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陸玲 發自北京
瑞銀證券正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信任危機。
瑞銀證券今年以來保薦的為數不多的兩個項目,即比亞迪和龐大集團,上市後首份半年報均告“變臉”,其中比亞迪三項指標墊底,龐大兩項指標位列倒數前三名。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上首家由外資直接入股的全牌照證券公司,其保薦代表人也有著多年從業資格,如此拙劣的表現著實讓市場錯愕,瑞銀證券也因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瑞銀證券注意到最近媒體關於比亞迪和龐大集團IPO的報道。瑞銀證券勤勉履行IPO保薦機構義務,並將繼續遵照中國監管部門相關要求,履行監督責任。”瑞銀證券發言人JoannaSin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只薦不保
將瑞銀證券推到風口浪尖的是比亞迪8月24日發佈的半年報。
其半年報數據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3.27億元,同比下降87.55%;實現凈利潤2.75億元,同比下降88.63%;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1.71億元,同比下降92.13%。其中,在營業利潤、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等財務指標的降幅上,均在中小板墊底。
而比亞迪掛牌中小板上市時,其保薦代表人瑞銀證券保代人湯雙定、丁曉文激情飽滿的演講還猶在耳畔,“請廣大投資者拭目以待”,並邀請“廣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發展的豐碩果實”。事實是,比亞迪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不但沒有達到預期,反而同比大幅下降近九成,這給了瑞銀一記響亮的耳光。
幾天后的8月29日,瑞銀保薦的另一家公司,龐大集團發佈上市以來的首份半年報業績: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5.15億元,同比下降40.36%;實現凈利潤4.1億元,同比下降36.2%;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3.51億元,同比下降43%。在營業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等財務指標的降幅上,均列滬市主板倒數前三名。
瑞銀證券今年以來保薦的為數不多的兩個項目全軍覆沒。作為保薦機構,本應該在上市之初對公司資質進行盡職調查、在上市後又需要跟進持續監督,瑞銀證券的相關保薦人被質疑未有盡責。
作為保薦機構,瑞銀證券在兩公司IPO招股書中風險提示嚴重不足。翻看比亞迪招股書,瑞銀證券只字未提經銷商退網帶來的風險、以及國家取消低排量汽車銷售補貼帶來的市場風險等;甚至未提及汽車銷售市場的景氣度出現了轉折的風險,從而未做到風險盡職調查的責任。
“比亞迪汽車銷量的下滑,除了政策大環境外,經銷商的退網是主要原因之一。瑞銀方面有意模糊概況。”一位參加比亞迪路演的投資公司研究總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果瑞銀充分揭示了這種業績風險,顯然很難在發審委那裏過關。”
瑞銀證券預計龐大集團公司2011年凈利潤將達到18.1億元。但現實卻是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36.2%。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上半年凈利只有4億元的背景下,龐大集團若要完成瑞銀證券上述預測指標可能性極小。從比亞迪中期業績來看,全年營業利潤踩過下滑50%的“紅線”已是意料之中。按照相關規定,保薦代表人受罰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2條,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國證監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
研報獨立性遭質疑
瑞銀證券零售行業分析師趙琳、潘嘉怡撰寫的龐大集團投資價值分析報告中,提出“隨著公司近年銷售網絡的擴張,銷售費用率及管理費用率主要將跟隨前線銷售人員及管理人員數量及成本的提高而上升”,卻依舊預計龐大集團今年凈利潤將至18.1億元。事實是,正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大幅增長導致龐大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大降36.2%,僅4.04億元。
邏輯何在?有投行人士在微博上質疑,“研究部上百號人拼死拼活幹一年也就是幾千萬佣金,連發工資都得靠給投行項目寫報告分成,這種情況下,研究部何談客觀性?”
