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券商格局三年大裂變:京派還有背景 海派只有背影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16: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沒有什麼,能夠比官方數據更加有力地記錄,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衰落的足跡。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自2008年以來,以總資産計,申銀萬國成為下滑最快的大型券商:這家2008年名列榜單第六位的券商,到了2010年已經僅僅排名第十。

  以營業收入計,國泰君安的下滑令人心驚:這家2008、2009均名列第一的大券商,2010年掉到了第4位。它2010年的收入,不到2009年收入的65%。

  以凈利潤來看,兩家公司同病相憐,繼申銀萬國在2009年被銀河證券、國信證券超越跌到第六後;2010年,廣發證券(000776)成功將國泰君安擠到了第三名。

  如果考慮到,在過去的三年中,前十大券商的構成實際從未發生過變化;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的隕落程度,甚至可能比數字顯示的更加驚人。

  這兩個名字,曾經見證了中國證券行業最黑暗、最瘋狂、最有想象力的時代,也曾經孕育出了原汁原味的海派券商文化。

  而現在,儘管他們仍是中國最大的券商之一,但市場的關注度,已經轉向嶺南。廣發、招商、國信、平安,被認為才是希望所在。一批曾經名聲赫赫的老牌券商,尷尬的不再被人提起。

  這個行業裏的很多老人,都記得萬國和君安的叱吒風雲,也記得南方和華夏曾經的揮斥方遒。他們對那個野蠻生長的年代依然戀戀不捨。他們不屑的説,現在的龍頭中信,只贏在“不犯錯”三字。

  但實際誰也無法斷言,多年之後,如果我們回望2010年,這到底是一場成功變革的尾聲、還是開端。

  唯一可知的是,一批龐大的背影正在逐步淡出。繼綜合治理之後,一場內生性的革命,正在席捲中國過百家證券公司。

  佣金率的下滑與老券商的尷尬

  關於國泰君安、申銀萬國、銀河證券等一批名字的逐漸暗淡,永遠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比如強勢的匯金、漠不關心的地方政府、高管爭鬥,甚至“王益案”的余波未平。

  然而,一開始對他們提出挑戰的,其實是國信證券——一家源於深圳的小券商。

  胡關金時代的國信證券,依靠客戶經理制度,成功迎來了經紀業務的爆發,殺入中國券商前十強,至今屹立不倒。

  然而,對於營業網點眾多的大券商來説,國信證券模式的出現不僅意味著一個強勁的對手,還意味著:經紀業務不再是一塊高利潤的業務。據理財週報統計,2008年至2010年,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66.73%、66.26%、56.3%,比例不斷在下降。

  至今,依然有不少人私下抱怨,佣金率的不斷下滑,成為公司最大的憂慮。

  無論他們如何譏諷國信證券模式,但誰也無法否認,傳統的通道業務已經不可能産生高利潤。實際上,中國可能唯一能以服務溢價獲得高利潤的營業部,依然來自國信證券——著名的深圳泰然九營業部。

  而在經紀業務上學習國信證券的其他幾家粵派券商——招商證券(600999)、廣發證券,則毫無疑問的加快了全行業佣金率的下滑;而其他券商儘管心有不甘,依然不得不看齊新進者的收費標準。

  2008年,中國不少券商還可以收取千分之二的佣金率,2011年,他們不斷央求監管層推出紅頭文件:佣金率不得低於萬分之六。

  這才是過去三年中,這個行業大鱷們所面臨的最實質考驗。

  平安模式投行

  如果説國信證券模式在經紀業務上,徹底顛覆券商行業競爭格局,令一批粵系券商成功擴張;那進一步奠定粵系券商領袖地位的,則是投行中的平安證券模式。

  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大型券商,此前甚至都沒有意識到,2009年10月30日上午9點25分,在深交所敲響的中國創業板開市鐘聲,對於他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無論二級市場如何評價,對於投行而言,創業板帶來了一個新的時代:發行審批速度加快、高溢價發行、高保薦佣金率……這些變化的直接後果,是一批中小型券商看到了希望,如果能夠盡可能的多做項目,投行部門收入就可迅速提高。

  而在此之前,由於大項目常年為中金公司、中信證券(600030)等京城豪門所把持,大部分中小券商的投行部門實際無米下鍋。

  2009年,以股票承銷金額計,券商前十名分別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平安證券、長江證券(000783)、瑞銀證券、東方證券、華泰證券(601688)、國泰君安。

  以股票承銷家數計,前十名分別是國信證券、中信證券、平安證券、中金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600837)、中信建投、華泰證券、西南證券(600369)、招商證券。

  儘管粵系券商已經表現不俗,但是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依然目中無人,多年以來,他們只需要與彼此競爭。

  2010年,平安證券模式開始顯示出力量。當年,平安證券在股票及債券承銷家數上力壓中信證券,首次排名券商第一。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股票承銷金額的前十名是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銀國際、海通證券、平安證券、國泰君安、瑞銀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

  如果不考慮當年發行的農業銀行(601288)這樣的巨無霸項目,平安證券的排名,顯然將大幅提前。

  這一年,平安證券的股票承銷家數達到了驚人的48家,中信證券只有30家,中金公司只有22家。而且,平安證券的項目大部分為IPO,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則有大批利潤較低的再融資項目。

  豪門們對此幾乎採取了無奈的態度,無論在中小項目儲備、議價能力,還是投行內部的薪酬激勵上,他們都無法與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這樣傳説中的華南“四小龍”匹敵。

  甚至棄絕經紀業務、主打投行業務的合資券商,也為此受到了進入中國以來最強烈的質疑——他們的業務模式,是否適合中國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這是一個“貓論”的時代,龐大的資本金和顯赫的背景,最終將讓位於商業模式和激勵機制。

  所有曾經輝煌,終將與我們説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