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關村:北科建集團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關村》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BSD: Try to Construct the Top Brand of Technological Real Estate

  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科建集團”),中關村的建設者,在完成開發中關村的歷史使命後,華麗轉身,佈局全國,把中關村模式和經驗向全國複製,開始在更廣闊的領域伸展自己的力量,譜寫更加宏偉的藍圖。

  Beijing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Group already changes from a Beijing business to be a national enterprise, now it extends "Z-Park model" nationwidely, stretches it’s strength to further areas and composes more brilliant blueprint。

  文 本刊記者 吳煒

  封面攝影 劉旋

  2011年7月15日,一場以中央歌劇院擔綱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會在浙江嘉興市大劇院恢弘鉅獻,該劇製作精良,場面宏大,觀眾讚不絕口。

  可令觀眾感到新奇的是,這次大型音樂會的名字被冠上了“北科建之夜”的前綴。當天,北科建集團總經理郭瑩輝等也和嘉興市領導一起欣賞節目,併發表了講話。北科建的名字再一次在美麗的南湖之濱、江南名城嘉興市民中爭相傳頌。

  事實上,嘉興是北科建集團全國拓展戰略佈局中的一個點。這場音樂會,正是北科建在紀念建黨90週年之際,為黨的誕生地熱情奉獻的一次文化盛宴,凸顯了北科建集團服務區域發展的社會責任。

  低調國企,揮師全國

  提起北科建集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提到中關村核心商務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軟體園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詳。北科建集團就是這些知名園區的開發商和運營者。

  作為一個總部在北京的企業,北科建集團來到嘉興,承擔了嘉興市的一個超大型區域規劃項目——中關村長三角創新園開發建設的重任。這一項目,坐落于嘉興市秀洲區,被看成是推進嘉興區域經濟轉型和産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平臺。

  據悉,嘉興創新園總投資約100億元,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將打造成集産業研發孵化、企業總部、商務辦公、五星級酒店、時尚商業于一體的科技新城,以“集成性、成長性、服務性”為核心,為創新型企業提供發展的平臺,並打造長三角現代服務業中心。

  而北科建集團承擔的北京外的項目,遠不止這一處。在江蘇無錫,北科建集團投資和承建了中關村軟體園太湖分園,打造一個佔地1040畝,載體面積70多萬平方米的以軟體與物聯網為主導産業的高端專業園區;在山東青島,北科建集團發力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産業園,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打造膠東半島最大的海洋生物醫藥研發與生産基地;同時,在雲南,北科建集團聯袂星耀集團,借力“新亞洲體育城”成熟品牌,在昆明開發150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而且,根據北科建集團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北科建集團還將力爭在全國經濟活躍區域新增資源儲備550萬平方米,加大其投資和建設的步伐。

  從這些表象可以看出,北科建集團正在落實“立足北京,兼顧外埠”的戰略佈局,開始在更廣闊的領域伸展自己的力量。

  有能量,必然要爆發;有輝煌,必然被社會熱捧。在揮師全國之前,北科建集團就做出了驕人的業績,在北京市科技園區開發方面可謂“戰功赫赫”:成立十餘年來,它先後打造了中關村核心商務區、中關村軟體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等高科技專業化園區,並參與了鳥巢、水立方等奧運中心區工程的開發建設,園區成功吸引了微軟、IBM、普天、新浪、甲骨文、百度、美國健讚、瑞士先正達、博奧芯片等4000多家大型企業總部和高新技術企業,並通過孵化服務,使三百多家高科技創新企業化蛹成蝶,累計獲得自主知識産權和國內外專利5000多項,成為推動國家自主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中關村核心商務區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典範,僅2010年就創造産值2600多億元,上繳稅收160多億元;軟體園是首批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和産業基地,生命科學園被命名為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兩個園區內有上市企業27家,其中,漢王科技、啟明星辰、廣聯達、碧水源、奧瑞金等12家企業都是在入駐園區後,通過科技與資本支持,不斷壯大,分別在國內外成功上市。