“研究員被投行利益要挾是普遍問題。只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有券商分析師(日信證券分析師吳煊)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像瑞銀這種國際大行,一般的研究報告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風範的,但在比亞迪和龐大的問題上,錯得離譜。這不是能力問題,更多是道德的問題。”
瑞銀投價報告預計比亞迪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凈利潤將分別增長-19.6%、70%和14.2%,分別達到20.3億元、34.5億元和39.4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為16%。比亞迪半年報的數據顯示,相差太遠。
對於瑞銀證券而言,由於其承銷保薦費用直接與企業募資規模挂鉤,越高的發行價格顯然可為其帶來更多的仲介收入。憑藉著龐大集團的高價發行,瑞銀從龐大集團一單業務獲得了2.28億元鉅額“佣金”。對於瑞銀來説,不管龐大集團跌不跌,數億甚至十億元的保薦費用落入囊中。
瑞銀證券發言人JoannaSin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與證監會溝通過。瑞銀內部有嚴格的風控、內控制度。可以説,瑞銀的整體研究能力比一般的證券公司是要好的。”但據搜狐金羅盤券商研究能力評測的數據顯示,在最近60日的中線測評裏,瑞銀共發了217份研究報告,成功率29,成功率僅為13.36%,排在所有券商倒數。
今年7月,證監會披露2011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96家受評公司全部為正常經營公司,中信、中金、申銀萬國等16家券商被評為AA級,A級券商有24家。去年國泰君安、中信、中金、光大、國信、海通、華泰、銀河、招商、中信建投等10家證券公司已評為AA級,此次安信、廣發、申萬、齊魯、平安和華西證券6家是首次拿到AA級。合資投行中,高盛高華獲得A級評價,而瑞銀證券僅獲得B級評價。
這個分類結果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審慎監管需要,以券商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券商進行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券商合規經營、財務穩健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瑞銀淪陷
其實,瑞銀保薦的公司上市後業績大變臉的不僅僅是比亞迪和龐大。
瑞銀證券在中國內地承攬的第一個IPO項目西部礦業,就被質疑存在發行保薦質量問題。瑞銀證券對西部礦業重要股東實際控制人這一重大變化信息,在項目審查過會期間並沒有向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如實反映。
2007年10月11日,瑞銀亞洲礦業主管白仲義在其撰寫的中國神華H股的投資評級報告中,將中國神華H股的目標價從此前的35.15港元陡然提升至101港元。在很短的時間內,神華基本面不可能發生太大變化,這種預測曾淪為笑談。
相關數據統計,最近5年,瑞銀證券參與主導了12家企業的IPO保薦,其中上市後一年內破發為7家,且均集中在本應業績相對穩健的主板中。而大部分保薦企業上市業績都出現了大幅變動。比如中國中鐵上市後半年跌去61.1%,中海集運、美邦服飾等。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具有全牌照和管理權的合資券商,瑞銀被譽為國際化和本土化兼備。其投行業務在中國的推進也算順風順水。但去年瑞銀最為資深的中國投資銀行家蔡洪平辭職被指對瑞銀衝擊很大。在蔡洪平的領導下,瑞銀成為中國股票承銷方面首屈一指的全球性投行。
雖然瑞銀證券亞洲投資銀行部主管金弘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不少中資券商都在積極推動自身的國際化進程,但恐怕仍需假以時日,而瑞銀會力爭通過加快自己本土化的進程來縮小差距。但瑞銀被指為已經在吃老本。
拷問保薦機構問責機制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頻繁,保薦機構該當何責?根據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七十二條(下稱72條),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國證監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
公開信息顯示,至今尚未有保薦代表人因72條的保薦公司業績變臉而受到監管層相應處罰。在二季度召開的保薦代表人培訓中,監管層相關人士表示,擬上市企業“粉飾”申報材料已一個突出問題。資料顯示,目前證監會已將90家擬上市公司列入黑名單,其中50家企業因IPO材料造假被迫撤回申請,另外40家企業則因申報材料造假在IPO過會時被否。
保薦人“重發行保薦,輕持續督導”已是普遍問題。直到現在,保薦人也沒有改變對持續督導的輕視。投行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現在保薦人還相對稀缺,往往業務繁忙,工作重心主要在IPO發行保薦,很少有時間進行項目的實地核查。
而違規成本過低,則是保薦人只薦不保和粉飾業績的根本原因。
雖然今年4月,證監會在全國範圍內普查“業績變臉”IPO公司的保薦情形,6月對海普瑞保薦人冒友華、王韜出具警示函,指出其在海普瑞IPO中未能勤勉盡責。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這樣的處罰力度依然太輕。“通過一次不盡職的保薦行為,保薦人已經獲得高收益,還在乎黃牌警告嗎?何況被查及被警告的保薦人只是極少數。”財經評論人皮海洲建議説,應當進一步加大追究保薦機構的法律責任的力度。
(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