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暗訪家樂福沃爾瑪:過期肉去皮賣 促銷藏貓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4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暗訪中拍下的家樂福、沃爾瑪超市部分場景。梁 馨/攝

  “沃爾瑪,這是你第21次坑人。”9月6日的《重慶晨報》將這句話放在了“今日要聞”版的大標題中。據重慶市工商局通報,今年以來,當地沃爾瑪三家分店將1178.99公斤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豬肉。每公斤少則多收消費者四五元,多則10元,總共非法獲利1萬元左右。最近5年中,類似的事情在當地沃爾瑪被發現並查處的已達20余起。

  想當年,沃爾瑪、家樂福這些“洋超市”初入中國時,以寬敞明亮的消費環境、齊全的物品種類、合理的價格,不知吸引了多少消費者。然而近年來,過期食品繼續賣、標價售價不相符、退貨換貨難上難等“劣跡”卻不斷出現,總給人點“店大欺客”的感覺。在這些“洋超市”光鮮的外表下,究竟還有多少隱情?它們只是在國內這樣,還是在國外一貫如此?近日,《生命時報》記者先後在這些超市的國內外門店蹲點,發現它們存在的問題還真是不少。

  污水、血水、衛生紙混在一起

  細數沃爾瑪、家樂福等“洋超市”被曝光的問題,僅今年,就遠不止假冒“綠色豬肉”一項。1月,上海、長春、瀋陽、南寧、哈爾濱等城市的沃爾瑪和家樂福店被查出有價格欺詐行為,被發改委處以高達50萬元的罰款;2月,有市民舉報重慶沃爾瑪將過期板鴨油炸後再賣給消費者;3月,長沙家樂福被曝出售過期産品;8月,還是長沙家樂福被質疑篡改食品生産日期;合肥家樂福則有消費者舉報買到過期乳酸菌飲料……“洋超市”在管理上到底存在多少漏洞?9月7日,記者分別對沃爾瑪北京萬達廣場店、沃爾瑪宣武門店、家樂福雙井店、家樂福廣渠門店等四家超市進行了暗訪。

  早上10點,沃爾瑪萬達廣場店裏的消費者不算太多,這家北京CBD商業中心的超市,一般會在每天晚上6點後迎來購物高峰,主要消費群體是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和居民。不過,記者發現,雖然剛過早上開門時間,但水産區的地面上已經有了明顯的污漬;在糧油區,幾袋麵粉被隨意扔在了地上;幹貨區,商品也比較混亂,記者多次在價格標牌下,發現不屬於這個位置的其他商品;在零食區,記者拿起一盒龜苓膏查看保質期,卻發現包裝竟然是破的,黑色的汁水從蓋下滲出。

  下午2點,記者來到家樂福雙井店時,看到的是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雙井店位於多個居民區中間,加之家樂福針對社區每天都會推出幾樣特價菜,所以白天多是附近的老年人來購物。相對於沃爾瑪,家樂福的購物環境明顯擁擠,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鮮肉冷櫃前的地面上,散落著塑料薄膜和塑料袋,還有用過的衛生紙,和污水、肉類的血水混在一起,不少消費者只能“繞行”。蔬菜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售貨櫃臺上、地上到處散落著爛菜葉,記者觀察的30分鐘時間內,並沒有工作人員上前清理。在售賣乳製品的冷櫃前,記者正在查詢一種奶酪的價格時,旁邊一位促銷人員竟“噌”得一下爬上冷櫃,去整理最上層貨架的物品,她的腳正好踩在下方的物品上。隨後,記者發現多位促銷員都有類似行為,因為他們的促銷贈品都“藏”在上層貨架的最裏面,所以對於這些攀爬動作已經習以為常了。

  價格營銷裏藏著貓膩

  暗訪中,記者也有針對性地對“是否存在過期食品”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四家超市,記者查詢了超過600種産品,並未發現過期商品。但是,另外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

  特價裏的“貓膩”。調查中記者發現,許多打著特價旗號的産品,在貨架上很難找到,或者根本就是缺貨狀態。比如沃爾瑪超市宣武門店中,牙刷區的特價1元牙刷就處於缺貨狀態,餐具區的1.2元竹筷也難覓蹤影。雖然特價商品找不到,但在它們的周邊,通常會碼放著同類價格較高的産品,很容易讓消費者就近購買了高價産品。