  “雖實力雄厚,卻很低調。”這是知情的人對北科建集團的觀感。北科建集團前十多年在品牌推廣方面的步子並不大,甚至是剛剛開始。

  十字路口,果敢抉擇

  三年前,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成為北科建集團的控股股東後,將北科建集團定位於科技園區與城市開發的綜合平臺。隨著中關村開發任務的完成,未來何去何從,成為股東和員工必須共同面臨的問題。

  總經理郭瑩輝坦誠地談了當年所面臨的困惑與挑戰:由於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不突出,企業自身的發展實力有限;在房地産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比較短缺,項目、資金、團隊等都需要調整或充實;同時,由於是政府平臺型企業,領導班子和員工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相對較弱,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還不是很明晰,文化競爭的軟實力急需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脫離母公司和政府部門的庇祐,直接上“戰場”,公司的競爭力堪憂。

  郭瑩輝和北科建集團的管理團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果説要進行轉型和發展,那麼往哪兒轉?走什麼樣的路?

  在集團領導層的討論中,大家紛紛獻計獻策。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屆MBA畢業生,有著多年職業經理人經歷的郭瑩輝經過深思熟慮,拋出了這樣三個思考題:一是北科建集團能不能轉型為市場化、有競爭力的企業?二是北科建集團能不能成為被社會認同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三是北科建集團能不能成為承載控股股東的戰略定位和目標的企業?

  這三個“能不能”其實蘊含著對北科建集團未來的戰略性思考。概而言之,就是企業要走向社會,在開放的環境中,在廣闊的天地中,在市場的競爭中,磨練自己,塑造自己,成為一個自主經營、富有競爭力的企業。

  要做到這些,需要進行一個整體性的改革,會涉及到戰略發展、集團管控、人力資源、團隊素質等多方面的問題。郭瑩輝把這樣的變革比作老鷹換喙,需要十分堅強的意志,也需要管理團隊的合力推進。幸運的是,北科建集團的管理層高度認同改革的必要,他們有著優良的傳統,也不憚于新的變革。於是,自2009年,北科建集團開始了轉型之路的思考與實踐。

  戰略謀劃,傳承創新

  北科建集團的領導們著手梳理集團的發展歷史、自身的資源稟賦、面臨的外部環境以及未來的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和中觀行業發展趨勢,醞釀著新的變革。

  “記得在2009年初,集團進行IPO上市籌備過程中,券商問我怎麼定位你們的企業?你們是什麼商啊?而我們的情況是:土地不在我們手裏,資産不在我們手裏,我們主要承擔的是園區土地一級開發、招商和物業管理,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園區的開發商。在園區一級開發為主導的運營模式下,我們的盈利空間十分有限。”郭瑩輝説。

  平心而論,即便在這種模式下,員工們本著敬業精神和使命意識,也圓滿完成了政府交給的任務。但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有它的經濟使命,在自主經營、自我創收方面的弱化,一定程度上會使自身活力降低。

  郭瑩輝把傳統的科技園區開發模式比作是化蝶之前的蠶蛹,長期禁錮在一個殼子裏,無法展翅飛翔。

  此時的北科建亟待突破。

  郭瑩輝和同事們一起,反復對企業進行診斷、研究。他們研究自己的過去,研究自己的同行,也研究我國高新園區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很多思考。大約在2009年上半年,在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中,郭瑩輝首次提出了“科技地産”這一概念。但當時還僅僅是概念的提出,對於科技地産的經營模式等都還沒有進行系統的思考和梳理。

  可以説,科技地産開發商這個提法,比之於較為模糊的“城市綜合發展商”,有了更具體的內涵,比之於“産業地産開發商”,具有更加鮮明的特色。同時,它新穎而醒目,既傳承了北科建集團的傳統優勢,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資源稟賦,又順應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形勢要求,很好地概括了北科建集團擅長和正在做的事業。

  這個提法迅速得到了集團上下的認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郭瑩輝和領導團隊一起,逐漸構思出整套的科技地産的理論體系、定義、模式等,而下一步企業發展的方向也越來越清晰化。

