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能源:中國光伏的澳洲基因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能源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能源》雜誌】(記者 范珊珊)從北半球的炎夏突然跨入南半球清冷的早春,趙建華並無不適之感。在離開7年後,今年8月,他再次回到了曾經學習、工作了十幾年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光伏研究中心。這一次,他是領命而來,作為中電光伏的CTO,他需要回到母校,從年輕的師弟學妹中延攬一批才俊,以充實中電的研發梯隊。

  和趙建華一樣,離開後不論是加盟新主還是自主創業,畢業後依然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中心合作的大有人在。自上世紀80年代起,30年間畢業于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中心的中國留學生已經撐起了中國光伏産業的半壁江山。如今,在屈指可數的幾大領頭光伏企業中——尚德、中電光伏、英利、賽維LDK都有新南威爾士大學畢業生的身影。這些在中國光伏産業叱吒風雲的人物,均曾就學于這所和中共建政同年的大學。

  “新南威爾士光伏幫”,這群散落在中國光伏大棋盤中的耀眼群星,其成員均師從於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太陽能科學家,有著“太陽能之父”之稱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Martin Green),這裡有一大批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施正榮、趙建華、王艾華、戴熙明、張光春、蔡世俊、鄭廣富、雲飛、湯應輝、宋登元、姚國曉。

  他們是這樣一批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赴澳留學,畢業後成為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一名優秀的研究員,然後在中國光伏發展大潮中歸國,加盟企業出任CTO,傳播來自澳洲的光伏技術流。其中的佼佼者,則艱辛創業,隨即如童話般一朝功成,享受來自華爾街的青睞,登陸紐交所或納斯達克,開闢出一段屬於自己的時代。

  30年來,馬丁和他的中國門徒,憑藉細膩精密的技術流,奏出中國新能源史上罕見的澳洲旋律。他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而在新的光伏紀元來臨之際,他們又將遭遇怎樣的挑戰?

  歷史的偶然

  從悉尼的鬧市驅車20分鐘就能到達澳大利亞最富盛名的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此時雖去冬未遠,但陽光宜人。1974年,一個叫馬丁格林的人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成立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小組,專注硅太陽電池的研究。在弟子們看來,馬丁格林的這一舉動頗具戰略眼光。太陽能電池進行大規模利用,必須解決原材料的問題,作為地殼上含量第二的元素,硅基太陽能電池的研發打破了原材料的限制。而在此背景下,世界上第一個光伏與太陽能工程學專業成立。

  1985年,馬丁帶領的團隊把硅片的光電轉化效率提高到20%。正是這一年,一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走進了馬丁格林的實驗室,他就是現為中電電氣光伏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的趙建華。趙建華從山東工業大學來到澳大利亞,並於1989年獲得了博士學位,而後一直在該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進入馬丁格林的實驗室是歷史的偶然。我在南京工學院讀碩士時申請了出國,當然也向馬丁格林——我課題領域內世界權威專家提出了申請,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當時第一個給我回了信。”趙建華對《能源》雜誌記者説。

  在進入實驗室三年後,趙建華遇到了揚中老鄉施正榮。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風潮已經席捲全國。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生畢業後留下工作的施正榮一直籌劃出國。接到三所學校通知書的他,選擇了每月有100澳元補助的昆士蘭大學。入校後,研究條件差,令施正榮大失所望,於是另謀出路。後來,他聯絡新南威爾士大學並轉入。

  1989年,施正榮訪問學者的生涯即將結束。他敲開了這所學校中科研經費最多的馬丁格林教授的大門,由此進入了太陽能領域。

  和趙建華專注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不同,施正榮看中了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在施正榮的眼中,降低成本是大規模推廣應用太陽能電池的唯一路徑,由此,必須減少硅的用量。1990年,施正榮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讓薄膜長在了玻璃的襯底上。

  和施正榮一樣,趙建華在科研領域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1999年,趙建華和他的夫人王艾華博士創造了單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24.7%和多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19.8%的世界記錄,夫婦倆保持的單晶硅太陽電池轉率世界記錄直到現在未被打破。而此前,20%的效率是否是晶硅電池極限一直是人們在討論的問題,趙建華的實驗結果適時地終結了這個爭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光伏市場還沒有啟動。遠離市場的光伏研究枯燥、艱苦,甘耐寂寞、勤勤懇懇的趙建華和施正榮給馬丁格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個大弟子,像被掌門人寄以高度期許的大師兄,成為師門的模範,這也為後來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接收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埋下了伏筆。

  教父馬丁

  “趙建華和施正榮都是有天賦的人,正是他們給我留下的積極印象使得我們的實驗室願意接收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 馬丁格林教授對《能源》雜誌記者這樣説道。

  馬丁格林教授現任新南威爾士大學超高效光電學研究中心執行研究主任,作為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權威,獲得無數榮譽,並於2002年獲得“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諾貝爾環境獎),被譽為“太陽能之父”。

  “師從格林教授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捩點。”施正榮在多個場合如此表達。

  “馬丁是位很有智慧的導師,邏輯思維清晰,作風嚴謹,行事低調。”趙建華這樣評價自己的導師。在國外,一個教授是否成功,主要體現在對研發經費的申請能力上。多年以來,馬丁格林都是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模範經費申請人,他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經費申請成功幾率二十幾年一直保持100%,使得光伏研究中心成為新南威爾士大學最大的實驗室之一。“另外,格林教授的理論分析能力極強,很少有他不能解釋的理論,這使得我們的實驗結果一直有正確的理論解釋,進而得到業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