終目標。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融到更多的資金以便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做大做強目標,從這點來看,上市融資其實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所以,創業者有必要把企業的長遠發展放在心中,有了長遠的發展目標,才能真正把企業做大、做好。
創業十誡之五
錯誤理解市場
市場前景雖然不錯,但是對市場的理解如果出現了偏差,也會讓創業變得異常艱難。汪啟風看好國內第三方理財市場的發展前景,但他對當前市場所面臨的各種困難估計不足,以至於讓自己的創業過程變得異常艱難。
強烈看好理財行業
剛過而立之年的汪啟風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由於工作關係,他比較關注國內的理財市場。他注意到,隨著國內個人財富的不斷積累,人們對投資理財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從事第三方理財業務必將大有作為。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説給別人聽的時候,大家跟他都有同感,這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看法。於是在2007年底,汪啟風跟兩個志同道合者一起,創辦了一家投資理財顧問公司,選擇理財行業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他在虹口區四平路上租下了一間辦公室,月租金兩萬元,還花了十多萬元採購辦公用品。而他自己,也通過了國家理財規劃師考試。
之所以堅定選擇理財行業,汪啟風並非頭腦發熱。他已經為自己想好了幾個盈利模式,其一是幫助客戶管理資産,收取諮詢費;其二是可以通過介紹理財産品,來獲得佣金收入。
理解失誤艱難異常
很快,汪啟風就發現自己四處碰壁。
汪啟風原本看好的收取諮詢費的盈利模式,卻根本無從實現。他發現,不管有無經驗,投資者都只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像國外那樣,在理財師指點下進行投資的投資者少之又少,因此幾乎沒人願意主動付費進行諮詢。此外,當時雖然國內已經出現代客理財業務,但準入門檻很高,除了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之外,對人員的配置要求也相當高,而這對於汪啟風這樣的創業者來説是無法企及的。
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汪啟風只得把目光瞄準在各種理財産品上面,希望通過免費為客戶做理財規劃,推出各種基金、信託、保險或者私募等産品供客戶選擇,並在成交之後獲得金融機構的返傭。但通過這種模式獲得的收益也很有限,推薦成功的概率很小不説,各金融機構的返傭標準也不高。
更加讓汪啟風感到有些無所適從的是,國內的投資者都比較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期內實現可觀的增值,因此即使採納了理財顧問的建議,但如果在三五個月之後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會放棄。這樣,理財顧問的作用幾乎發揮不出來,更談不上積累口碑。此外,當時市場上的理財産品比較單一、簡單,投資者自己就可以判斷,因此理財顧問的作用也不大。
公司自開張以來,基本上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平均每個月的固定開支需要5萬元左右,但營業收入最好的一個月也不到兩萬元,最差的時候只有3000多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年多之後,在2010年初,萬般無奈的他選擇了離開,去了一傢俬募基金公司,重新開始打工生涯。
點評
第三方理財行業的確是一個很受關注的新興行業,極具發展前景,但不得不承認,內地的市場跟海外成熟市場相比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人們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認可程度不高。從這點來説,汪啟風創業失敗,不難理解。由此不難看出,創業者對於行業的理解,一定要清晰透徹,切莫想當然,否則必然導致失敗出局。
處方
多方收集行業資訊,也可以跟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交流,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甚至自己親身參與其中,獲得直觀感受。也就是説,創業前,一定要調查市場,這樣可減少自己對行業的理解失誤。當然,如果有能力的話,可借助專業的市場調查機構,以獲得更加客觀權威的建議。
