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晚報記者 沈夢捷 供圖 東方IC
“東邊不亮西邊亮”這句話近期很適用在部分上市公司身上。在央行不斷收緊銀根的當下,不少企業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而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向股市“要錢”也變得越發睏難。這樣,許多上市公司將目光瞄向了金融領域,有的去理財,有的去放高利貸,儼然成了一家家“小銀行”。
上市公司熱衷“高利貸”
在央行不斷收緊銀根的當下,民間借貸如火如荼。在委託貸款的大潮中,不斷在二級市場“搞融資”、“喊缺錢”的上市公司竟悄悄地成為其中一員猛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有64家A股上市公司發放117項“委託貸款”的公告,其中,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有35家,累計貸款額度為169.35億元,同比增長38.2%。
梳理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委託貸款年利率較低的也達到12%,而最高者則達到21.6%,大大超越一年期定期存款3.5%的年利率水平,也遠遠超過目前商業銀行基準年利率6.56%的水平,屬典型的“高利貸行為”。其中,香溢融通、臥龍地産、ST波導、杭州解百、臥龍電氣、維科精華、昇華拜克等企業委託貸款利率排在前十位。
這些上市公司“高利貸”的資金從何而來?除了公司本身的營收入外,另一部分來自“融資”。
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直接從股市融資。在今年上半年164宗IPO中,募集資金為717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則達到1607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24%。除了追加原項目投資、補充公司流動性、償還銀行貸款、置換自有資金外,這些“超募”資金的投向備受市場關注。
不僅如此,其在間接融資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業內人士透露,不少公司為了高收益,借助上市公司這塊金字招牌,從銀行拿到相對較低利率的貸款後,再以較高的利率發放委託貸款,從中賺取利差。
股市低迷、樓市調控、通脹高企,上市公司可投項目有限,於是對外放貸日漸成為部分上市公司熱衷的盈利模式。有部分公司來自委託貸款的收益甚至超過了主業。
著重舉例下“香溢融通”這家上市公司。該是一家綜合類企業,業務範圍很雜,凈資産不過14.31億元,但這家公司卻是A股目前最熱衷於委託貸款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先後6次對控股子公司或對外提供委託貸款,儼然已成為一家小銀行,單筆交易年利率更一舉創下21.6%的高息紀錄,迄今無人能敵。
據一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的委託貸款金額高達11.18億元。與此同時,一季度3827萬元的盈利中,利息收入佔了1933萬元。 2010年香溢融通的利潤總額為1.45億元,其中超過3億元的新增委託貸款貢獻了高達6994萬元利息收益,佔利潤總額的48%。
鉅資投放理財市場
除了“放貸”之外,不少上市公司也投身到“銀行理財”等證券投資之中。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止9月1日,已經公佈2011年中報的2251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近700家涉足過證券投資,佔到總數的三成左右,其中僅54家經營範圍可包含證券投資等相關業務。也就是説,其他650家上市公司均是“非常規”地參與證券投資業務,項目包括投資銀行和信託理財産品、基金、債券等。他們的投資收益有賺,也有賠。
今年以來,有超過6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投資理財産品公告,從最少的500萬元小試身手,到最多的一次性豪擲40億元,這些公司的投資額加起來已經超過200億元。它們投資理財産品的理由幾乎都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資金收益水平”。
其中海螺水泥豪擲40億元“傲視群雄”。海螺水泥發佈公告稱,為提高經營資金使用效率,將總金額為40億元的經營資金投資于信託和銀行理財産品。另外,我國重大裝備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陜鼓動力亦累計斥資26.5億元購買理財産品。
除此之外,中衛國脈、士蘭微、東阿阿膠、漫步者、雙匯發展等公司都斥資上億元購買理財産品。在這些投資産品中,多為1年期短期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6%不等。
儘管投資金額巨大,但上述60家上市公司中能主動詳細披露其投資標的情況的不到50%。甚至在半年報裏,不少上市公司也對此類投資語焉不詳。
業內人士表示,不僅上市公司對外披露模糊,目前多數銀行對理財産品投資範圍披露也不透明,投資者很難得知資金的具體去向,也就無從衡量産品的收益及風險。事實上,即使理財産品投資失利,銀行一般也不會告訴投資者具體是哪些投資標的導致虧損。
