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同一公司的保險産品,在香港購買比內地著數很多,因此不少內地人仍熱衷赴港購買。本版漫畫:楊兆恩
雖然今年港人蜂擁至內地購買保險的勢頭愈發明顯,但由於香港保單費率低、保障範圍更廣,所以,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的熱情一直不減。一位第三方理財人士告訴記者,香港保險比內地便宜很多,保障更寬泛,很有競爭力,很多客戶只要了解過香港保險,一般都會選擇。不過,她提醒消費者,買香港保險必須要到香港簽單,否則在大陸簽單屬“地下保單”,將不受法律保障。而即便選擇到香港買保險,也要注意匯率風險及理賠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喬倩倩(除署名外)
香港保險性價比更高
楊女士近期為12歲女兒買了一份香港友邦的重疾險,每年保費4000多元,重疾保障病種多達50種,而如果要在內地友邦購買,年繳保費差不多需要一萬元,保障病種才30種左右,比較下來,楊女士覺得在香港買要划算很多。
上述第三方理財人士稱,由於香港保險市場已經和國際接軌,投資渠道更廣,投資收益也較高,因此能做到低保費、高保障,而內地保險公司目前的投資渠道還很狹窄,只能靠提高保費來保障收益。兩地保單保障形式沒有什麼差異,主要是保障範圍和費率的不同,即使同一家公司的産品,在香港購買也要比內地便宜近一半。
而對於分紅險等理財型險種而言,儘管分紅險分紅率每年有高有低,但由於香港保單投資範圍更廣,總的來説分紅水平比內地要高,包括有的保底分紅都比內地高。據香港保險行業數據顯示,香港儲蓄型保險回報率大多在5%~10%,加上每年的現金紅利等最高可達30%左右,而內地分紅險、萬能險等利率水平也僅維持在4%左右。業內人士稱,只要內地保險資金投資渠道一天不放寬,兩地保險的這種差異就會一直存在,內地人赴港買保險的潮流就難以終止。
“即使人民幣再升值,也難以彌補如此大的保費差額。”上述第三方理財人士稱,作為第三方理財機構,他們代理不少香港的理財産品,目前銷量最大的除了香港的環球基金外,就是香港重疾險。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原因,香港人到內地購買儲蓄分紅險可以理解,因為匯差有可能彌補分紅的差異,甚至還有賺,但對於保障類險種,如重疾險,還是內地人到香港買得多。
赴港買保險風險提示
雖然香港保險比內地便宜很多,保障範圍更廣,但內地人赴港買保險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把握不好,投保人所面臨拒賠或匯率損失等風險也不容小覷。
當心購買“地下保單”
所謂“地下保單”是在內地銷售的香港保單,如果在內地購買簽單,可能面臨保單無效的風險,因為根據香港保險監管部門規定,香港地區向非港居民簽發的保單,應由其本人到香港當地辦理投保手續,如果在內地簽署投保單,發生理賠時保險公司有可能拒賠。另外,有的香港保單銷售人員可能是內地保險公司從業人員,有的人繳納保費後,很難辨別保單和保費收據的真偽,應提防購買“假保單”風險。
關注匯率風險
香港保單以港幣標價,如果匯率發生變動,尤其是在人民幣長期升值的大環境下,購買以港幣計價的長期保單,投保人很可能要承受較高的匯率損失。
理賠時遇麻煩
當然,並不是所有保險都適合在香港購買,人身商業險包括意外、重疾、醫療,以及分紅、萬能等各種理財型保險,對於從未購買過保險的人來説,應首選意外、重疾、醫療等保障型險種,重疾險一旦確診,保險公司將一次性保額賠付,至於賠付後在何地治療不受限制;而報銷型醫療險不同,即使發生疾病在內地住院治療,可以獲得香港保險公司的賠付,但理賠時也會很麻煩。首先,因為香港和內地醫療費用差異的問題,核算會很複雜;其次,一旦發生理賠糾紛,需要遵照香港法律執行,打官司須在香港請律師,消費者難免要在香港和內地來回奔波,將損耗不少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