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股市不是“提款機” 讓利股民才能長久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0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應該是兼具融資與投資功能,其中任何一項功能的“出位”,必將影響到市場本身的發展。融資和分紅比例的嚴重失調,到底帶給市場和投資者怎樣的傷害? 

  與成熟資本市場之差

  李大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水平整體過低,國內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僅為20%至30%,而海外成熟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一般都在40%至50%。如在巴西,該國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必須在其公司章程中規定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餘進行現金分紅,且比例不得低於盈餘的25%。

  讓投資結構失衡 

  金雪軍(浙江大學金融投資研究中心主任):融資熱情高漲,每到分紅時卻又變成“鐵公雞”,這種融資和分紅如此嚴重的失衡有著多方面的客觀因素形成:企業的上市初衷通常只是著眼于融資規模本身,經營過程中也總是以“最大限度上融得資金”為目標,卻因此容易忽略對業績的關注。上市公司長期以來缺乏業績支撐,投資者投資心態短期化,更關注二級市場,也是忽略分紅的問題所在。

  分紅偏低的後果是,過度追求概念炒作、市場投機氣氛更濃厚,導致股價表現與公司業績的進一步失衡。也挫傷了那些原本關注長期投資收益的投資者積極性,導致投資結構比例的進一步失衡。

  “逆向選擇”的風險

  趙昌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這是中國資本市場之殤。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目前發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著“逆向選擇”的風險,典型的體現是,以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成長、好質地企業無法進入A股市場。另一方面,企業上市後,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未能給企業良性成長提供相應的治理機制,管理層或控股股東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同時,行業發展冷暖不均也導致分紅顯現出差距。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分紅機制是一個重要方面,同時還需要資本市場其他方面的完善,比如投資者結構的優化。

  披露制度待完善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總體來看,不分紅或者少分紅,對大股東是有利,對投資者不利。其實分紅高低本身無可厚非,主要取決於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也取決於某家公司處理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戰略問題。問題在於,多數上市公司在堅守“鐵公雞”角色同時,並非對不分紅現金部分的用途給予明確的披露,使得這些資金的去向成謎,讓投資者“吃了啞巴虧”。

  讓利股民才能長久

  Freedom(投資者):投資者不是“傻瓜”,這種只“抽血”不輸入的情況最終只會影響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新股發行價在連續破發之後,新股發行定價的下降,其實就是一種向股民“讓利”的行為,所以才有後來新股的再度走好。分紅也應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