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統計局專家解惑官方統計數據與民眾感受差異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5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逢國家發佈CPI、房價、平均工資等與國計民生相關的數據時,總有疑問出現:為什麼統計數據與自己感受不一?近日,國家權威機構——國家統計局走進人群,開始直面民眾質疑。

  專家當面答疑解惑

  9月20日,國家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局舉辦“統計開放日”活動,由統計專家、學者和來自基層的統計工作者向百姓講解、演示了居民收入、CPI等備受關注的數據如何出爐以及這些數據的意義等。

  在活動中,有網友問,為什麼發佈的CPI的漲幅那麼低,而生活中很多東西的漲幅都很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龐曉林對此耐心解答。現場還播放了一個短片,演示了CPI出爐過程。來自北京的基層價格統計工作者王葳蕤向大家展示了能將價格數據從基層採價員直接上報至國家統計局的“電子採價器”。

  對“統計開放日”活動,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彭非認為,這是好事,政府貼近民眾,數字貼近民眾,消除中間的隔閡。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網民是中國統計的推動者、監督者,幾千萬網友甚至更多的網友,你們的批評、質疑永遠是中國統計進步發展改革創新的動力。”

  統計中還存有偏差

  官方的統計數據有時與民眾的感受有差異,到底是誰出了偏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這幾年統計局的統計結果與普通百姓感受有時存在差異,原因很多,比如民眾感受的是當地的産品價格,而統計部門是在全國範圍內統計的;民眾感受強烈的是自己關心的某些産品價格,而統計部門統計的是更大範圍的商品,所以兩者之間有時會存在差異。

  張永軍認為,儘管統計部門的統計很全面,但不能説居民的感受就存在較大偏差,統計數據也會存在一定偏差。他個人認為,産生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的統計對産品更新換代和産品質量提高跟得不夠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權重是一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工業品價格指數沒有公佈調整的頻率,價格指數統計權重的調整有時可能滯後於消費結構和産品結構的變化,造成本來對居民生活和經濟運行影響已經縮小的産品還保留相對大的統計權重,因而會産生統計偏差。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傑對本報記者説,與國際先進經驗相比,我國統計工作在方法、支撐理論上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職工平均工資與普通職工感受不符問題,並不是用個體與平均數的差異就可以解釋清楚的,而是統計口徑出現了問題,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根本就不在統計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