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馬紅漫:資源稅當儘早回歸從價計徵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3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資源稅改革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經之路,切不可因CPI指數顧忌而因噎廢食。主管部門可以在全面實施資源品以價計稅改革之前,通過對低收入群體傾斜補貼、扶持節能産業發展等方式來緩衝相關改革對物價水平的衝擊。

  我國資源稅改革正逐步向從價計徵方式邁進。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作出修改,在現有資源稅從量定額計徵基礎上增加從價定率的計徵辦法,調整原油、天然氣等品目資源稅稅率。

  相比較從量定額方式,從價定率徵收資源稅將更能發揮出稅收的級差調節作用、抑制資源浪費行為,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央與地

  方的財政分配問題,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當然,從價定率繳稅方式的逐步實踐,將會提高國民經濟對資源品價格的敏感程度。撫平資源稅改革對宏觀經濟的衝擊,還需要相關部門在結構性補貼、稅率制定等方面做出縝密佈局。

  我國從1984年10月開徵資源稅以來,最初制定的從價計徵方式因受到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的輪番漲價以及企業財會制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在兩年後更改為從量定額徵收。以目前的徵稅標準看,近千元的煤炭價格僅承擔不到1%的資源稅,稅收調節資源市場的作用微不足道。而且,在按銷售量或者自用數量定額徵繳資源稅的方式下,企業對開採後尚未銷售或者自用積壓的資源無需繳稅,這也變相鼓勵了資源粗放式開採行為。

  近年來,石油、煤炭等資源品受國際供求關係變動影響價格節節攀升,我國傳統徵稅方式卻讓資源稅與價格波動之間産生脫鉤現象,雖然這避免了國內經濟受到資源品價格波動的衝擊,但稅價之間必然聯動關係的阻隔也致使稅收規模無法反映出資源品的稀缺性,國家財政由此受損。

  資源稅稅負總體偏低的結果是,企業本應擔負的社會成本沒有被內部化,國內工業品價格水平被大幅低估,從而引發了資源品開采地補償不足的矛盾,並掣肘了新能源開發的進程。隨著資源稅從價改革的深入推進,稅收杠桿將可以通過提高石油開採成本、抑制開採量來為新能源市場拓展預留空間。

  由此,近年來各界對資源稅進行改革的呼聲不斷。但囿于可能催生的下游消費品“漲價潮”,相關部門對改革的時間窗口多有猶疑。所以,即便當下國務院做出力推資源稅改革的表態,但也僅僅是對終端價格受行政管控較多的原油、天然氣兩個品種放行。

  資源稅改革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經之路,切不可因CPI指數顧忌而因噎廢食。主管部門可以在全面實施資源品以價計稅改革之前,通過對低收入群體傾斜補貼、扶持節能産業發展等方式來緩衝相關改革對物價水平的衝擊。

  此外,隨著改革的漸次深入,資源稅的從價稅率也應作出進一步細化,並做出適時調整。資源稅計徵方式向從價定率回歸,彰顯了決策層引導資源市場理性發展的決心。而由此可能激起的經濟陣痛,還需要主管部門未雨綢繆地通盤考量。馬紅漫 經濟評論家、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