  2010年6月13日,北科建集團正式召集全體員工召開戰略宣講報告會,公佈了集團新的戰略框架,將自己定位為“以科技地産為特色的綜合性房地産開發企業集團”:主動擁抱國家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時代機遇,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依據産業聚集理論,投身於更多的高新技術産業聚集區建設中去。同時,優化業務結構,主動構建以科技地産為特色,商住地産戰略協同的主業格局。

  化蛹成蝶,轉型發展

  “化蛹成蝶當風舞”,郭瑩輝用這七個字來概括北科建集團轉型和發展。所謂“化蛹成蝶”,就是指首先在商業模式上實現兩個升級:業務模式上,逐漸淡出科技園區土地一級開發,轉向土地二級開發為主;産品模式上,從單一科技園區開發向科技新城綜合開發升級。北科建集團通過優化主營業務結構,形成了科技地産為龍頭,住宅地産和商業地産協同發展的主業格局,並制訂了非常清晰的産品與服務體系。北科建集團的科技地産産品主要包括科技新城、高端專業化科技園區以及促進産業發展為目的專業化增值服務;住宅地産業務産品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兩大部分;商業地産業務産品包括城市功能區開發、物業經營等。同時,北科建集團為保證園區品質,還採用世界先進的冰蓄冷技術為區域提供供冷服務,也為園區提供專業化的供熱服務和高標準、高質量的物業管理等服務。通過對主營業務與産品的重新建構,既繼承了集團的傳統優勢和行業資源,又豐富了盈利模式,還凸顯了北科建集團服務區域發展、推動自主創新的社會責任。

  根據新的發展戰略,北科建集團成功實現了市場化轉型,成為規範化運作的市場主體。為進一步凝聚人心、激發鬥志,郭瑩輝和領導班子成員反復徵求各層領導幹部和員工的意見,進一步梳理了企業的發展願景、企業使命,進一步加強品牌文化建設,用戰略來統領人心,用文化來凝聚力量。北科建集團按照“建設以科技地産為特色的綜合性房地産開發企業集團”的戰略定位,把“成為國內一流的房地産開發企業集團”作為自己的發展願景,秉承控股股東北京市國資公司“社會效益為首,經濟效益為本”的經營理念,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區域經濟、助推産業升級、加速科技轉化、提升社會貢獻”的企業使命和“正德健行、立己達人”的核心價值觀,把確立“忠誠自律、學習成長、團隊合作、執行力”作為全體北科建人的核心素質要求。新的戰略出臺後得到了廣大員工的高度認同。北科建“化蛹成蝶”初顯成效。

  所謂“當風舞”,郭瑩輝指的是北科建集團的科技地産業務符合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要求,符合國家的“大勢”,可順“勢”而舞。的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掀起了我國科技園區開發建設的高潮。20多年來,科技園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自主創新中發揮了引領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科技創新競爭力還很薄弱,因此,黨和國家從戰略高度再次提出了自主創新戰略,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把它作為我國‘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必須堅持的方針。“科技地産開發就是要為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提供舒適、齊全的硬體和軟體環境,發揮産業集群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因此,無論從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需要,還是從中觀的産業發展環境營造來説,科技地産都是符合中國時代需要的一個業務。我們選擇科技地産作為主業,也是順勢而為。我和我們員工都認為,從事科技地産不單單是項工作,而且是我們必須盡職盡責、全心全意做好的一項崇高事業”,郭瑩輝自豪地説。記者也深深地感到,恰如郭瑩輝所言,科技地産迎風而舞正當時。

  銳意改革,老鷹換喙

  但是,那麼大一個企業集團,讓它起舞也並非易事。企業的定位和角色轉換都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科技地産的全新模式面臨的必然是全新的挑戰,要適應全新的挑戰,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必須要經歷改革的陣痛。

  郭瑩輝帶領班子確定了具體可量化的改革目標:在企業運營方面,追求經營效益,提高組織效率;在員工發展方面,注重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發展空間。

