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隨著宏觀調控進入樓市冰河期,賣掉公司套現離場或許是部分房地産企業靠譜的選擇。10月2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對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大産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房地産企業進行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在産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房地産企業或項目出現了井噴,總數超過600宗。
房企“賣身”井噴
來自北京産權交易所的掛牌信息顯示,截至10月20日,共有25家房地産企業在這裡掛牌等待新主人。其中掛牌金額超過5000萬元的大型企業(或項目)有6個,掛牌金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或項目)超過4個。
而上海産權交易所的掛牌信息顯示,有27個房企也在找新東家。有6個項目掛牌價格超過1億元,其中,上海市莘莊工業區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為國有獨資企業、河南華誠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是國有參股企業,其他均為國有控股企業。
天津産權交易所共有8條房地産項目信息,只有天津港保稅區天保大道188號房産這一個項目掛牌價格超過1億元,該項目為國有企業。掛牌數量最多的在重慶産權交易所,房地産企業或項目達到559個,掛牌總金額高達 64億元,其中27個項目掛牌價格超過5000萬元,其中15個項目超過1億元。
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聯合發佈的央企轉讓信息則顯示,掛牌房地産信息共50條,其中掛牌價格超過5000萬元的項目共有36個,11個項目超過1億元,總共轉讓金額高達130億元。
並購時代來臨?
來自北京中原地産的報告顯示,9月份,全國房地産市場成規模的股權交易為7宗,成交金額達到27.95億元。前三季度,房地産企業累計股權並購數量已經達到87宗,總交易金額已經達到256.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105%。今年以來,房企股權單宗交易額達到2.95億元,同比增長49.75%。
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産企業股權交易只有61宗,成交額為125億元;2010年全年,房地産股權交易為84宗,成交金額為165.25億元。
對此現象,北京大學房地産發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博士和中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種趨勢正是房地産業重新洗牌的表現,符合國家調控政策出臺後的效果預期。
杜猛分析説,很多中小開發商進行掛牌轉讓,是由於資金鏈斷裂迫不得已。同時,有些資金實力雄厚、有很好的品牌效應的大開發商,甚至是大型央企也加入到這個行列。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因為受國資委要求,部分央企要退出房地産市場。二是住宅産業的商品房板塊利潤下降,而央企壟斷性主營業務利潤增加,對央企來説,這是一個識時務的選擇。
陳雲峰更是誇張地表示,目前全國有房地産企業3萬多家,但未來只需要300來家有實力的大企業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