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九月的一個週末,家住江蘇吳江市同裏鎮的王阿姨早早就起了床,將家中最珍惜的“寶貝”仔仔細細包裹好,拉著老伴出了門。“今天有國家級的大專家到咱鎮上來尋寶,去晚了可不成。”
在同裏鎮的小廣場,遠遠就能看到“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同裏》”的大招牌,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幾千人。臨時搭起的鑒定席上,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農業博物館的幾位知名專家,已經開始給大家鑒定文物。
“這些專家平常只能在電視裏看到,不要説是免費鑒定,就是見個面也不容易啊!”王阿姨和周圍的鄰居議論著。
記者在這裡看到了老百姓各式各樣的藏品,有書畫、瓷器、青銅器,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賈文忠是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他説:“我們非常願意到基層來。民間有很多好東西,特別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文物,在北京是難得一見的。當然這裡面很多是贗品,但假東西也有價值,現在造假的手段日新月異,你不出來見識,專家也很容易被矇住。”
王阿姨和老伴帶來了十多件藏品,在人群中擠來擠去出了一身汗。最後只有爺爺留下來的一對大撣瓶,專家説是清朝中期的;其餘這幾十年間自己買的十來件“文物”全都不對。倒是她隨手拿的一小塊蘇繡,被專家意外看中了,邀請她第二天去參加央視《尋寶》節目在當地的錄製。王阿姨很興奮,“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呢。我們收藏也不光是為了錢,還是要把老祖宗的好東西傳下去。”
鑒定持續了整整一整天。電視臺的攝像機一直在人群中捕捉著最生動的鏡頭。“這才是‘接地氣’的節目。”《尋寶》欄目製片人張國英對記者説,“過去我們老是在大城市、大藏家中打轉,現在我們認識到,真正的文化在民間,收藏者是在繼承當地的文化,延續親情傳承,這才是我們節目的根。我們評價寶物的標準也不再是看哪樣最值錢,而是看它在當地歷史文化中的價值。”
據悉,《尋寶》改版後,收視率已上升到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的第一名。他們發現的地方文物還改寫了當地的縣誌。(光明日報通訊員 肖 梅 記者 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