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理直氣壯問責康菲 切切實實反思監管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31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能源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屈指算來,蓬萊19-3油田溢油已是兩月有餘,時間之長,差不多讓所有的人始料未及。時間越長,損失當然也就越大,也越令人痛心。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時間越長,問題也就暴露越多、越深,反而有助於我們認清問題的本質,更徹底地解決危機。

  其實,輿論一開始關注和譴責的對象,並不是康菲,而是中海油和國家海洋局,但隨着問題的久拖不決,人們發現直接肇事者康菲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單純”。在別人火急火燎時它過於淡定,不緊不慢,終致引起公憤。就像3月份日核危機中醜陋的東京電力一樣,康菲在事故發生後過多地考慮了自身的利益得失。是康菲的懈怠延緩了問題的解決,形成了今天久拖不決的局面。在最新一輪的新聞發佈會上,它回避生態賠償等關鍵問題,這就表明它依然有打太極的心理,依然在與監管部門進行博弈。可見,調查康菲,理所當然,問責康菲,也要理直氣壯!

  遺憾的是,對應着康菲的悠然淡定,我卻看到了監管者一度近乎無計可施似的忙亂,在時效和力度上,都讓人有隔靴搔癢、窮於應付之感,監管措施蜻蜓點水,監管氣勢底氣不足,七部委聯合調查組竟在兩個月之後才匆匆成立,所有這些,都與去年墨灣漏油時美國人對BP的不依不饒、窮追猛打形成鮮明對比。

  監管部門為什麼總是比輿論的普遍反應要慢半拍?有人説,這是一個法律問題,是我們在法律上的不完備導致了今天的被動,對此,我只能部分認同。確實,我們在海洋監管法律體系上並不完備,這給問責帶來了困難,但這並不意味着事情就得不到解決。更重要的是,正義、公理、責任和良知永遠高於法律條文。一個企業可以游離在法律的邊緣,但它不能置身於社會倫理之外。即便單純從企業私利的角度看,也有一個品牌和形象問題。所以,對於監管者,在法律武器之外,更需要的是責任感、魄力和勇氣,那種當面斥責、當面追問的勇氣。況且,我們在海洋、環境方面的基本法律並不欠缺,缺的只是更具體的技術性法律而已。現在,圍繞這方面的探討很多,這本身不也説明了問題還有很大的解決空間嗎?

  而更深層的追問是,我們的海洋監管法律為什麼不完備?為什麼它的某些條文簡直老掉了牙?我想,我們更需要在BP墨灣漏油的大背景下來討論這一問題。去年的BP墨灣漏油震驚全球,並開啟了一個海上採油的新紀元。巨大的生態災難,使人們痛定思痛,針對海上油氣生産安全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此舉在當時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普遍關注。監管部門和石油業界理應對照解決,抓緊修補、完善法律,防患於未然。而現在看來,我們的反應是遲鈍的,我們的精神是麻木的,我們的感情是冷漠的,這種遲鈍、麻木和冷漠,以及它表現出來的 “事不關幾,高高挂起”的姿態,都是一種失職,而這種失職遲早會付出代價,今天的被動算是一個證明!

  的確,康菲需要被問責,但康菲不是傻子,它是全球頂級企業。它的懈怠,正是其洞悉中國社會、法制與文化的結果。它看中了中國的監管漏洞、往常的監管慣性與惰性,甚至還有監管部門可能存在的投鼠忌器的顧忌(合作方是大型央企),存在明顯的投機心理。相對於康菲在中國,前些天,另一場溢油危機在英國北海上演,在我們看來應對還算不錯的殼牌,還是受到了英國輿論的譴責。如果換成康菲,它不被弄得灰頭土臉才怪。當然,最近幾天,在輿論的高壓狀態下,康菲的態度已經有了些許微妙變化,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這是否也從另一個方面説明了問題?

  我們正在邁向海洋世紀,中國油氣的未來增長點主要在海洋,海洋油氣的大開發近在眼前,但由此也帶來了海洋生態方面的擔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多一些切切實實的反思,哪怕尖銳些,都不是壞事。