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超市售賣的鮮肉跟其他商品不一樣,一般很少會表明生産日期和産地等信息,也難怪市民會對其新鮮程度産生質疑。曾亮超攝
“我在超市買了一隻雞,半小時回到家中發現雞肉已經臭了。”10月14日中午,在清遠某超市服務台前,一位女士氣憤地反映上述問題。超市工作人員在確認問題後,當即退款,並贈送該顧客一瓶洗髮水作為補償。
“這個雞肉顏色怎麼暗沉沉的呀,是新鮮的嗎?”10月18日晚7時許,在同一超市的禽肉櫃架上,幾位顧客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一問題。而在該超市的鮮豬肉銷售專櫃前,也有市民發出了類似的疑問。
隨著社會的發展,超市數量不斷增加,銷售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冷鮮肉、熟食、麵包、饅頭等商品紛紛走進超市。然而,這些商品的生産日期、保質期,以及“剩餘”者的去向卻一直是個謎,令人擔憂。
記者調查:
肉食類生産日期難辨
在超市,各種商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身份證上生産日期、保質期、産地、廠址等各種信息齊全,消費者一旦發現問題可以馬上與廠家進行聯絡。然而,還有一些身份特殊的商品,它們的生産日期和産地常因銷售人員不同而發生變化。這類商品就是超市的冷鮮肉、熟食和各種點心。
連日來,記者走訪清遠多家大型超市,對冷鮮肉、熟食、點心、各種散裝商品進行調查,但未發現一家對散裝的上述食品的“身份”信息進行説明。16日晚,在清遠舊城某超市冷鮮肉銷售專櫃前,記者詢問豬肉是否新鮮、何時生産時,一位女士説,當天上午生産,絕對新鮮。但當記者問到怎麼樣才能判斷是當天生産的商品時,工作人員十分不耐煩地説:“我説今天送過來你又不信,這些東西又沒有寫生産日期,我們説是就是了。”
同樣的情況記者在清遠市贏之城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也遇到過。18日上午,記者在該超市看到,上架的冷鮮豬肉、雞肉等數量較多,當記者問及生産日期時,工作人員均稱剛剛送到,十分新鮮。“你摸這上面還有熱氣呢。”在鮮雞肉專櫃前一名工作人員還如此表示。
晚上7時許,記者再次來到該超市,看到待銷的鮮豬肉數量不少,價格均在13元以上,基本都未進行促銷。冷鮮雞肉貨架上,還有11隻整雞,5個半隻雞待銷。價格從14.8元/斤到19.8元/斤不等,其中雞腿17.8元/斤。然而,在不遠處,另一櫃臺銷售的雞腿卻只需13.9元/斤。當記者詢問原因時,工作人員稱便宜的是冰凍的,“這個貴的是新鮮的,下午才殺的。”工作人員還表示,冰凍雞肉存放時間較長,不如鮮雞肉好。當記者質疑鮮雞肉的生産日期時,工作人員笑著説,如此擔心純屬多餘,“如果這樣,大家都不用吃肉了。我們這裡每天都要賣上千斤豬肉呢。”
市民反應:
明知不太新鮮也購買
與農貿市場不同,超市的冷鮮肉多在冷櫃或冰櫃內保存,因此不容易發臭或變質。而且,消費者也不能像農貿市場那樣貨比三家後再購買。因此,在超市買肉,有時明知不新鮮也要接受。
“農貿市場多數只有早上才賣肉,我每天都要上班,根本來不及去買。”家住連江路的市民汪女士説,她一般在中午和下午下班後買菜,如果運氣好還能買到點新鮮的肉,不然只能去超市。“同樣是早上到的豬肉,在農貿市場很難保存,到中午或者下午就有異味,吃起來很難受。但超市有冷藏所以保鮮度更好。”汪女士説,鋻於這一原因,很多消費者即使明知超市的價格高,也仍會堅持購買。
另據汪女士介紹,雖然超市保鮮時間長,但同樣早上出售的肉,超市的卻不如農貿市場新鮮。“我有一次在超市買了塊肉,放在冰箱急凍一天就出現了一些綠色的黴點。”汪女士認為,除了冷鮮食品外,超市的麵食、點心等商品的新鮮度也讓人擔憂。“有時候在超市買些炒粉或炒麵,第二天就會出現異味。”
據了解,有如此經歷和感受的市民並非汪女士一人。14日中午,記者在贏之城某超市就看到了一位前來退貨的女士。該女士稱,當天中午她花30多塊元在超市購買了一隻烏雞,回家後準備做飯時,才發現烏雞發臭。“買的時候我沒聞出什麼味道,看外表覺得蠻好。”該女士稱,由於這些商品一直冷凍,因此未解凍前很難聞到什麼味道。
採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雖然明知道超市的冷鮮肉、熟食、米麵、蔬菜等不那麼新鮮,但是沒地方買時也只能選擇去超市。“其實大家都知道,超市的東西並非那麼衛生,尤其是那些熟食,不知道存放的時間有多長。而且,大白天的時候還常常看到有蒼蠅在上面飛來飛去,晚上無人的時候,更不知道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