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飲用水行業門檻低 專家稱多數企業對致癌物溴酸鹽的檢驗能力有限
據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6日電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公佈對瓶(桶)裝飲用水質量抽查結果,其中6種飲用水被檢出含有高濃度致癌物“溴酸鹽”,哈藥六廠等知名企業生産的“純中純”弱鹼性飲用水、內蒙古“景友”沙漠優質水榜上有名,令人震驚。
“沙漠優質水”成“致癌水”
鄂爾多斯市景友鴻鵠礦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過大打“沙漠牌”,重金宣傳和包裝“景友”沙漠優質水,短短幾年就名聲遠播。這家企業聲稱其産品來自北緯40度世界公認的牛奶和礦泉水的優質生産帶,是一種偏鹼性的“純天然沙漠水”。
記者調查發現,“景友”沙漠水之所以快速“躥紅”,還因為它擁有多重光環:一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兩會”、第十一屆全運會乒乓球項目、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等重大活動的“唯一指定用水”。為此,“景友”沙漠水的安全和品質曾讓消費者“深信不疑”。
9月2日,記者來到這家公司時,企業正處於“停産整頓”狀態。此前,經國家質檢總局抽檢發現,一個批次的“景友”瓶裝水被檢測到的溴酸鹽實測值為標準值的8倍之多。 記者在生産車間看到,沙漠水生産工藝並不複雜:從200米井下抽水送入原水罐,再通過石英砂、活性炭將原水中雜質濾掉,再經過臭氧滅菌進入儲水罐,最後進行灌裝。
“溴酸鹽超標主要出在工藝老化問題上。” 鄂爾多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繼明分析了“沙漠水”變“致癌水”的主要原因。“景友”公司董事長劉冬青承認,年初公司取水井塌方,出現水質發紅現象。為了生産需要,並未及時更換水源地,而是採取延長水處理沖洗時間、加大臭氧濃度的辦法控制微生物,沒想到導致溴酸鹽超標。
“4瓶水中有1瓶不合格”
溴酸鹽為“2B級”潛在致癌物。我國2009年10月起把溴酸鹽列入飲用水監測項目,規定溴酸鹽含量最高不超過0.01mg/L。然而,“新國標”實施兩年多來,並沒有管住溴酸鹽超標問題。
內蒙古質量技術監督局産品質量監督處處長王莉説,今年二季度內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業的98個批次的産品,合格率僅為76.5%,相當於4瓶飲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國家質檢總局此次抽檢的飲用水産品中,一些小企業産品的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都超標。
“一些中小企業生産飲用水工藝很簡單,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業可擅自調高臭氧濃度或延長臭氧滅菌時間,造成溴酸鹽過量,但檢測卻有難度。”內蒙古自治區産品質量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鄭玉山坦言,多數企業對溴酸鹽的檢驗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檢測又怕增加成本,導致隱患叢生。
“景友”公司董事長劉冬青:
“如我們産品不合格,小廠問題肯定還多”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飲用水市場魚龍混雜,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業門檻過低,主要表現為行業內小企業林立,一些其他行業的大企業也蜂擁而至,盲目跨行業經營。在水源並非最優質的內蒙古,飲用水生産企業竟在最近兩年內增至220多家。
一位資深礦泉水經營者透露,小企業為了控製成本,不捨得在工藝上投入,對質量監控也不嚴格。礦泉水除了溴酸鹽這個“老大難”外,藻類等其他微生物超標也是一大麻煩。
“如果我們廠的産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廠問題肯定還要多。”劉冬青説,“景友”飲用水創建初期,為尋找水源和購買設備就投入1700萬元,一般小水廠不足百萬元就投産。“我們這幾年基本沒賺錢,大量投入都用於宣傳和營銷了。”
“我國飲用水行業門檻低,不管大小企業都開發水産品,這存在很大的隱患。”內蒙古地質調查院教授李志稱,政府相關部門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注重保護優質水源地,控制好開發步伐,否則必將危及生態安全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