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簡介:被視作緩解煤電矛盾的煤電聯營模式,終於在今年電力行業普遍巨虧的情形下得以釋放。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地方政府干預、煤企對電力業務管理經驗不足等,仍將為煤電聯營的前路披上迷霧。
被視作緩解煤電矛盾的煤電聯營模式,終於在今年電力行業普遍巨虧的情形下得以釋放。
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電投)控股的在山西區域電力公司——漳澤電力,自今年6月7日起停牌,定向增發的資産涉及煤炭和電力。而傳言中的接盤者——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煤),已將公司定位設計為煤炭、電力、化工等産業的綜合能源集團。
若接盤成功,同煤與中電投的合作將為虧損中的電力企業提供煤電聯營的新範本。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地方政府干預、煤企對電力業務管理經驗不足等,仍將為煤電聯營的前路披上迷霧。
新金融記者
郗岳
虧損電企的抉擇
對於今天的資産重組,漳澤電力似乎在兩年前就已經埋下伏筆。
在投資過熱的2009年,漳澤電力董秘王一峰曾表示,由於燃料成本壓力巨大,公司扭虧較難,未來公司將調整火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和技術含量,積極探索煤電聯營等多種模式。
“發電企業對於煤電聯營的總體態度是十分積極的,這是降低發電企業成本壓力的有效方法。”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近年來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加大對煤礦的收購或參股,這對於提高自身的燃料自給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截至2010年,中電投的整體煤炭自給率已經達到了30%,公司擁有煤炭産能7275萬噸,居國內涉煤央企第三位,而其他發電集團的煤炭自給率也在不斷提升。
不過,7000萬噸的煤炭産能,遠遠不能喂飽所有的火電項目。漳澤電力旗下的漳澤發電廠內部員工稱,電廠全年發電的燃煤量為約260萬噸,而母公司給我們的計劃煤指標是50萬噸,所佔比例不足20%,截至8月底,計劃煤兌現率還不到40%。
電企內部的煤炭供銷矛盾並不僅限于中電投。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華能)在山東的一家火電廠燃料部負責人説,華能在山東有17家火電廠,全年總體發電煤耗將近5000萬噸,而華能旗下的煤礦産能不足4000萬噸。“華能的電廠在全國範圍內都有佈局,山東火電項目所佔比例並不高,所以肯定供不過來。”
燃料的採購壓力讓漳澤電力在今年上半年虧損了3.14億元。根據目前該公司面臨的外部經營環境預測,今年第三季度仍會出現虧損,預計累計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約5.5億元。
對於煤電聯營,單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中投顧問周修傑説,電力企業對於煤礦資源的收購難度越來越大。在煤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煤炭市場前景被看好,所以地方政府並不情願出售煤礦。
大同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蔡文彬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山西省2008年開始的煤炭行業兼併重組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小煤礦的兼併主體基本被限定在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團和一兩個煤炭央企,發電企業就被排除在外。在開礦權等一些煤礦經營審批手續上,地方政府也頗為謹慎。
“優質的煤礦資源,大部分都被煤企瓜分完畢,發電企業向上遊收購或參股的資源空間越來越少。”中國煤炭市場營銷專家李朝林表示。
煤企態度謹慎
安邦諮詢能源行業研究員周偉表示,煤電聯營有雙向含義:一是發電企業通過向上遊進行煤炭開採産業擴張,以節約發電燃料成本提高發電利潤空間,二是煤炭企業通過向下游進行煤炭化工等産業鏈擴展,以實現外部交易內部化,擴展競爭領域。
發電企業的聯營模式並不順暢,而對於煤炭企業,兼併虧損中的火電廠,態度也很謹慎。
上述華能某電廠燃料部負責人稱,從2007年至今,煤炭市場價格已經上漲了整整一倍,而山東的上網電價的漲幅還不足10%。“電價改革永遠滯後於煤價改革,煤企收購電廠,短期內也難以看到盈利希望。”
國家電監會一份報告數據從側面印證了上述觀點:“十一五”期間,全國火電投資完成額由2005年的2271億元快速減少到2010年的1437億元,下降36.7%。
不過周修傑對此並不認同:“大型煤炭企業還是比較青睞于煤電聯營,利用自身優勢向發電領域擴張。對於大型煤炭企業來説,這種做法的好處顯而易見。”
他列舉稱,一是進一步做大做全産業鏈,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有利於穩定自身的煤炭銷售,降低經營風險;三是內部煤炭供應有效緩解了“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矛盾,可以獲得額外利潤。
以神華為例,今年6月份神華集團成立了國華九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將煤電一體化項目推進到江西。7月份神華收購皖能,進一步強化了煤電一體化項目。9月份神華集團與川投集團合資成立神華巴蜀電力有限責任公司。
不過周修傑認為,煤炭企業涉足陌生的發電行業可能會增加管理成本,而從國家政策上看,煤電聯營是短期行為還是長期戰略尚有爭議。
一位接近漳澤電力的業內人士認為,一些煤企認為電力行業形勢可能觸底,今後國家層面會出臺相應扶持政策,所以現在進行低價收購,可能在賭,也可能有大家看不到的原因。
“煤電聯營只是國家在平衡電力産業鏈各環節利潤不均的手段,或者是緩解當前電荒局面的無奈之舉,並沒有實際意義。”李朝林稱,能源行業相對特殊,擴領域的産業擴張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形成多個綜合能源巨頭之後,反而會加重能源市場競爭的不充分性,更不利於煤電機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