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股市、基金、銀行理財産品、投資型保險,這些被無數普通百姓寄予深切投資希望的理財渠道,今年以來把非常慘澹的答卷交給了投資者。作為普通百姓而言,在今年充滿通脹壓力以及經濟增長減速雙重擠壓下生活,掙錢已經顯得尤為艱辛,而讓這點微薄的收入能夠實現增值、哪怕是保值都顯得困難重重。那麼,錢到底去了哪?這些金融機構以虧損成績面對消費者的時候,其自身的盈利情況又是如何?
1、基金巨虧1254億元 照收管理費150億元
2011年基金半年報已經收官,天相統計數據顯示,全部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63隻基金上半年總共虧損1254.33億元,且61家基金公司全軍覆沒,沒有一家實現盈利。
雖然上半年沒有一家基金公司給基民賺到錢,但這一點兒都不妨礙基金公司管理費的收取。數據顯示,今年中期,61家基金公司共向基民收取管理費149.19億元。華夏基金以13.28億元的管理費收入,在61家基金公司中穩居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管理費收入超過10億元的基金公司。
按照總虧損1254億元計,基民每付1元管理費,換來的是5.27元的虧損。
我們不妨計算一下利潤費用比,利潤費用比的意義是基民每付出1元錢管理費所對應的虧損額。如泰信基金公司管理的9隻基金上半年共計虧損12.23億元,收取的管理費為1.11億元,那麼基民付出的每1元管理費都會帶來11.04元的虧損。華夏基金上半年收取管理費19.6億元,基金虧損72億元,利潤費用比約為3.68倍。
儘管有基金公司強調,收取的管理費中,諸如客戶維護費、託管費等都轉手送給了銀行,導致基金公司抱怨所謂高額管理費實際是替銀行揹黑鍋。但是不論管理費付給了誰最終都是由基民買單,因此基金公司作為基金的管理人更有責任幫助基民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
2、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成主要利潤來源 理財産品九成跑輸CPI
上市銀行的半年報業績已接近尾聲。截至8月28日,已有12家上市銀行公佈了2011年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這12家銀行今年上半年共實現凈利潤4244.47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就有2057.43億元,幾乎佔到了凈利潤的半壁江山。
在今年上半年新基金加速擴容的背景下,銀行作為基金的發行渠道,向基金公司收取的客戶維護費更是水漲船高。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剔除無客戶維護費的基金,納入統計的710隻基金上半年共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維護費23.8億元,佔當期管理費的16.68%,較去年上半年上升了1.03個百分點。在有可比數據的60家公司中,42家公司的上半年尾隨佣金佔管理費的比例同比上升。
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發售空前火爆,成為銀行利潤快速增長的又一動力。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半年報,僅工、農、中、建四大銀行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銷售就突破了9萬億元。其中,工行上半年累計銷售對公銀行類理財産品10959億元、個人理財産品20017億元;建行發行各類理財産品745期,募集資金21003億元。
“今年銀行半年報超預期,銀行業績靚麗一方面得益於凈息差提升,另一方面則來自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等‘收費收入’的強勁增長。”一位行業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銀行手續費快速增長出了基金佣金,還有就是理財業務、諮詢顧問和銀行卡費用大幅增長所致。
儘管上半年銀行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交給投資者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出了上述基金産品巨虧外,理財産品在戰勝CPI的道路上也相當不給力。
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理財産品有8627款,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於5月份CPI增速5.5%的只有210款,僅佔到期産品總數的2.4%,即上半年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有97.6%跑輸CPI。還有兩款理財産品到期收益率為負,7款理財産品為零收益。
3、17家上市券商半年凈賺134.8億元 每戶股民上半年虧損5257元
在上半年的震蕩市裏,基金的交易較往年有所減少,但基金公司支付給券商的分倉佣金依然是熊市裏券商口中的一塊肥肉。據天相投顧統計,基金公司上半年股票交易量共計3.29萬億元,為此支付的交易佣金為27.1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40億元略有降低。
而從券商來看,交易佣金最高的前十家券商,共獲得12.51億元的佣金,佔全部佣金總量的46.11%。其中,中信證券就從基金處賺取了1.66億元的交易佣金。
同時,來自上市券商的半年顯示,17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全部盈利,共實現凈利潤134.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30.5億元微增3.3%。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分別以凈利潤29.73億元、22.35億元、14.76億元位居前三甲;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的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分別為13.43億元、11.44億元、11.3億元;東北證券以0.89億元墊底。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上半年市值蒸發8424億元。從股民開戶數來看,截至2011年8月26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6,022.43萬戶,這樣算一下的話,理論上每戶股民上半年虧損5257元。
近年來,“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成為國家最高決策層的重要理念,也是不少小老百姓的夙願。今年以來各個理財領域的種種不給力,儘管與信貸緊縮大環境、疲軟的股市以及複雜的經濟形勢有關,但是,我們也該清醒地看到,現在一些金融體系及産品設計下,作為金融機構始終可以保持只賺不虧,而老百姓連保本都難上加難的不合理、不對稱現實。
這説明在這些理財渠道、收益模式、風險程度和産品設計等信息披露等環節需要深刻的變革。
提高産品質量和服務的透明度是提升服務的關鍵所在,對客戶提供相應風險提示,這遠比減免幾項服務費用更有實際效應。同時,要遵循公正誠實原則,嚴禁利用“霸王條款”等方式,在合同或法律關係中設置規避義務、轉嫁風險和違反公平的條款,以保護投資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