“一個很小數額的實業投資,都要開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討論審議,但動輒上千萬甚至數億元的理財行為,卻僅需在事後發佈一個公告,這給管理層留下很大的自由操作空間,也放縱了部分高管的賭性。”一位財務研究人員向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財産品所募資金最終竟是流向風險較大的房地産領域。
不務正業粉飾業績
業績好的企業去放貸或者購買理財産品無可厚非,但是調查發現其中不乏很多收益不好甚至虧損的企業。
國泰君安分析師薛鶴翔表示:“委託貸款一直都有,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只是在當前從緊的政策下更加頻繁了。目前經濟狀況不好,高通脹情況下,企業盈餘資金很難做實體投資,就借道轉向金融領域,來維持資金運轉。 ”
實際上,委託貸款的收入已經接近或超過其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且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1月14日,錢江生化宣佈對外委託貸款1.4億元,年利率為12%,每年利息收入高達1680萬元,比其一季度1369萬元的凈利潤還高;2月18日,武漢健民宣佈對外委託貸款1.5億元,年利率為20%,一年利息收入將達3000萬元。而武漢健民上半年的凈利潤也不過3620萬元。金陵飯店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910萬元,而其5月27日公佈的為期一年的2億元對外委託貸款將為其賺進2400萬元。
更為典型的例子還要屬ST波導。這家“手機中的戰鬥機”近年來因公司主營業務不景氣,一度接連虧損。而在ST波導最新公佈的2011年中報中,公司凈利潤為3514.58萬元,其中對外委託貸款所取得的收益為1773.83萬元,佔凈利潤的比例高達50.47%。去年的年報也顯示,ST波導靠 “對外委託貸款”所取得的收益為1628.93萬元,佔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25.92萬元的38.55%。委託貸款的收益佔據了ST波導企業利潤的半壁江山。
“實際上,委託貸款收益已經成為公司增厚業績的重要手段。”一位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尤其是一些主業發展萎靡的企業,委託貸款來錢快,利潤高,可以使報表更好看一些。 ”
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今年的資金緊張,未來的資金不見得會緊張。單純靠投資、放貸對於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是不會長久的。雅戈爾和兩面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年股權投資的收益,使得其當年的賬面利潤1塊多、2塊多,但是一兩年之後就不行了。
還是以ST波導為例,委託貸款為該公司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 ST波導今年5月20日公告該筆委託貸款未能按時收回,當日跌幅即達3.05%,第二個交易日跌停。
高風險隱患猶存
上市公司 “不務正業”並非好現象,“一是他們本身不專業,二是資本市場有風險。一旦投資失敗,就會擠掉主營業務的利潤,對於這些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來説,顯然存在風險。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資深證券評論人士也蘇渝認為,上市公司放利貸不僅加大了經營風險,還違反金融法律法規,叫停上市公司超募資金放高利貸是當務之急。
蘇渝羅列了幾條上市公司“放貸”的弊端:
其一,上市公司放高利貸,擾亂了現行金融秩序。如果是以盈利為目的錢生錢投放貨幣的行為,就與現在國家緊縮銀根政策相左。一方面銀行沒錢放貸,另一方面企業卻大放貸款,這同國家控制通脹的大方向相悖。同時,由於20%左右的利率,以一般製造業企業利潤率來説很難承受。有不少資金流向了地産領域和用於炒貴金屬期貨等,從而間接抬高了房價、物價。
其二,荒廢主業,靠剪息票生存。由於高出銀行數倍的高利誘惑,也讓眾多老上市公司“眼紅”,在主業難賺錢時專心搞起了副業。如果上市公司都朝三暮四的去從事放高利貸而不注重主業,必然對實體經濟産生負面作用。
其三,增加經營和信用風險。凡是貸款都有風險,不可能包賺不賠,即使非常規範的銀行,也沒有例外。在銀根緊縮的背景下,高收益暗藏的高風險也不容忽視,貸款不能收回,發生逾期或者展期的情況也伴隨而來。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公司發佈貸款延期公告。比如今年1月,維科精華向紹興某地産商放貸1.5億元,期限為6個月,年利率14.4%。 8月2日,該地産商因嚴重的資金鏈問題,還款生變。7月11日,萊茵置業表示,去年7月14日向子公司杭州萊德公司提供的1億元委託貸款到期,公司同意委託貸款期限在原基礎上延長半年至2012年1月14日。借貸風險一旦出現將演變成公司經營性的虧損風險,受損的卻是廣大投資者。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也在近期強調,要“密切關注民間借貸狀況,當前要嚴打非法金融活動,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因此,監管部門應及時對超募資金放高利貸的行為予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