創業十誡之六
店址選擇不正確
正確選擇店址,是開店賺錢的首要條件。一個經營項目很好的店舖,若選錯了店址,也很可能導致“關門大吉”。科學選址將使你獲得“地利”優勢而生意興隆。
網絡店舖轉投實體
大學畢業之後,盧煒的工作並不穩定,因為把心思都放在試圖自己創業的想法上。“在上學的時候,也在學校裏小打小鬧做過一些小生意,例如銷售熒光棒和二手手機,雖然只是賺點小錢,但是覺得比上班更對我的胃口。”
盧煒觀察身邊同學添置新衣的頻率十分之快,再加上手裏現有的資金有限,所以打算從網店做起。“那時候已經有了淘寶,成本相較之前的易趣低了不少,我也更有信心。”
於是,盧煒從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採購服裝,然後發到淘寶上零售。“以T恤為例,一般進價為30元兩件,零售價一件可以賣到50 ̄100元,因此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盧煒的網上服裝店生意做得還不錯,每天都有不少進賬。只是電子商務還是起步不久的新鮮事物,尚未普及,很多買家提出要試穿。於是,他動起了開一家實體店的念頭。
選址失敗賠光積蓄
因為家住上海虹口區,為了能更好地照顧生意,盧煒將選址的範圍圈定在住家附近。“因為自己只有一點之前在學校小打小鬧而來的積蓄,所以當時選址有兩個原則:一是便宜,二還是便宜。”
最後盧煒和親戚合夥各出資20000元,在虹口體育場周邊開了一家實體店舖。15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租金1200元。當時只圖它便宜,很多東西都沒有慎重考察和考慮。店舖一開就發現選址很成問題。
原來,由於盧煒的店舖開在高架之下,沒有什麼商業氛圍,基本上很少有客源。加上周圍綠化植被茂密,就算有人經過也未必能留意到。難得進店消費的顧客絕大多數都是線上而來,基本上很少有路過的客源。“選址的失誤造成網店的收入一直貼補實體店的開支,一年下來我的積蓄和親戚的入股基本上賠光了。”
點評
中國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選址對於辦公司、開店舖到底有多重要?專家的看法是:不論創立任何企業,地點的選擇都是決定成敗的一大要素,尤其是以門市為主的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店面的選擇,往往更是成敗的關鍵,店舖未開張,就先決定了成功與否的命運。可以説,好的選址等於成功了一半。
處方
如何選址?簡單講,首先要根據經營項目來選擇地址,不同的經營項目對選址要求可能天差地別。比如超市就要求人流量大,而老年服務中心就適宜開在安靜一些的地方;其次要留意一些有潛力的地段,比如是否靠近大型機關、事業單位,考慮這個地段未來人口增長趨勢、購買力等等因素;最後要注意路面與地勢。
另外,方位和走向也有講究,一般商業建築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而因為行人有右行的習慣,所以店舖選址時應以右為上。如果是三叉路口,那麼最好將店址設在路口的“轉角”處。
定了場地後,洽談租金非常關鍵。租金是經營者的一大負擔。有品牌溢價的行業,才能負擔得起高房租。如果行業規模不大,利潤不高的話,就一定要想法保證一定的毛利率,做好租金測算工作,有的放矢地進行談判。
創業十誡之九
漠視政策的作用
了解政策,創業如同禦風而行;而漠視政策,則好似一葉扁舟穿行于驚濤駭浪中,十有八九會遭遇傾覆的命運。寧曉斌的創業經歷對後一種情況做出了注解。
首次創業因調控而止
生長于溫州的寧曉斌年紀並不大,三十齣頭模樣,但他已有過兩次創業經歷。
第一次創業始於2004年4月,堅持了一年半時間。高中畢業後他從老家來上海闖蕩,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房産經紀人。憑著自己的勤奮,他很快就掌握了房産經紀人的業務技巧,加之當時行情火爆異常,仲介行業快速發展,他很快便萌生了自己開店的想法。
2004年初,當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個朋友也有此想法的時候,兩人一拍即合,當年4月份便在普陀區的亞新生活廣場附近出資3萬元開出了第一家門店。生意好得出奇,“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以後每個月基本上可以凈賺五六萬元,感覺掙錢就跟玩似的。”寧曉斌説。
這個時候的寧曉斌,突然發現掙錢原來可以那麼輕鬆愜意,毫無難度,一時間讓他有些躊躇志滿起來。於是2005年春節後,他又在普陀區的音樂廣場附近開出了第二家店。
就在他開出第二家店後不久,第一次宏觀調控不期而至。因為增加營業稅、提高契稅徵收標準等一系列舉措,市場快速進入觀望狀態,交易狀況急劇惡化,此時寧曉斌每個月固定成本如房租、人員工資、水電煤電話等費用,加起來已經超過7萬元。而生意卻一落千丈。年初一天能夠保證1 ̄2單生意,調控政策出臺之後,一個月也難以完成一單。堅持了4個多月之後,他只好先關掉一家店。但在隨後的半年間,形勢還是沒有好轉起來,於是在半年後又關掉了剩下的一家店。