  有些寫著打折特價的産品,也讓人生起疑惑。記者在牙膏區購買了一管LG竹鹽精品牙膏,紅色的特價價簽上寫著該産品現價13.4元,原價15.8元,但一轉身卻看到另一個貨架上,這款牙膏用普通藍色價簽寫著13.4元,不禁讓人對是否真的打折産生懷疑。在罐頭專區,一罐184克裝的“豆豉鯪魚罐頭”,標簽上寫著“原價9元、現價8元”。然而同樣一罐168克並未打折的罐頭只賣6.3元,相當於每克0.0375元。按此計算,184克的罐頭正常價格才6.9元,就算加上多佔16克的材料工本費,也比現在的特價便宜不少。

  “一毛錢的特惠”:“天天低價”、“超值特惠”往往是超市的促銷招牌,然而記者在沃爾瑪宣武門店發現,有些商品的“特惠幅度”讓你哭笑不得。在服裝特惠區,一頂帽子用大字標著19.9元的價格,但在它上方還有一排小字寫著“原價20元”,僅僅“特惠”了1毛錢。同樣的現象還出現在食品區,罐裝燕京啤酒、可口可樂、冰紅茶以及袋裝方便麵等都是如此,如果顧客不仔細拿起價簽查看原價,真以為撿到個便宜。

  “天天省錢”並不省錢。在沃爾瑪萬達廣場店內,到處可見“天天省錢”的大牌子,很多消費者都覺得挂著“省錢”標簽的商品肯定要便宜。不過記者在幹貨區看到一款標明“省錢”字樣的木耳,依然為原價“32元”,在價格上沒有任何優惠。旁邊的促銷人員一直強調“是在做促銷活動的,肯定比平時買划算。”但具體划算多少,她卻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超市中,這種“省錢”標簽都是企業花錢買的。“産品挂了這種標簽,就算不特別,也比別人賣得好。對消費者來説,不但不省錢,還可能多花錢。因為企業花在促銷上的費用,最後還得消費者埋單。”

  有買有送要警惕。在沃爾瑪宣武門店,記者碰到一位因為促銷前來退貨的消費者。她買的“三元老酸奶”3送1裝,原本促銷員喊著特價8.4元,但結賬時仍是以每盒3.5元的原價給她結算。在家樂福雙井店,一種“買1送1”的光明奶酪看起來非常划算,但記者發現,送的那包奶酪和原包一模一樣,量卻明顯少了很多。這種“買大送小”,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為贈送的是同規格的商品。

  在國外問題也不少

  很多人以為,“洋超市”只有在中國才“入鄉隨俗”,出現了這麼多問題,它們在國外絕對不敢這樣。實際上,這話説得有點“想當然”。有資料顯示,2001—2006年間,美國亞利桑那州度量衡局在該州各個沃爾瑪超市做了976次價格檢查,竟有526次不合格。還有兩家美國大學調查發現,多個州中85%以上的沃爾瑪超市存在價格問題!本報記者在巴黎家樂福超市暗訪時也發現,超市裏明顯貼著30%或50%降價標簽的産品,結賬時還按原價收錢的情況很常見。儘管多半是結賬人員粗心,但對消費者來説,就很容易“吃虧”了。唯一讓人欣慰的是,如果你買完東西查一下賬單,發現對不上號,到“售後臺”那裏説明,工作人員會馬上跟你道歉並退錢,絕對不會跟消費者抬半天杠。但如果你沒留意,那可就過去了,超市是不會負責的。

  此外,對於鮮肉食品,如果過了三五天還沒賣掉,就有超市把蔫了的肉皮切掉,再換一個新價簽,將保質期延長;或者在肉外表涂上很多調料,如胡椒、芥末等,以掩蓋它們的不新鮮程度。對於這些問題,法國媒體沒少報道,甚至有超市工作人員自揭其短。超市的這些行為,如果消費者沒有吃出問題來還好説,一旦吃出問題,它們的麻煩就大了。2007年,法國南部一家大型超市出售過期鮮肉,導致消費者健康受損,第二天這家超市就被勒令關門停業。嚴格的法律在某種程度上對超市形成了一定的威懾,讓它們在對産品“做手腳”時一般會適可而止。

  在國內,我們該如何對“洋超市”進行規範?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秘書長董京生表示,這一問題已經超過了消費者自身能力的範圍,需要工商部門、食品監管部門和衛生部門等幾大職能機構明確分工、共同負責。目前由於它們工作範圍會有交叉,所以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監管缺位的情況。此外,相關的行業協會也要起到規範作用。對於一些價格上的小貓膩,中國市場學會食品營銷專家韓亮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購買特價商品時,要仔細核對價簽上的價格和收銀條上的價格。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