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外匯管制鬆動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所謂‘藏匯於民’並不是老百姓把外匯藏到自己手裏,而是他們自行決定運用包括投資等機會”

  ——周小川

  10月24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中國將放鬆對居民使用外匯的限制,因中國國際收支更趨平衡。對此,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放鬆對居民使用外匯的限制,意味著中國外匯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體現了央行對目前外匯儲備量以及未來發展的擔憂。目前是放鬆居民使用外匯管制的好時機。”

  潘正彥解釋稱,一方面,各界對於“藏匯於民”的呼聲愈來愈高,而且目前不少居民個人的資産量非常大,有能力進行外匯投資。另一方面,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過了臨界點,不需要再增加外匯,政府目前也有將用匯權力歸還給企業及個人的意願。

  儘管,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極力鼓勵增加進口,從而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規模,但是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2011年中國的貿易順差仍將超過1000億美元。潘正彥表示:“外匯過於集中于央行並由國家統一進行對外投資,在起初的確能起到避免風險的效果,但是隨著國際國內環境轉變,國家統一對外投資的風險已越來越大,目前更適合由個人和企業進行分散投資。”

  目前,中國居民在使用外匯方面受制較多,一是每人每年的購匯額度固定,如美元只有5萬美元,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每年在海外的消費額度遠遠不止5萬美元。而個人的境外投資則完全不被允許,只能通過金融機構的QDII等産品進行投資。

  “未來個人的購匯規模勢必會更大,不過這一改革的推進也肯定會有一些前提條件,如購買大量外匯的個人必須有明確的投資方向等。”潘正彥進而指出,“其實除了居民個人,央行也可以相應放鬆金融機構對外投資的額度,同時增加允許對外投資的企業類型。”

  不過,外匯管理局指出,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

  對此,潘正彥表示,這一情況的確是存在的,主要是外匯持有主體和使用主體之間存在結構上的差異。“往往進出口企業只專注于貿易,很少會考慮境外投資,因此這些企業的結匯意願比較強。而希望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又較難拿到大規模的外匯。因此,結匯需求和用匯需求之間需要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