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瑞銀式”保薦之風該剎剎了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3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昨日刊發的瑞銀證券兩單保薦快速“變臉”的報道,引起了市場和相關各方的高度關注。本應對發行人未來業績最具話語權的瑞銀,給出的盈利預測卻與實際有著天壤之別。在這些報道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誠信的缺失,以及聽任這種現象蔓延帶來的對制度的傷害。

  企業上市後業績即刻“變臉”的雖非個案,但也絕非常態。今年前8個月新掛牌的200余家公司中,凈利潤出現下滑的不到20%,但瑞銀證券保薦的兩個項目——比亞迪、龐大集團,卻都不甘寂寞,非但變了臉,而且還在很快披露的半年報中“奪了魁”。

  表面上看,業績預測嚴重偏離似乎只是詢價報告的敗筆,但實際上卻隱現了瑞銀作為保薦機構在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精心設置的利益鏈條。這不得不讓投資者懷疑保薦機構誠信的底線。

  首先是在上會環節,如果瑞銀充分揭示發行人的業績風險,很難想象一家凈利下滑超過90%的企業能夠逃過發審委員的專業眼光。於是,隱瞞風險或者闡述過度樂觀的預期,成為瑞銀協助發行人順利過會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在詢價環節,只有定價高了,不僅企業高興,瑞銀也能分得一筆不菲的保薦費。於是,同為利益共同體的瑞銀研究員,開始炮製充滿誘惑的詢價報告,溢美之詞多多,以吸引更多的詢價對象報價和報高價。僅龐大集團一單,瑞銀就收穫2.28億。

  而龐大集團的高價發行帶給市場的是長期破發,套牢的投資者成為一級市場貪婪者的犧牲品。

  作為合資券商,瑞銀證券有著瑞銀集團的股東背景,本應給本土保薦機構在IPO市場帶來成熟的定價策略、嚴謹的盈利預測、有效的持續督導,成為外資投行在國內的一個標桿。但如今看來,這一切只能是奢望,離開了監管的自律是如此的不靠譜。

  雖然,保薦項目變臉的遠不止瑞銀一家,但它能夠成為批發“變臉王”的典型並非偶然。此前,瑞銀保薦的西部礦業、美邦服飾等上市後業績均出現了大幅變動,其一脈相承的保薦之風已成為IPO市場的壞孩子。

  聽任此風蔓延,將對市場誠信、制度建設、股市文化等造成深層次的傷害。投資者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在此,我們有責任告誡保薦機構,保薦本身是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切不可以某種利益之圖,降低甚至操縱標準,動搖市場誠信的基礎。機構們須自重。我們也相信有關方面決不會放縱這種行為,呵護市場健康發展。

  “瑞銀式”保薦之風該剎剎了。(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