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務院專家余斌:勞動力漲價將引發産業改革潮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新網9月26日電(財經頻道王珊珊)“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了4次通貨膨脹,每一次都源自食品價值升高。在前三次,非食品價格平穩,而最近這一次,非食品價格漲幅明顯上升,這與目前勞動力成本提高有顯著關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勞動力成本提高將改變中國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形式,中國企業將逐漸通過增加産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來進行産業改革。

  9月24日,余斌在2011中國CEO年會上表示,當前整個世界經濟都處在調整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一些劫難性的變化,中國企業發展戰略需要適時作出調整。

  基礎建設完成後經濟放緩可預見

  “在經過了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之後,中國‘高速追趕’進程即將結束。”余斌説,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的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我們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現在這種發展模式已近尾聲。

  “中國的經濟發展符合‘壓縮式經濟’,我們把這個任務壓縮在20年、30年時間內完成,我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空間大幅度下降。北京在過去30年改造了很多四合院、衚同,我們又改造了四環、五環,接下來我們還要幹什麼呢?”余斌説,在基礎建設完成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步伐將放緩。

  余斌表示,當前國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差異,就可以看出‘壓縮式經濟’的影響。根據2011年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排名,除了因濱海新區發力而晉陞至第一名的天津,其他的前幾名都是西部省份。而排在倒數的無一例外是東部省區。經過高速發展階段後,東部發達地區經濟增長動力逐步減弱,增長速度逐步下降,我國地區動力結構開始出現明顯轉換。

  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全産業通貨膨脹

  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了4次通貨膨脹,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源自食品價值升高。而非食品的價格,在過去的通脹過程中幾乎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在最近的一次通脹中,非食品的價格漲幅明顯上升。“這種情況由長三角、珠三角傳導向全國,又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種植業、養殖業傳導,由此帶來勞動力成本的普遍上升。”余斌説。

  余斌介紹説,在農産品生産中,中國勞動力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超過50%,而美國不到7%。中國長期以來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便宜。所以,無論是農産品的生産,還是其他産業生産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生産方式。伴隨著勞動力轉換,當勞動力呈現持續上升以後,無論是農産品生産,還是工業生産,在生産方式上都面臨重大調整。

  余斌還表示,過去中國一直依靠出口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但現在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中國自身面臨的調整,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都將明顯下降。“十二五”規劃提出要讓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收入水平的增加;伴隨著中國國內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立足於國內市場發展企業,我認為中企業將遇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余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