  對於具體的改革措施,郭瑩輝是這樣表述的:以戰略創新為龍頭,引領管理和組織創新、企業運營模式創新、産品與技術創新、融資與投資創新、團隊與文化創新。

  郭瑩輝尤其強調用集團發展戰略來統領大家的思想認識,強化企業的發展願景。有了願景,才能制定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新的戰略藍圖一經提出,大家覺得既有創新,又具有可操作性,個人發展也有奔頭,主動性、積極性都大大提高了”,郭瑩輝説,“戰略提出的過程,就是一個統一思想、鼓舞士氣的過程。”

  在完善和強化集團管控方面,郭瑩輝提出了優化組織架構、明晰職責定位、梳理業務流程、強化信息化平臺支撐和完善基礎管理制度等要點。

  同時,在推進人力資源的重大改革方面,北科建集團推進了薪酬制度改革、績效管理改革、崗位勝任力評價模式改革、崗位職責與員工匹配度的標準化評價等改革,暢通員工職位發展通道、強化正負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及中長期激勵機制等。

  在提升集團團隊素質和能力方面,郭瑩輝也帶領大家推進了幾項改革:確立新時期幹部能力素質標準;推進集團兩級領導班子的綜合能力的培訓與提升;改革用人機制,向社會招聘100人,讓新老員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此外,北科建集團還配套加強了仲介組織、專家資源、輔助團隊等外腦資源的作用。

  郭瑩輝用一個生動的比喻概括了改革的幾個重點:“戰略創新和企業改革就像給大家提供一盞明燈、一個加油機、一個跑道,把企業的一切經營資源和團隊的行為、意識都調動起來了!”

  所謂一個“明燈”,當然就是指提出新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讓大家看到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和盈利空間,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就有了盼望;“加油機”,指的是在薪酬和激勵機制方面的改革,這將大大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而一個“跑道”,指的是建立母子公司管控體系,統一各個子公司的業務標準和管理習慣,讓大家在一個“跑道”上跑步,這樣,北科建集團才能形成統一而有力的品牌。

  品牌文化,優勢凸顯

  前十年,北科建集團更多地是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而不是收穫利潤。這看起來有點吃虧,其實也不儘然。十年的奉獻也結出了碩果,這些果實為北科建集團在業內樹立了牢不可破的聲望和核心優勢,如強大的項目資源整合能力、先進的規劃理念和持續的創新精神,多業態、全産業鏈的開發團隊等等。雖然如前面説的,北科建集團在社會上並沒有形成巨大的企業品牌效應,但在科技園區開發業內,其實已經有了相當好的行業品牌影響力,吸引了眾多的地方政府來洽談合作。

  政府找企業幫助自己做園區開發,有一些自己的緣由。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必須要優化經濟結構,進行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科技園區是一個實踐證明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是,大面積的科技園區開發,需要政府的持續的大規模投資,為政府財政增加了巨大壓力;而且,能不能保證産業招商的質量,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也有部分開發商打著開發科技園區的名義進行“圈地”,最後改變土地使用性質,開發成了住宅,還有的開發商為了完成招商任務,招的都是低産能、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添堵”。

  這個時候,開發商的信譽和品牌就顯得特別重要。曾經成功造就“中國矽谷”的北科建集團的優勢就馬上凸顯出來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強,産業發展能力強,信譽良好,已經有實例證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8年以來,不斷有地方政府來拜訪北科建集團。浙江嘉興市的政府就是其中一個。嘉興雖然離上海和杭州很近,但高新技術産業基礎並不好,産業方面主要是紡織、皮革製作等加工業為主,當地政府有意進軍高科技産業。2008年,嘉興秀洲區的主要領導到北京開會,特地拜訪北科建集團。在參觀了北科建集團開發項目後,嘉興市秀洲區政府感到“北科建集團就是我們要找的公司”,一定要把北科建集團“招”到嘉興去。

  嘉興政府極力促成北科建集團落戶嘉興,看重的就是北科建集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是北科建集團品牌文化的核心。集團確立了“引領科技地産、共享財智人生”的品牌定位,“正德健行、立己達人”的核心價值觀和“責任、創新、和諧、成長”的企業精神。目前,集團領導班子已經達成共識:品牌是集團競爭力的核心,要全力打造科技地産第一品牌。

