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地溝油洗白成食用油過程曝光 檢測報告花錢搞定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4日 14: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劉弘毅

  銷售商袁一參與“地溝油”銷售被捕後,鄭州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並對“地溝油”進行“全面清查”。但《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食用油批發銷售環節,“地溝油”很容易“洗白”成合格食用油。

  整個銷售鏈條中,搞運動式的清查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缺乏有效檢查手段和長效監管機制是“地溝油”得以在批發環節大行其道的原因。

  常規檢查難辨別優劣

  淅淅瀝瀝的雨下了兩個星期。鄭州城北3公里處的慶豐糧油大米市場也籠罩在一片陰霾中。這裡是中原地區重要的糧油批發基地。袁一的“地溝油”生意就從這裡開始。

  2007年,26歲的袁一將這裡的5排18號門面房租下,在當地的柳林鎮工商所辦理了營業執照,掛牌宏大糧油商行,做起了食用油批發生意。

  在慶豐糧油市場,油脂批發商的生意模式就是買和賣:從本地廠家批量購進成桶的食用油再出售,賺取差價。個別商家有了一定資金實力後,就自己購置油罐車和儲油罐,繞過鄭州本地的上級油脂批發商,直接從外地壓榨廠成車拉來油脂,將油轉到油罐裏儲存,再將罐裏的油分裝成20公斤裝塑料油桶裏批發零售。

  按照慶豐市場辦公室韓鳳山的説法,這個市場上大都“以量取勝”,每20公斤的散裝油只加價一到兩塊錢賣出。照此推算,商戶合法經營每年頂多可賺20萬~30萬元。

  糧油批發是個微利行業,袁一的生意也並不興隆,但是她卻有些與眾不同。“我們一桶(20公斤)油進價200元,我加2元出手,1%的利潤,而袁一直接賣200元。我們哪敢再便宜,競爭壓力挺大的。”市場上一位商戶告訴記者

  今年年初,袁一開著價值百萬的路虎出現在慶豐市場中時,讓韓鳳山大感意外。“當時我的第一判斷就是袁一在外邊還有其他生意,光在市場上不可能掙這麼多錢。”韓鳳山説,“我這兩年很少在市場上看到袁一。”

  袁一事發後,韓鳳山得知了她財富的來源。但對於袁一得以在市場“潛伏”多年的原因,韓鳳山表示,市場管理委員會是慶豐市場的投資者和管理者,與商戶們最主要的關係是租賃與被租賃的關係,無法過問商戶的經營。

  慶豐市場歸屬鄭州市金水區柳林鎮工商所管轄,所長馬擁軍稱,在袁一被捕之後,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對轄區內的商戶進行抽查。他們會查驗商戶是否有營業執照、食品安全衛士許可證和檢測報告,以及查驗廠家的進貨發票和臺賬。

  記者了解到,在平時,工商所的檢查也是這樣一些內容。馬擁軍也道出了自己的難處:柳林工商所總共才十多個人,而柳林鎮轄區達50平方公里,商戶較密集,慶豐市場有些賣油商戶可能一年也見不到工商所的人。

  即使加大檢查力度,“地溝油”要通過技術檢測才能檢出,常規檢查無法檢測“地溝油”。

  檢驗報告很容易搞定

  9月14日,記者在慶豐市場採訪,多家油脂批發商向記者表示其來該市場做生意不到兩個月,暗示其的經營是在袁一被捕之後。一些油脂批發商還向記者出示了近期的檢測報告。其中大多為“送檢”,且在檢驗項目上有所不同,在檢驗依據上也有差別。這些檢驗報告大多由河南省糧油飼料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出具。個別經營者出示的是生産廠家的“自檢報告”。

  其中一位自稱從未賣過一滴“地溝油”的油脂批發商告訴記者,出示給工商所和消費者看的檢測報告存在很大漏洞:“經營者把‘地溝油’和通過檢測的正規油摻在一起,沒人會發現,出示廠家出具的檢測合格報告,卻賣‘地溝油’,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9月21日,記者以有油品需要檢驗為名撥通了河南省糧油飼料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電話。業務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檢測一個樣品的費用是500元,其他都有的商量:“要是送檢的話報告上顯示的是送檢,要是抽檢的話報告上顯示的是抽檢。我們這兒一般都是送檢。檢測幾項你自己提,你要是全項標準都檢驗就得按照國家的六項標準做(檢驗),要是自己挑項目做(檢驗)你就單獨做幾項(檢驗)”。

  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家大豆油檢測項目,酸值、過氧化值、溶劑殘、總砷、鉛、黃曲霉毒素B、苯並(a)芘這7項是家用食用油中必須要強制檢驗的。

  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手續很簡便,把樣品送去後,在一個委託單上寫上單位地址和聯絡電話,然後交錢即可。

  而河南省質檢院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裏告訴記者,他們是按照項目收費的,“一般都是你來了以後我們面談,電話裏很少説這些事情”。

  從檢測機構以上的操作流程可以看出,只要送檢合格的樣品,並繳納一定的檢測費就可以獲得合格的檢測報告。

  據行業人士透露,國家先後發佈了GB 1535—2003和GB 02716—2005兩套大豆油的檢測標準,但是用這兩套標準來檢驗“地溝油”時,結果也是“合格”。據了解,將一種吸附劑添加到油中,就可以使一種叫“苯並(a)芘”的可致癌物質通過檢測。

  散裝油的監管難題

  鄭州有8傢具備食用油經營資質的油脂公司,有7家都是從外地購進大豆油再二次批發賺取差價,這些大型批發商將油批發給諸如慶豐市場上的一些中小批發商。大河油脂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這家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袁一事發對自己公司來説反而是個好事,因為鄭州市場上一些商戶又開始從大河公司批髮油了。原先,大河公司生意不好,“慶豐市場那裏的油比我們還要便宜。我們的正規經營中成本都是要加到油價中去的。”

  早先,在慶豐市場,包括袁一在內的幾家販油“大戶”都是自己購置油罐車直接到山東青島等地批髮油脂。

  “河南市場上超過一半都是散裝油,用20公斤的桶分裝出售。”一位在食用油行業有著十年銷售經驗的人士告訴記者,“地溝油”、劣質油大都發生在散裝環節。

  由於國內市場對大豆油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運輸和儲存離不開油罐車這樣的儲運方式,散裝油環節對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是一大挑戰。

  這位人士説,商戶即使不往好油裏摻“地溝油”,往1萬多元一噸的大豆油裏摻8000多元一噸的棕櫚油之類以次充好的小動作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了。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油品的種類和等級很難分得清。

  大河油脂公司一位銷售人員拿出兩桶5L裝食用油讓記者分辨,一種是一級大豆油,一種是二級大豆油,從成色上很難看出二者的區別,上述人員指出,批發市場的商戶並不都會告訴買家油的等級。這些全靠商戶自身的道德約束。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