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IMF:當前中國政策回應宜區別於2008年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1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日在此間發佈了有關中國經濟前景的最新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平穩實現“軟著陸”。報告稱,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採取的退出貨幣刺激政策和削減公共支出的措施是恰當的,使經濟增長出現了健康的放緩。早些時候來自水果、蔬菜和糧食的通脹壓力正得到緩解,但新的推升通脹因素出現,體現在豬肉價格高漲上。不過,除非出現進一步的食品衝擊,IMF預計通脹率應在今年年底降至4.5%。面臨全球環境的不確定性,IMF駐華代表司馬喆當天告訴記者,中國更需要宏觀調控政策的快速轉變。

  司馬喆説,目前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是,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下行風險增大。儘管出口將受到工業國家需求不足的不利影響,IMF預計,在工資上漲與就業市場強勁的支持下,內需將刺激中國經濟健康增長。

  IMF最新報告認為,最近全球發生的事件再次強調了“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加快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重要性。面臨全球環境的不確定性,司馬喆認為中國更需要宏觀調控政策的快速轉變。他表示,與2009年至2010年相比,目前政策回應的性質應該有所不同。重在刺激消費、提高家庭收入和執行預算的財政政策可以作為抵禦衝擊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考慮到各界對信貸質量和銀行資産負債表的持續關注,中國任何貨幣政策方面的回應都應該適度。

  他認為,中國的貨幣和財政狀況應繼續回歸至更為中性的姿態。“現階段並不需要對經濟提供額外的支持。這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首先,另一輪的食品衝擊可能重啟通脹進程。第二,受實際利率低、金融工具匱乏,以及房産持有成本低等因素的影響,出現房地産泡沫的潛在傾向依然存在。第三,中國仍在消除為應對2008年危機採取措施所帶來的副作用,銀行、政府與企業的資産負債表要恢復至健康狀態尚需時日。這些風險的存在意味著應繼續退出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正如政府在今年年初所設想的那樣。”司馬喆如是説。  記者袁蓉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