  “我們的品牌文化建設還是初期階段,目前主要做的是品牌文化的載體建設,先把體系完善起來”,肩負集團品牌文化建設重任的行政總監王槑如是説。為加強品牌文化載體,北科建集團在今年實施“七個一”工程,通過新建、改版畫冊、宣傳片、網站、員工手冊、司歌、報紙、大講堂活動等,按照新的戰略要求,全面展示北科建集團新形象。

  事實上,北科建集團的品牌文化建設今年已經初見成效。4月底,北科建集團冠名了2011年世界九球北京公開賽,讓北科建集團的名字出現在了公眾視野。5月份,北科建集團協辦了中國自主創新頒獎典禮,郭瑩輝在頒獎儀式上作了“創新驅動下的科技地産發展趨勢”,首次向社會介紹了科技地産理念以及經營模式特點。郭瑩輝的發言經媒體宣傳後,科技地産業務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北科建集團的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長期積澱的,也是他們大力弘揚的。作為2011年中國MBA十大精英人物的榮膺者,郭瑩輝也暢談了他認為的企業家社會責任:首先要充分利用其優越的管理能力促進企業發展,創造社會財富,發揮企業作為經濟組織所應發揮的作用;其次,要營造和諧企業文化,發揮企業組織的育人作用,把企業組織的社會功能發揮出來;同時,要學會分享和感恩、回饋社會。

  在這樣有責任感的企業家的領導下,在北科建集團從事中關村開發十多年形成的拼搏奉獻、創新敬業的文化氛圍下,北科建集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顯得十分突出,深得客戶信賴。郭瑩輝也表示,即使是市場化轉型後,北科建集團也不會成為單一的利潤追逐者,而是堅持“先給予後索取”的合作精神,力求實現政府、客戶、合作夥伴、股東和員工五方利益訴求的均衡協調。

  我們知道,早年共産黨人領導下的軍隊之所以能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並不在於他們的武器有多精良,而在於他們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於是成為一支正義之師,充滿了戰鬥力。而北科建集團作為責任國企,只要把自身的文化優勢善加利用,和時代趨勢、市場經濟相結合,就一定會塑造出更優質的文化,其産生的效益不難想象。

  宏偉藍圖,揭開序幕

  2009年以後,北科建集團的全國擴張的動作頻頻。

  2009年3月29日,北科建集團與星耀集團在昆明舉行發佈會,聯手開發新亞洲體育城長豐項目;

  2009年12月18日,北科建嘉興長三角創新園正式開工啟動;

  2009年12月30日,北京豐台區王佐鎮住宅項目摘牌;

  2010年5月29日,無錫中關村軟體園太湖分園舉行奠基;

  2010年8月30日,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産業園奠基;

  好風憑藉力。隨著北科建集團一個個項目在全國鋪開,以科技地産為特色的品牌也日益擦亮。“我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也堅信科技地産的前景十分光明。”郭瑩輝這樣説。

  不過,科技地産畢竟是屬於房地産行業,必然會受到政策調控的影響,隨著戰略的擴張,北科建集團也面臨考驗。這些考驗既有大環境帶來的,也有內部的壓力。在企業內部,儘管已經形成了多業態、全産業鏈的開發團隊,但對於積極走向全國的北科建集團來説,也面臨很多需要破解的課題,如人才儲備、金融創新等等。

  辦法總比困難多,機會也遠比阻力多。2011年正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頭一年。北科建集團搶抓國家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圍繞北京世界城市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落實控股股東北京市國資公司建設千億級企業的目標要求,邁開了自己“十二五”的嶄新步伐。他們正在通過優化業務結構、完善集團管控、增強資本實力等三大戰略措施,爭取在五年內實現總資産翻兩番、凈利潤增兩倍的宏偉目標,發力打造科技地産細分市場第一品牌,使集團成為國內一流的房地産開發企業集團。

  現在,無論在壯麗的北國,還是在秀麗的江南,都會有北科建人忙碌的身影。相信隨著北科建集團的全面轉型和改革的日益推進,在管理層的銳意進取和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北科建集團迎風勁舞的圖景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將成為當之無愧的科技地産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