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電監會沒有發出禁令之前,自備電廠總會發很多電,多餘的就賣出去。現在不讓並網,就賣不出去了,這對節能減排很有利。”昨日(9月1日),一位業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
8月31日,電監會發佈的《2010年度全國電力交易與市場秩序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自備電廠無證經營情況較為突出。
電監會要求,無證經營的自備電廠要儘快辦理髮電業務許可證,不按規定辦理的不得並網發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一些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相當於建立了高耗能的“産業鏈”,利用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發電設備來降低用電成本。更令人擔憂的是,為了發展地方經濟,這些企業會得到地方政府支持,這與目前國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政策相悖。
更早前,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通知》。該通知特別指出,杜絕單純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電監會獲悉,在目前全國94家直調自備電廠中,半數以上未取得發電類業務許可證,屬無證經營。其中,內蒙古、山東未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的直調自備電廠比例偏高。電監會還特別批評了自備電廠湖南創元電廠,據了解該企業無核準文件、無發電業務許可證。
據記者了解,國內自備電廠存在的問題是,由於地方政府的介入,導致某種程度的扭曲。國家一般通過多收電費增加高耗能企業的生産成本,限制其發展,而這些高耗能企業卻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自備電廠的存在降低了高耗能企業的用電成本,這樣就避免了國家電網的區別電價,造成高耗能企業的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