總結自己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原因,他將其簡單歸結為市場行情不好。至於為什麼不好,他並未意識到跟調控政策有關。
再次創業仍遭失敗
2006年初,寧曉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他籌措了2萬多元,在普陀區的亞新生活廣場附近再次開了一家店。
2006年,股市大漲,不斷有股市資金陸續進入樓市,樓市堅冰逐漸消融,並最終在2007年迎來一波巨大的行情。而在這過程中,寧曉斌再一次抓住了機會。就在2007年,全年營收達到400多萬元,也就在這一年,他已經開了3家店,手下員工達到了40多人。
2007年國慶節前夕,“二套房貸”政策出臺,樓市宏觀調控再次收緊,卻並沒有引起他的重視。隨後交易量開始萎縮,仲介行業又開始陷入週期性的蕭條。但就在2008年初,寧曉斌居然又新開了兩家店。接下來能做的,就是跟公司的60多號人一起,苦等行情好轉。但是坐吃山空終究不是辦法,在堅持了半年之後,他陸續開始裁員、關閉門店,直到2008年10月12日,當他關掉最後一家店之後,第二次創業宣告失敗。
點評
同樣的錯誤,寧曉斌犯了兩次,不用説,他肯定是漠視政策的典型。創業過程中,創業者比較容易漠視政策或者法規,不能正確認識它,甚至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政策能夠左右行業的發展,法規則是底線,漠視它們的存在,輕則傷筋動骨,重則遭受滅頂之災。
處方
每一項政策的出臺對其關聯的行業都會産生巨大影響。因此創業者必須對每一項政策可能會産生的影響都進行認真評估,並提前找到應對策略。如果自己無法完成此項工作,也須借助外腦。同時,創業者也要關注與自己所從事行業的政策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創業十誡之七
急於追求高額利潤
如果盲目急於追求高額利潤,忽視了自身的積累,最終結果可能導致自己被市場拋棄。市場會懲罰那些不尊重市場價格規律的創業者。
大半年收回投資
張揚,這個來自安徽淮北的小夥子名如其人,個性外露。他曾經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創業項目,如果運作得當,平穩發展下去,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2006年的夏天,有個朋友主動找到張揚,提出合夥開燒烤店的想法。燒烤店投資不大,如果掌握獨特配方,符合食客的口味,就很容易火起來。這個朋友所掌握的燒烤配料配方鹹辣適中,比較適合上海人的口味。於是,第一家店很快就在航華新村附近開了出來。
這家店租用了一間20平方米的店面,房租每月1.2萬元,加上裝修、餐飲設備等,首期投資共20萬元。燒烤店開出來之後,正如當初所預期的那樣,市場反應比較理想,每天基本上能夠保證3000元的營業額,毛利近1500元。除掉人員工資、水電煤等費用,每個月將近有30000元的凈利潤。
張揚的第一家燒烤店毛利達到50%左右,加上每天的營業收入比較可觀,因此他實際上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便收回了投資。
盲目擴張遭遇厄運
第一家店成功後,張揚的心裏開始活躍了起來。如果多開一些店,是不是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既然第一家店只用了大半年時間就收回了投資,那麼第二家、第三家店收回投資的時間,肯定也不會比它長。店開得越多,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大。
張揚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連同先前收回的資金近30萬元,在上海七寶附近開了第二家分店。他考慮到七寶的市口要好于航華新村,人流量要更大,因此有心把這個點做成自己的招牌店。
在這個時候,張揚覺得只要開店就能賺到錢。開店其實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就連麥當勞、肯德基那麼有名的連鎖店,在開店時機、選址等方面都非常講究,不會因為追求規模而草率開分店。張揚想再複製第一家店的成功,殊不知沒那麼容易。
雖然投資額增加了,但轉讓費和租金佔了大頭,張揚的燒烤店在七寶其實走的是低端路線。食品口味不錯,但與七寶整體不斷提高的時尚氛圍有些脫節,因此市場反映一般,受歡迎程度還不如第一家店。
此外,張揚還碰到了新問題。在2007年,物價水平一直在高位運行,農副産品價格一路上漲。半年後,因為面臨成本上升壓力,他提了一次價,然而這次提價非但沒能改善經營狀況,反而趕走了不少老顧客,經營狀況愈發不理想了。
2007年底,張揚開在七寶的分店,因為投入過大,已經出現虧損跡象,而航華店經營狀況也受到提價影響,老顧客流失了不少。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他選擇了轉讓退出。
點評
開分店,擴大規模,雖然是一種比較直接的追求高額利潤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不能根據市場靈活調整經營策略,盲目擴大規模,就會遭到市場的拋棄。張揚的失敗之處在於,偶然的成功讓他變得有些盲目,在一個不是很恰當的地方貿然擴大規模,結果是讓自己陷入被動境地。
處方
創業切忌急功近利,必須沉下心來做積累。浙江經驗表明,幾乎沒有一家新企業可以在少於3 ̄4年的時間裏打牢基礎,因此在創業初期,都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在打基礎過程中,除了資金積累之外,還必須在經驗方面也要花費功夫。只有等到基礎已經牢固,擴大規模才會手到擒來。
創業十誡之八
高看點子的魔力
對於創業者來説,僅僅具有一個好的創意還不夠,將其轉化成盈利模式,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更需要很強的執行力,以及好時機,才能為市場所接受。任何要素的缺失,都會讓創業前景變得不可預知。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震國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
2006年中,因為太太懷孕,尚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王震國苦於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帶孩子知識,激發了他的創業靈感,於是跟自己的同學、校友一道,創辦了“帶孩子”網站。
對於自己的創業設想,王震國坦陳,就是想要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一個孕嬰第三方服務平臺。他説:“在這個網站上,新手爸爸、媽媽可以了解到系統的育兒知識,同時也可以相互交流。商家則可以展示自己的商品,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産品。”
王震國沒費多大的力氣就找到了一家風險投資基金,對方出資300萬元。不可否認,他面臨著一個不錯的發展時機。當時在國內,缺乏一個在嬰孕産品及服務提供商和嬰孕相關消費人群之間的平臺,而“帶孩子網”恰好能夠滿足這樣的市場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王震國還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創意。如果他的設想能夠變現,“帶孩子網”無疑會成為中國孕嬰童行業的第一網站。
好點子帶不來利潤
好點子作用有多大?有些時候可能為零。
在2007年初,王震國和他的創業團隊推出一項新的服務寶寶日記。這項服務可以精確掌握孕婦的孕期,並精準推介各種嬰孕産品。按照王震國當初的設想,當時網站每天的瀏覽量已經過萬,如果有3% ̄5%的人接受了網站推薦的産品,並在網上訂購,公司就能獲得非常豐厚的利潤。
王震國當時非常看好這個創意,這跟前一陣風靡一時的團購模式非常接近。但問題是,當時國內對網絡團購模式信任度不高,大家更加願意通過發帖號召買家共同砍價並購買,而對網站推薦的産品卻不大感興趣。
當團購網在去年火起來之後,他才知道,那些價格很低廉的産品,原來是靠銷售人員一個電話、一個電話打出來的。而自己的團隊就無法玩轉團購,在這個團隊中,大部分人的專長是互聯網技術,幾乎所有人連一件小孩衣服的成本是多少都不了解,對市場營銷一竅不通,因此無法建立線下資源,更別説找到價格方面非常有吸引力的産品。
時機不對,加之團隊缺乏執行力,好點子又有何用?“寶寶日記”上線兩年多,沒有帶來多少收益,而網站每年的投入不少於200萬元,他只能想方設法通過其他方式賺錢來填這個窟窿。2010年初,就在團購網已經顯山露水的時候,他卻已不堪重負,於是決定將網站功能轉向電子商務領域,徹底放棄了原來的模式。
點評
王震國曾一度很有前瞻性地嘗試了團購模式,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如果這個創意能夠實現,到現在很有可能會成為國內最大的致力於孕嬰童行業的團購網站。可見好的創意要轉變成為盈利模式,除了團隊、資源之外,還需要良好的執行力。
處方
創業不能單純依靠創意。擁有了好的創意之後,還必須注意一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方向要把握得準,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第二是團隊建設很重要,要建立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第三就是團隊要有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